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怡文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舞蹈學校
李斯特超級練習曲第六首《幻影》全曲給人莊重嚴肅的音響效果,在調性上由g 小調開始,最后結尾在G 大調上,給人華麗恢宏的氣勢。整首作品經過了多次調性轉換,增加了樂曲的和聲色彩,描繪出了皇室高貴華麗的場景[1]。
相較于其他幾首超級練習曲而言,這首超級練習曲的演奏技巧較為簡單,速度不是很快,情緒激昂,是一首以分解和弦琶音技術為主的練習曲,對十二首超級練習曲有著重要的作用,為整篇練習曲進入高潮做了鋪墊。開頭用右手的雙音作隱藏主旋律,左、右手都從低音區開始演奏,給人一種迷幻、虛無縹緲的感覺,右手則是用較快速度分解和弦琶音來填充,左手是深沉的低音。樂曲的第二段由第一段的單手琶音轉變成雙手交替琶音演奏,將第一段盡情地展開與發展,讓虛幻的音樂漸漸變得清晰。創作者通過雙手八度半音階的推動將樂曲推至高潮,隨后是大段極強(fff)的右手琶音音型與左手和弦相結合,烘托出了宏偉的音響效果。整首樂曲后部分速度越來越快,音調也越來越高,最后在最高處戛然而止,對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和體能都有著極大的考驗[2]。
琶音技巧的運用貫穿全曲,是此首練習曲最為重要的演奏技巧。這首作品的琶音技巧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單手分解和弦琶音演奏,第二種是雙手交替演奏,第三種是雙手琶音齊奏。
單手分解和弦琶音演奏(見譜例1),中聲部是32 分音符,右手演奏快速琶音跑動,左手演奏雙音及沉穩的低音,演奏時要注意雙音線條的連貫,琶音與后面的雙音不能緊密相連地彈奏,平衡雙手聲部的強弱,以烘托出華麗高貴的氣氛。

譜例1 第1-2小節
雙手交替演奏琶音(見譜例2)。左、右手分別演奏琶音時要保持音色的延續,音樂的延展性,同時要注意拍子的時值。

譜例2 第20小節
雙手琶音齊奏(見譜例3)。雙手齊奏琶音,每次都是由八度音程起頭,像浪潮一般層層推動,連綿起伏,展現了音樂輝煌壯闊的音響效果。演奏時還要適當地拉寬,控制速度,避免反復琶音造成樂曲速度的加快。

譜例3 第21小節
在《幻影》這首超級練習曲中,幾乎每一拍上都運用了重音,強調了樂句的語氣。譜例4 是左手雙音演奏的旋律,譜例5 是八度滑音演奏的旋律。演奏這兩個部分時,縱向上要注意聲音的厚實感,和聲進行感以及旋律音的平衡;橫向上要注意雙音及八度音旋律音的流動,及時控制下鍵力度,用觸鍵的角度來平衡音色的走向。

譜例4 第1-2小節

譜例5 第13小節
在演奏雙手琶音跑動時,要注意譜子上每一拍都加上了重音記號進行強調,將樂曲華麗高貴的感覺層層推動,演奏時不能單純地只看到重音就加重,還要注意樂句向前的推動感,在較強的音量基礎上再做漸強之勢(見譜例6)。

譜例6 第21-22小節
全曲在fff 的音量中推向終止,左手每個16 分音符上都加上了重音記號,右手震音技巧配合左手八度行進將樂曲結束在浩蕩蓬勃的氣勢中(見譜例7)。

譜例7 最后一小節
八度演奏在李斯特的任何作品中都能看到,在難點一和難點二中已經看到這首作品用八度和弦構成了旋律以及強勁的結尾。
全曲第52-55小節是唯一沒有使用分解和弦琶音的部分,幾乎每一個16 分音符上的音都是由八度構成的,進行了模進、半音及三度。在演奏譜例8 這個片段時,由于體能的消耗,演奏者可以根據譜面上的16 分音符連接線條,做四個一組或兩個一組的發力。每組第一個音往下沉,后面的則用手腕帶動向上揚起,做出fff 的效果。

譜例8 第52-53小節
第28-30 小節中,雙手八度半音階下行,演奏時注意第三拍上的拍子是3+4 的呈現形式,更加推動了激昂的氣勢(見譜例9)。

譜例9 第28-29小節
震音這一技巧的加入,使樂曲具有了強大的推動力,體現了內心的澎湃(見譜例10)。在演奏這一技巧時,可以先不要做震音,先聽和弦原本的色彩,再用慢速將震音與右手加上,這樣既能保持和聲應有的音響,也能將左右手對齊。

譜例10 第49小節
《幻影》這首練習曲具有很強烈的、華麗輝煌的音響效果。各種高深技巧的結合使鋼琴具有了豐富的音響,掌握好這首鋼琴練習曲的技巧對我們演奏其他鋼琴作品也會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