藍武萍
引言:中國始終把教育發展和普及教育作為工作的重點和治國之本。隨著普及程度的擴大,農村教育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與城市相比,我國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受教育程度也不均衡。因為父母選擇進城發展,不能陪孩子。留守兒童在心理和情感上都存在缺失。可以說,農村初中班主任從學習成績、學生情感、人格塑造等各個方面都肩負著重要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本文分析了我國農村教育的現狀。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如何開展農村教學工作和如何進行班主任管理,以便共同研究和探討。
由于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大多數人選擇到發達地區尋求發展。因此,孩子們沒有父母陪伴,與祖父母一起生活。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得不到父母的指導,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爺爺奶奶的觀念相對落后,對孩子的教育重視不夠,教育方式也存在很大問題。受此影響,孩子會有不安全感,性格變得內向。更重要的是,他們甚至可能敏感、多疑、自卑。這樣,很難養成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教育。孩子們沒有動力,甚至在惡性循環中放棄學習。這就要求農村初中教師重視這一現象。引導孩子面對自己。找準優勢,樹立自信,搞好管理。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初期,對一切都有抵抗力。在這個階段,孩子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聽取別人的建議。孩子們有很強的行動力,喜歡表演,有競爭力。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時,班主任要及時引導和糾正偏差。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缺點,重新對學習產生興趣。當孩子處于初中的關鍵時期,由于家長不能及時引導和溝通,無法幫助他們解決困惑。因此,這就需要班主任和教師更加關注孩子,及時發現孩子的情緒變化,耐心引導和解決孩子的困惑和要求。從而保證青少年時期的孩子能夠得到正確的引導,接受良好的教育,真正感受到初中生活的活力和樂趣。
了解學生情況是班主任開展教育工作的基礎,鑒于農村初中學生個體的特殊性,班主任更要了解每位學生的個人特點和實際情況。可以在前期去每位學生家里進行走訪調查,積極與孩子的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真正明白孩子的內心需求,才便于對癥下藥,抓住問題根源,引導學生進步。根據走訪了解的情況,班主任集中整理,對孩子的特性全面掌握。從中分析孩子的優勢特點,以及興趣喜好。同時,在工作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抓住每一個能讓孩子成長的機會。真正的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學生著想。
農村初中班主任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就是要體現教育的公平性。無論是從關于孩子性格、家庭情況,還是學生的個人能力等方面,都要做到一視同仁。這樣才便于班主任老師樹立公信力,贏得學生的尊重。有助于日后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1)學習上細致耐心的教導。在學習上,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完善,經常存在一個課堂出現不同層次學生的現象。導致學生的知識基礎不牢固,學習程度存在差距,知識水平也有很大區別。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比較弱。老師講課時也要照顧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對于比較難懂的知識,采用方便學生理解的方式進行講解。并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及時調整授課內容,改變授課方式。讓學生真正學會知識,有所收獲,有所提高。
(2)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心。農村初中生多數以住宿為主。學生剛離開家,進入初中生活會有諸多不便。包括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對未知的初中生活產生的困惑,以及與室友如何相處等。這都是學生需要面對和考慮的問題。班主任老師對孩子生活上的問題也要關注。關心學生的住宿條件,飲食是否營養健康,與室友相處是否融洽,以及學生的安全問題等。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周全。在實踐中考察,多去宿舍與孩子互動。了解學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要將關愛學生真正落實到行動上。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關注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的個人發展。對于這類學生的輔導工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耐心。它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在生活上,抓住問題的關鍵點,清楚學生的真正需求,找出問題根源。在學習上,要耐心的對其勸導,認同孩子的學習能力,幫助樹立自信心。與這類同學進行交流時,要注意正確把握交流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真摯的情感。使學生放下防備,真實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打破學生的心靈桎梏,敞開自己的內心。讓學生接受老師的建議,并且努力改變自己。讓他們真正融入集體,體現自己的價值。
在農村,多數學生的家長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所以也并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些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所以對孩子的要求過于苛刻。這就導致學生產生焦慮、厭學的情緒,壓力反而成為學習阻力。部分家長甚至還宣揚教育知識無用論,導致孩子的價值觀也受其影響。
細心的觀察學生的日常行為,比如下課他們經常去哪里,要去做什么,細心的觀察他們的學習狀態,判斷他們是否休息好,剛進入中學的學生首相要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我個人認為良好的行為習慣能促進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我要求我的學生要按時午休,按時晚眠的好習慣。剛踏入中學的孩子,自覺能力較差,一般都不午休的,利用午休時間在宿舍化妝,卷發等等。第一周是最累的時候,我蹲在宿舍的外面,觀察他們的行動,第二周后是不定時的督查,一段時間后,學生就養成了午休的習慣,睡眠充足了,生病的學生也少了,想學習的同學也就多了。在蹲宿舍的時間里,可能還有機會發現他們抽煙,密謀一些做法,從他們的談話中了解他們的一些想法等等。其次是腿“勤”,作為班主任,“勤”是基礎,時間的付出是保證。要勤跟班,常常到學生中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了解班級的基本情況,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動態,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對班級工作就會心中有數。同時,也能增強師生之間的感情。所以我經常課前、課間,晚飯后到教室宿舍轉一轉,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總之,作為農村初中的班主任,要想開展好管理工作有難度、有挑戰。不僅要抓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培養學生堅韌樂觀的生活態度。可以說,只要班主任能夠結合初中農村學生特點,了解學生需求,走入學生內心。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同時,還要多于學生家長多溝通交流。就一定能順利地開展農村初中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