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榮
【關鍵詞】高職院校;“雙高”建設;理性精神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04-0044-02
何謂“臨門一腳”?意指靈感激情、靈活敏捷,是情勢瞬息萬變時的關鍵決定,是雷厲風行、當機立斷、“馬上就辦”。何謂“理性精神”?它包含著科學精神、本真意義、規則原則,是有理有據、平心靜氣、久久為功。要實現“雙高”建設提出的打造“人才培養高地、創新服務高地”的目標,職業院校需要“臨門一腳”的理性精神進行引領和支撐。具體可以用五種意象表達。
一、大海上的“航船”:以目標意識處理向心與聚力的關系
一所學校就像一艘在大海上的航船。航船若要順利地抵達目的地,航海者必須有共同的愿景目標、合理的組織結構和清晰的責任邊界。目標是理念與實踐的統一體,具有統領力、牽引力和驅動力。管理學家德魯克認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而是相反,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職業院校要以“雙高”建設的總目標引領全校師生員工形成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價值取向。現代學校的治理重在打造信念、利益、情感的命運共同體,促進全校師生員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實現知識、技術和文化傳承創新活力的迸發。責任大于能力、責任成就卓越,學校的行政、教學、服務等各個體系、各個層面,只有組織架構合理、責任邊界清晰、業務流程優化,才能真正做到正位凝命、同頻共振,做到心態端正、各守其位、各安其心,把控心性、集中精神、應對挑戰。
二、孵化中的“雞蛋”:以開放意識處理推陳與出新的關系
孵化中的雞蛋表面看上去一如既往,但內部卻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它既是一個“封閉體”,如果把表面挑破,必定不能孵出小雞;它又是一個“開放體”,時刻與外界交換空氣、水分,如果把它密封起來,也必定不能孵出小雞。學校也是這樣,她既封閉又開放。“封閉”是指學校要保持獨立性,做到獨有的個性不能破;要有辦學的自主性,做到自信的底氣不能丟。“開放”是指學校又是一個不斷生成的自洽組織體和創新組織體。大學旺盛生命力和創新活力的源頭,在于辦學的“封閉”和“開放”之間,形成一群具備正直、包容、求知、自我反省和批判精神等品質的知識分子。“雙高”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是不斷錘煉教師隊伍,促進全體教職員工理念更新、能力提升、作風改進;在面對教師個體知識、能力、經驗的局限和角色、觀念、利益的差異時,需要大家在共同學習中分享問題與情境,彌合沖突與矛盾,提高變革與創新的能力。
三、“螃蟹”的治理結構:以融合意識處理適應與超越的關系
螃蟹有三大特征:扁平化、多觸腳、橫著走。“雙高”建設需要打破固定思維、短視思維、消極思維等“貧窮思維”,推進組織結構從金字塔型向橄欖型轉變,采取項目制、大部制、首席制或主持人制等,促進信息溝通、知識共享和團隊協作;確立以效能和責任為導向的價值準則,探索多樣化的市場機制配置資源,促進專業組織與市場對接;培育以名師工作室等為載體的柔性組織,實現自身與社會組織的有機融合;引進行業協會駐校,加強校內外專業組織的溝通與聯系;派遣專業教師輪流到相關行業、企業掛職研修,開展師徒培訓、項目合作、技術攻關、信息咨詢等,打造校企合作專業團隊;將學校教科研組織改造為自律的專家組織,鼓勵每一個系部及其教師與產業界始終保持密切聯系,在行業或企業中擔任一定的角色,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四、內方外圓的“銅錢”:以規則意識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內方外圓的銅錢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內方,代表著剛毅、堅強、規則、規矩、忠誠、正直等;外圓,代表著柔美、平和、靈活、權變、周全、圓融等。面對內外部激烈的競爭環境,“雙高”建設院校需要激發全體教職員工的“狼性”精神,樹立貴在忠誠品質、強在拼搶血性、勝在堅韌意志、重在團隊合作的意識,做到矢志而行、相機而動、竭力而為、群起而上;同時,還要引導全體教職員工修煉心性。古人云:“重為輕根,靜為躁君。”“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人格厚重,內心安靜,才能成事。職業院校的“雙高”建設者們要有理性判斷、果斷決策和擔當意識,要沉得住氣、穩得住心神、經得起考驗;要有激情去接受挑戰,勇于開拓新領域、新局面,不被困難嚇倒,不因挫折退縮;要心存感恩,忠于組織,愿意持續付出與奉獻。
五、頂天立地的“正”字:以守正意識處理傳承與創新的關系
“言寬大清正,眾必歸近之。”正,從一從止。萬物的本原是一,一即始,一即道。上一下止為“正”,表示榜樣、上級或長輩守一不犯錯,民眾、下級或晚輩才能停止;“一”代表標準,“止”代表制度,告誡我們要知進知退、知足知止。“正”,有上有下。上指上進,不能得過且過,思想要向上飛揚;下指低調,不能無法無天,行動要向下沉潛。“雙高”建設既要創新更要守正。要以“正”作為行為準則,面對爬坡轉型期,增強全體教職員工的使命感、責任感;面對立柱架梁期,提高全體教職員工的政治選擇力、行動執行力、堅韌意志力、變革創新力、免疫拒腐力。要始終瞄準學校發展、專業發展、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著力提高市場競爭力、社會影響力、資源集聚力,永葆學校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雙高”建設是職業教育現代化的新標桿,不是示范校的翻版;它是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加油站,重在服務的品質,不能唯優而優,更不能作秀;它是學校品牌和特色發展的催化劑,建設中要回到教育和人的發展的原點。
(作者單位:南通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