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晶光 佟林全 王嘉瑩 張震 張陸
職業衛生工程建設是關乎勞動者職業健康的關鍵一環,我國歷來重視這項工程建設。本文在回望職業衛生工程建設歷史的同時,分析當下面臨的體制機制、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的難題,并提出下一步的解決辦法。
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職業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職業衛生工程作為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重點,為職業病防治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本文論述了我國職業衛生工程的發展現狀,并對其今后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十分重視職業病防治的立法工作。在勞動、衛生和安全生產監管等部門及相關專業專家、學者的不懈努力下,逐步形成了以憲法為綱領,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以下簡稱《職業病防治法》)為主體,以相關法規、規章和標準為輔助的職業病防治法規標準體系框架。
自1951 年起,我國相繼發布了第一批職業衛生領域的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技術標準,包括《工業企業設計暫行衛生標準》和《工廠通風裝置管理辦法》等,標志著衛生設計及工程防護等相關法規標準取得初步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加快了職業衛生法制化進程,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在職業病防治技術等方面作出了規定,隨著GBZ 1—2002《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J 87—1985《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和GB/T 11651—2008《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范》等一批技術標準和規范的陸續發布,為工業衛生設計、職業衛生工程防護等工作提供了更為全面的標準依據,職業衛生工程相關法規政策得到進一步發展。
2002 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職業病防治法》正式實施,一系列配套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相繼發布,其中涉及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等職業病危害防治的各個方面。
截至目前,我國已形成以《職業病防治法》為核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和《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等3 個行政法規為主干,以10 余個部門規章和600 余項職業衛生標準為支撐的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標準體系框架。

地板生產現場的除塵措施 李志華/攝
我國職業衛生工程監管職能在勞動、衛生以及安監部門之間歷經多次調整。1949—1998 年勞動部門監管時期,衛生部門衛生防疫站承擔對所轄地區廠礦企業進行經常性衛生監督、對新改擴建企業進行預防性衛生監督的工作,體現了國家對于職業病前期防控的重視。1999—2003 年衛生部門監管時期,加大了對職業病工程防護技術的發展力度,在原勞動部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的基礎上組建了國家經貿委安全科學技術研究中心(2005 年更名為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同時將衛生事業單位的疾病預防與控制等功能集中,逐步成立了國家、省、市、縣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2 年,隨著《職業病防治法》的實施,我國進一步明確了職業衛生監管的主體,形成衛生行政部門統一負責、衛生監督機構執法、職業病防治和疾病控制機構提供技術支撐的格局。
2003—2010 年衛生部門和安監部門雙重監管時期,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檢查和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等職能調整到安監部門;職業衛生法規標準制定、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監督檢查、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認定和監督管理等職能由衛生部門負責。
2010—2018 年“三段”監管時期。2011 年12 月31 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職業病防治法》修正案,從法律層面確認了分段監管模式,3 個部門共管“職業衛生監督”(即安監部門負責預防、衛生部門負責健康監護和職業病診治、勞動保障部門負責工傷和職業病保障);職業病前期預防和工程控制等涉及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的監管工作由安監部門負責。2018 年至今,是衛生健康部門監管時期,職業衛生工程的監管職能又回歸衛生健康部門。
回顧我國職業衛生監管體制的發展歷程,我國職業病防控技術發展的監管部門經歷了由“勞動部門→衛生部門→安監部門→衛生健康部門”的調整,全國各地區、各有關部門依法履行職業病防治職責,職業危害源頭治理和專項整治力度持續加大,用人單位危害勞動者健康的違法行為逐年減少,勞動者的工作環境也得到了明顯改善,職業衛生工程防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隨著時代發展,“職業衛生”這一稱謂歷經了由“工業衛生→勞動衛生→職業衛生→職業健康”的演變。2012 年,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承接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工作,認為作業現場職業衛生監管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保護職工身心健康,因此逐步采用“職業健康”一詞代替“職業衛生”,但實際上兩者的內涵并不完全相同。
準確地說,保護勞動者的“職業健康”可以采用“職業衛生”和“職業醫學”兩種手段,“職業衛生”是指采用工程和管理手段從源頭上控制或消除職業危害因素,是職業病一級預防;而“職業醫學”是通過醫學手段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監護和康復治療,是職業病的二級和三級預防;職業衛生工程是指為消除職業危害,減少事故和職業病而采取的工程措施,也稱為衛生工程技術,目前是安全科學技術的二級學科,屬于職業病一級預防,它是一門具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交叉科學,也是一門較為年輕的由預防醫學、工程技術、社會科學相交融的綜合性學科。
2019 年3 月25 日,教 育 部 批準設立了職業衛生工程(學科代碼:082903T)本科專業,成為職業衛生工程學科發展的標志性事件,引起企業、教育界和學術界的極大關注。2020 年4 月6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國家衛健委關于加強職業病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衛職健發〔2020〕5 號)突出強調,要鼓勵和支持相關高等院校加強職業健康學科建設,開設職業衛生工程等專業,在工科院校的相關專業以及醫學院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業增設職業衛生工程課程,探索培養“職業衛生+工程”的復合型人才,這為職業衛生工程專業的發展提供了積極的政策引導。
截至2020 年,我國開設職業衛生工程專業的高校共有3 所,分別是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華北科技學院和中國礦業大學。各高校都在為職業衛生工程這一新專業的發展進行積極有益的探索,如中國礦業大學聯合徐州第一人民醫院進行醫工合作辦學嘗試。
職業衛生工程技術服務是職業衛生技術服務工作的重點。截至2020 年12 月31 日,全國共有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1 093 家,主要包括各級職業病防治院(所)、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社會第三方機構等,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國的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網絡,為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的開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2018 年9 月,隨著中央國家機構改革的逐步到位,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職業安全衛生研究中心更名為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安全衛生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職業衛生中心”)。為進一步加強職業病危害工程防護技術支撐能力建設,引領行業發展,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支持下,職業衛生中心專門設立了職業衛生工程研究室,積極開展職業衛生工程理論研究和重點職業病危害因素工程防護技術研究工作,是國內第一家設置獨立部門專門從事職業衛生工程相關工作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
現階段,職業衛生工程發展面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4 個層面:一是政府層面,相關法規標準體系不健全、監管力量薄弱;二是企業層面,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忽視職業病危害源頭治理;三是學科建設層面,職業衛生工程學科剛剛起步,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尚在摸索階段;四是技術服務機構層面,研究基礎薄弱,工程防護技術支撐能力不足。
在政府層面,一是監管體制機制尚未完善,就國家層面而言,從職業健康監管工作的職能劃分來看,國家衛健委綜合監督局主要負責職業健康監督工作,職業健康司主要負責開展相關政策標準制定及調查研究工作;二是監管力量薄弱,且人員業務水平亟待加強,監管人員數量和專業能力均難以滿足日常監督執法的需求;三是職業衛生法規標準體系有待完善,多數行業工程防護設施設置無明確要求,新興行業管理規范滯后。
在企業層面,企業對于職業衛生工程防護工作的開展情況并不樂觀,主要體現在3 個方面:一是企業職業衛生管理基礎薄弱,責任體系不健全,尤其是中小微企業,職業病防治工作開展極為困難;二是以測促防作用不明顯,企業落實職業病危害源頭治理、進行職業衛生工程防護的內生動力不足;三是企業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落實不到位,目前企業職業病防護設施多來自環保方面的設計院所,采取的防護設施更多是基于環保的需要,對勞動者職業健康保護關注較少。此外,職業衛生工程防護技術應用也存在較多不合理現象。
在學科建設層面,職業衛生工程學科于2019 年剛剛獲批設立,職業衛生工程學科發展、人才培養模式還處于摸索階段,職業衛生工程專業人才稀缺。目前從事職業衛生工程的專業人員主要來源于安全工程和預防醫學兩大專業,但安全工程專業主要以事故預防為主,涉及職業衛生課程較少,預防醫學專業主要開設職業病致病機理、流行病學調查及職業病診斷等課程,對職業病危害工程控制能力的培養不足,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無法滿足職業衛生工程需求。
在技術服務機構層面,一是技術服務機構普遍存在工程技術專業人員數量不足的問題,在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尤甚,無法滿足職業衛生工程防護技術支撐的需求;二是職業衛生工程研究基礎薄弱,目前開展職業衛生研究的機構主要為職防院所、疾控中心,且研究方向多集中于職業病致病機理、流行病學調查、職業病診斷與治療,缺少職業衛生工程技術理論和應用研究以及必要的研發資金投入,工程防護實驗室建設嚴重滯后。
2019 年11 月30 日,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職業病防治工作推進會上強調:“防控職業病要關口前移、重在抓防。要適應產業發展趨勢和職業健康防護需求,完善職業衛生防護標準,強化防塵、防毒、防輻射等措施,提升職業場所安全水平。”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加強職業病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衛職健發〔2020〕5 號)指出,到2025 年,健全完善覆蓋全國的職業病危害工程防護技術支撐體系,建立職業病危害工程防護技術支撐機構,構建“國家—行業(領域)—省”的職業病危害工程防護技術支撐網絡。
因此,職業衛生工程發展任重而道遠,未來還需著力開展以下工作:一是繼續推進法規標準的修訂完善,抓緊制修訂職業病防治部門規章;二是加強職業健康監管體系建設,健全職業健康監管執法隊伍;三是推動企業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強化守法意識,提升企業職業健康管理能力;四是嚴格源頭控制,引導職業病危害嚴重的用人單位進行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五是推進職業衛生工程學科建設,探索培養“職業衛生+工程”的復合型人才;六是加大職業病防治機構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強組織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七是加強工程防護、個體防護技術創新和突破,強化職業病危害工程防護和治理能力建設;八是提升信息化和大數據管理水平,實現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工程防護工作等相關信息“一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