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冬冬
在前不久閉幕的2021 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用“加強生產安全事故防范和處置”肯定了2020 年安全生產工作的思路和方式,并要求在2021 年,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生產安全事故防范和處置,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抓防范,把現代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和新材料、新方法用于安全生產,健全制度規范,落實政策標準,全面加強基礎和能力建設,推進“開小灶”專項整治,促進事故防控水平顯著提升。一抓處置,即在作風、裝備、技能、戰術下真功夫,逐漸形成“拉得出、到得快、救得出”的專業救援力量。實踐證明,生產安全事故防范和處置兩手都硬,兩手都取得好績效的具體做法,贏得了2020 年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重大事故起數持續下降,以及首次實現全年未發生特別重大事故的好成績。
2021 年,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也需要延續這樣的思路和工作方式。
眾所周知,2021 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從這一年起,中國社會面臨從全面小康到全面現代化的重大轉折,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那么,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的生產安全事故預防與救援保駕護航。
但是,2021 年已過3 個月,接連發生的、社會影響較大的生產安全事故,讓我們清醒地意識到,生產安全事故預防與救援工作尚存差距。以山東省煙臺市棲霞笏山金礦“1·10”重大炸藥爆炸事故為例。這起事故是由于企業違規存放使用民用爆炸物品和井口違規動火作業引發的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除企業違法違規之外,棲霞市委書記、市長的遲報瞞報更是令人震驚。雖然經過全力救援,事故中被困的22人中,有11 人獲救,但仍有10 人殞命,1 人失蹤,社會影響非常惡劣。
為此,在開拓新局關鍵期、重塑提升創業期、風險防控攻堅期,尤須著力提升生產安全事故預防與救援能力。要以全局視野和系統思維,強化標本兼治,深入分析傳統行業領域和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工藝的安全風險,抓緊排出當前最為突出、最為緊迫的一些“底線”,集中力量攻堅,切實把安全最薄弱的底板補全、補牢、補實,確保在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攻堅之年啃下硬骨頭、見到新成效。也要提高標準抓緊抓實,盯緊看牢重大風險,突出強化礦山安全整治和硝酸銨、LNG 等?;分卮笪kU源包保責任制落實,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還要組織開展中介機構執業行為專項檢查,協調推動相關部門對癥下藥,解決道路運輸“百噸王”和貨車違法載人、水上運輸責任盲區漏洞、燃氣爆炸起火等暴露出的法規標準、體制機制等根本性問題,推動高危行業轉型升級,解決非煤礦山、危化品等行業“小散亂”問題等。
開局之年,還余9 月。隨著各類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趨于旺盛,安全形勢仍會嚴峻復雜。接下來,重任在肩,讓我們緊握事故預防與救援的兩手,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