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孫秀春
(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唐山063000)
2020年和2021年是特殊的兩年,按照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的要求,每一所學校和每一名教師都開始了基于線上教學的改革與探索。未來,這種教學形式也會常態化存在。作為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和方法,開展“線上”教學、“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打破傳統教學模式,開展實訓課程信息化新的探索和嘗試。“理論課如何講得有意思”“實訓課線上怎么教”“如何教打破距離時空感”“如何利用線上教學讓學生能掌握得更好”成為了所有任課教師備課的問題。
《日用陶瓷造型設計》屬于實踐性較強的設計類課程,需要學生自主設計并動手制作,學生需要在教師或企業師傅指導下動手操作完成陶瓷設計作品,一般不適合純網絡在線教學。教師如何讓學生在線上學習背景下,做好實操,學到專業技能,保證教學質量,需要進行新的嘗試和探索。
《日用陶瓷造型設計與制作》課程是我校陶瓷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課程是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國家級文化傳承與創新專業教學資源庫”陶瓷文化傳承與創新”子庫的核心課程之一,屬于理實一體的、校企共同開發的教、學、做一體化的項目化課程。該課程應用性強,注重陶瓷造型設計和制作技藝,與企業工作崗位對接。
通過課程學習,學生掌握不同日用瓷造型的設計方法以及樣品制作方法,能夠根據陶瓷企業訂單制定產品設計方案。學生進行現代學徒制崗位輪崗實訓,最終制作出符合企業生產標準和現代藝術審美的骨質瓷日用瓷產品。教學中要求教師將“設計中主動思考、工藝中不出瑕疵、制作中雕琢不止、堅守中推陳出新”的陶瓷工匠精神融于課程實施全過程。
本課程實施教學的載體是骨質瓷。作為唐山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品種,從最初原始的小作坊加工到現在的現代化工業生產,歷經百年滄桑變遷,曾創下無數的輝煌與榮耀,在中國傳統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對骨質瓷的熱愛,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骨質瓷文化的傳承和對骨質瓷技藝的保護之情,要求學生了解經典陶瓷器型的藝術特征和制作技法,會根據陶瓷器皿進行設計分析和文化延伸;會運用車削、放樣工具構建對稱造型的模型,能夠做出日用器皿的同心圓造型;通過旋胎、削制等技藝制作日用瓷產品模具;能夠根據設計的圖案進行新彩線條勾線與寫意技法繪制。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學生可以獨立完成陶瓷造物的整個過程,學好這門課一個重要的要求是造型設計與動手實踐制作。
本課程是國家陶瓷資源庫內核心課程,擁有豐富的電子教學資料和視頻、微課、動畫等信息化資源,同時還有陶瓷數字博物館、“職教云”“茶具組合APP”“茶具設計APP”、“QQ在線課堂直播”等平臺輔助,能夠輔助師生完成課程設計與學習方案制訂,以及教與學的有效開展。
教師在線上課堂教學前要完成“職教云”的課前、課中的資源上傳、課程設計。在課前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利用問卷調查、課前布置作業、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參與課程設計,提高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參與度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立德樹人是職業教育的核心任務,培養的是學生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教學中教師需要適當融入體現陶瓷大國工匠的視頻,并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在線教學全過程。
課中利用“職教云”“陶瓷數字博物館”“QQ在線課堂直播”“頭腦風暴”“茶具”設計類的APP、“虛擬仿真軟件”等多種平臺完成課堂教學,通過翻轉課堂、搶答、投票等形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利用網絡教學資源豐富課堂內形式和內容,讓學生積極參與互動,主動探索課程知識點,解鎖課程內容,從而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課后則通過布置作業、測試等形式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總體來講,利用網絡教學資源線上教學,區別于傳統的課程教學方法,可以讓教學內容更生動,抓住設計前沿。但是需要有幾點要求與建議:
一是任課教師或學校前期需要做大量的教學資源準備,進行課程錄制或錄屏等形式。
二是注重學習任務和成果的設計,由于在線教學,有時空、網絡等問題,教師無法時刻監控到學生聽課情況和學習效果,可以通過作業任務、測試、在線實時提問、搶答等方法來督促學生在線學習。
三是做好學生社群的運營,由于教師和學生都在家中,無法集中,每天通過電腦手機屏幕、攝像頭進行交流,需要營造一些在場感或課堂氣氛活躍感覺,例如可以開課前有音樂開課儀式、思政問答、666等方法提高社群氛圍,也可以在課中發布任務、搶答、視頻連線回答問題等方法增加課堂氛圍,減少距離感。
四是對后臺學生學習數據要及時分析,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數據、進度調整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果。
對于理論內容來說,線上教學相對可以容易把握,但是對于實踐操作內容,就是一種嘗試與挑戰,就需要借助虛擬仿真技術、3D打印技術等方法完成教學。
以《日用陶瓷造型設計》項目二中的茶咖具設計制作任務為例,設計與制作陶瓷茶咖具是一項產業化工藝,學生的每一個作品都是獨特的,是一個造物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引導式、指導式教學,同時將陶瓷大師工匠精神、陶瓷文化、創新設計這些內容貫穿教學中,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化、親切、生動、形象。
在實踐操作環境,由于可能無法實訓操作,可以借助虛擬仿真技術、3D建模、3D打印等方式來模擬茶咖具制作的各個步驟,而且這樣更加規范操作性,符合企業生產制作標準。制作骨質瓷茶咖具過程從設計、尺寸圖繪制、模種制作、模具制作、注漿成型、燒成到裝飾、再到二次燒成。當然,這需要經歷一個很長的實踐制作過程,從模種制作開始到注漿成型,都是考驗學生的動手能力,而虛擬仿真操作可以讓學生按企業生產標準進行制作,嚴格把關制作細節問題。3D建模、3D打印等方法可以驗證學生的設計樣品成果,同時可以緊跟現代生產技術趨勢。因此,虛擬仿真、3D建模和3D打印等方法,都是可以解決這種實訓缺失的有效方法,同時可以將課程變得更加生動,工藝技法更加直觀。
總體來說,利用虛擬仿真技術、人機交互、3D建模打印演示等方法能解決實踐類課程內容的教學需求,但需要學校和教師前期投入大量資金和時間、精力,構建虛擬仿真實訓場景和虛擬仿真實訓設備,購買3D打印設備、具有適合課程的人機交互軟件和設備等,從而學生可以在虛擬環境、網絡課程中進行實訓,達到課程目標和教學要求。教學中按照企業生產標準要求學生遵守操作過程與步驟,而這些設備、軟件技術等都能夠在線上或線下教學發揮積極作用。
我校陶瓷設計與工藝專業是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擁有自己的美術陶瓷廠,擁有前校后廠的生產性實訓基地,教育教學成果得到社會認可。在線上+教學常態化背景下,校企深化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攜手開發模塊化課程,探索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教法改革,以課程模塊為單位、依據團隊教師個人專長,實施教師分工協作的“課程合作”和“集體式”協同教學,打造混合式示范課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日用陶瓷造型設計》課程是校企合作開發的課程,課程中配有企業導師,在線上教學時,直播課程中企業導師在實訓指導內容中作為主講教師,在企業講解及演示真實的生產工作流程。教師和企業導師一起指導學生完成企業訂單,輔助學生完成前期的設計、尺寸圖繪制。在模種、模具、注漿成型制作環節,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校企合作企業完成作品,在工作崗上位進行體驗式學習。企業導師和教師進行實時指導,讓學生沉浸于真實工作過程的學習實踐。
總體來說,實施現代學徒制模式,企業導師實施指導,演示講解企業生產工作流程,可以使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提升,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提前感受實際工作崗位的任職要求。校企合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考慮企業導師工作量問題、時間問題,同時學生去校企合作企業完成作品,需要考慮學生居住地等因素。同時線上校企合作教學中,需要考慮如何將教師與企業導師知識技能方面更好的結合與鏈接,例如企業導師在企業環境中更好的體現工作生產真實流程,學校可以在課程線上教學期間讓企業導師進直播課堂示范教學、點評評價學生作業,這樣課程會更生動、更直觀,使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
未來,在線上教學常態化的背景下,需要從純線下教學模式完成到“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的轉變,這也是一種新的嘗試和挑戰,也是未來課程教學改革的一種探索。在既不影響實踐課程內容教學效果,又能使課程更加生動有趣的要求下,筆者進行了利用多維度網絡教學資源、虛擬仿真技術、人機交互、3D打印等技術,以及校企合作企業導師進線上課堂等教學方式的探索,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制作的日用瓷作品達到教學目標。未來,本課程還需要在課程資源豐富度、教學實施的標準化、線上教學的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更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