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應急管理廳
為深入推進安全生產三年行動,浙江省將2021年確定為“遏重大”攻堅年,聚焦道路運輸、涉海涉漁、消防、危險化學品、建設施工、工礦、旅游和城市運行共8個易發生群死群傷重點領域,落實6方面19項措施,開展為期1年的“遏重大”攻堅戰。
為深入推進安全生產三年行動,浙江省將2021 年確定為遏制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遏重大”攻堅年,浙江省委辦公廳、浙江省人民政府專門印發《關于堅決打贏遏制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浙委辦發〔2021〕10 號),聚焦道路運輸、涉海涉漁、消防、危險化學品、建設施工、工礦、旅游和城市運行共8 個易發生群死群傷重點領域,落實6 方面19 項措施,開展為期1 年的“遏重大”攻堅戰,努力確保較大事故“負增長”,重特大事故“零發生”。
浙江省對“十三五”期間全國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以及浙江省內2002 年以來重大事故、2016 年以來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區域和領域分布情況等進行了全面的綜合分析,并且結合現階段安全生產新風險,確定了道路運輸、涉海涉漁、消防、危險化學品、建設施工、工礦、旅游和城市運行8 個“遏重大”重點領域。

浙江省召開安全生產暨消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部署“遏重大”攻堅戰
其中,道路運輸領域重點聚焦大中型客車、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農村道路交通運輸等;涉海涉漁領域重點聚焦漁船自沉、火災和商漁船碰撞等;消防領域重點聚焦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小微企業、出租房(民房)等;危險化學品領域重點聚焦爆炸、火災、中毒等;建設施工領域重點聚焦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農村危房改造等;工礦領域重點聚焦尾礦庫潰壩、粉塵爆炸等;旅游領域重點聚焦大型游樂設施、室內封閉景點、新業態設施等;城市運行領域重點聚焦路面塌陷、城市地質隱患、燃氣管道、城市橋梁隧道等。
繪制重大風險鏈魚骨圖。結合2002 年以來全省重大事故和2016年以來較大事故,深入剖析人、物、環境、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重大事故風險,梳理形成重大事故風險鏈,省市縣三級針對重點領域繪制重大事故風險鏈魚骨圖。
啟動開展企業風險普查。采取省安委會牽頭、部門聯動、專班推動、專業技術機構支撐的模式,計劃于3 月下旬,啟動8 個“遏重大”重點領域的企業風險普查,分類建立浙江全省企業風險點數據庫和動態預警“四色圖”。
建立企業風險“曬日志”機制。按照崗位、班組、車間、企業每日層層排查、報告,企業主要負責人每日承諾公告,動態管控重大安全風險。
落實清單化防控措施。根據重大事故風險鏈魚骨圖指引,省市縣三級分別建立重點領域的重大風險清單、防控措施清單和責任清單。
指數化管控重大風險。依托浙江省安全生產和應急救援數字化平臺,3 月起,每月發布安全生產管控力指數,持續推動重大風險防控績效提升。
實時化處置突發風險。推動“兩客一危”車輛、涉海涉漁、隧道涵洞、危險路段、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地鐵施工、建筑工地、燃氣管道、人員密集場所等建立風險感知系統,實現對突發風險隱患的實時感知、超前預警、聯動處置。
建立隱患治理督辦制度。建立健全8 個重點領域重大隱患治理督辦制度,明確隱患類別、整改方法和驗收條件。
實施重大隱患主動報告。實施企業向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和企業職工代表大會“雙報告”重大隱患情況。
深化重大隱患閉環整改。全面落實隱患“市級60 日、縣級30 日”閉環整改機制,實現問題隱患“發現、交辦、整改、督查、銷號”的全過程閉環整改。
淘汰安全不達標裝備和企業。6月底前分行業領域制定安全不達標工藝設備設施淘汰目錄,并由浙江省政府公布。
促進高風險企業安全轉型。從工藝設備、安全設施、從業人員、安全管理等方面嚴格實施易發生群死群傷領域準入門檻,6 月底前分類制定準入標準。
突破安全核心技術掣肘。加快建設危險化學品、涉海涉漁、道路交通等領域安全工程專業實驗室,推動對本質安全核心工藝、關鍵設備等先進適用技術攻關,6 月底出臺專項技術攻關方案。
推動智控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涉海涉漁風險防控平臺建設,迭代完善浙江省危險化學品風險防控大數據平臺,推動安全生產風險防控數字化應用縣鄉全覆蓋。
“開小灶”整頓提升。針對一個時期內較大和重大事故多發、問題隱患突出的地區,由浙江省安委辦統籌、浙江省安委會各專業委員會辦公室督促、行業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實施掛牌整頓提升。
“舉一反三”整治提升。針對影響嚴重的較大事故,實施提級調查,對較大及以上事故組織全面復盤,對同類企業實施專項整治,防止同類事故重復發生、反復發生。
“應急處突”能力提升。根據行業領域研究不同事故類型的針對性救援方法、實戰化救援措施、專業性救援裝備與隊伍能力以及應急物資需求,制定標準化清單,并常態化開展應急演練,全面提升應急處突能力。
根據要求,浙江省將通過1 年攻堅整治,將涉及易發生群死群傷重點領域的66 萬個高風險崗位作業人員、172 萬臺高風險設備設施、58萬家企業的重大安全風險全部納入動態監控范圍,努力阻斷由“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利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傳導的重大事故風險鏈條、重點領域安全風險識別精準性明顯提升;加快高風險工藝設備設施技術改造,建成危險化學品、涉海涉漁、危險貨物運輸、工業園區等安全智控平臺,健全風險智控長效機制,重點領域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全面落實重點領域安全風險防控清單,并將“遏重大”重點任務100%納入安全生產管控力指數,工作有效性明顯增強;省市縣三級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全部擔任本級安全生產委員會主任、副主任,結合屬地實際,重點領域100%建成專業委員會,安全生產工作領導力和專業統籌力明顯增強;實現較大事故同比減少、重特大事故“零發生”,遏制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攻堅戰取得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