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榕儀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110000)
琵琶是我國民族樂器中的一種,屬于彈撥樂器,自身有著獨特的表現能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琵琶自身也在與時俱進。琵琶有著寬廣的音域,音色有著清脆明亮的特點。在琵琶演奏過程中,揉弦技法有著多種形式,不但可以起到美化音色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增加樂曲自身的表現能力,這也是演奏者必須掌握的一種演奏技法。
揉弦作為琵琶演奏中的一種潤色指法,在名稱上是從古琴演奏技法中引薦來的,揉弦動作是需要演奏者大指和按指作為兩個支點,之后再均勻地上下擺動自己的手腕和手掌,再相品位上可以實現按指的里外拉動,這樣音波就會出現,揉弦是音色美化的一種無形手段,雖然揉弦沒有具體的符號進行表現,但是在整個琵琶演奏中始終貫穿。
琵琶的揉弦主要是四種類別,分別為快、慢、大、小。這是將傳統的琵琶演奏經驗和琵琶的實際演奏效果上進行分類。琵琶揉弦的快和慢是在指法上進行左右擺動的基礎上進行里和外的移動,而大和小時針對琵琶揉弦幅度而說的。①
揉弦是一種常規的演奏技巧,對樂曲有著一定的美化作用。揉弦技巧對于音色和音樂作品的表現力都有著很大的效果,這也是演奏者所必須要掌握的一種左手技巧。正式由于揉弦技巧有著普遍性的運用,不需要使用任何符號進行標明,是依靠演奏者自身對揉弦技巧的掌握。在樂曲中,加入可以有效優化樂曲的線條,這也是揉弦技巧的特點。
在琵琶演奏過程中,基本技術動作主要有兩大系統,包括左手系統和右手系統。揉弦是左手系統中的一個動作形式。琵琶演奏中的揉弦技巧與拉弦類樂器的揉弦有著一定的相同之處,主要是依靠演奏者的手腕。與之前傳統的琵琶中涉及到的吟和傳統的二胡中的揉弦技法全部是以演奏者的手指為主。而在琵琶演奏中主要體現在演奏者的手指小關節處的拉動,二胡則是體現在手指上不同程度上的壓弦。琵琶的揉弦技巧和提琴的用力方式是相同的,由于琵琶和二胡在揉弦技巧方面是需要借鑒提琴的同類指法的。在有指板的樂器上,例如提琴只需要演奏者運用腕部帶動手指進行運動,這樣可以完成揉弦。因此,在琵琶演奏過程中演奏者的手腕要一直保持著不斷的運動,并帶動手指運動,這樣就完成了揉弦。②
演奏者要將手腕和手指保持動作的一致,在演唱過程中一定要保持相同的動作。琵琶的揉弦技巧需要對以下要領進行重視:演奏者要將大指和按提指作為支點,在演奏過程中將整個手掌作為支撐點,將每一根手指盡可能地鼓起,并向著上方和外側方向進行運動。當放慢動作的時候,演奏者的食指糊口地方要接近琵琶的邊緣,而手指就會出現從上到外的運動,將弦拉出。在弦拉出之后,受到自身的彈力作用下,演奏者的手腕就會呈現自然的朝下,向著內側進行運動,按指也會進行恢復,演奏者這個時候只是需要連續做出以上的動作,這樣琵琶的琴弦就會出現穩定的發音波動。③
在琵琶揉弦練習過程中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在每一個階段的練習過程中均在每一個音上做出小三度、大二度等。
1.慢速揉弦練習方法:這種練習方法是初級的揉弦練習方法。在最開始的時候,演奏者不能準確的掌握手腕、手掌和手指三指之間的松弛度,會感受到緊張的感覺,手指不能做到自然程度的推拉,這就需要把揉弦的動作進行幾倍放大,做出慢速的練習,感受肢體出現的每一個細小的變化。在慢速練習過程中演奏者的動作要果斷迅速,棱角鮮明,不出現慌忙的情況,節奏要穩健。④
2.中速揉弦練習方法:在慢速揉弦練習方法掌握之后,就要做到揉弦速度加快的練習。在中速揉弦練習過程中,演奏者的手型應該準確松弛,加快練習的速度,將其中出現的棱角進行減小,這樣音波才能保持均勻。
3.快速揉弦練習方法:快速揉弦練習與樂曲中揉弦的練習感覺是相同的,這個時候揉弦已經達到音波均勻,不存在棱角的情況了,演奏出來的音色也是柔美的。在快速練習揉弦過程中,演奏者的手腕和手指就會更加緊張,特別是在揉指技巧的連續換指。因此,演奏者要合理對自己的肢體進行支配,這樣才能有效地完成揉弦技巧。⑤
在琵琶演奏過程中,演奏者的左手要不停做揉弦動作,但是運動的方向上一直向上,手腕和手指是有一定差別的,所以要想完成揉弦動作就要讓手腕和手指兩者進行充分配合,當演奏者不能掌握和力度,這樣手指就會在手腕的影響下進行運動,對于取音效果也有著一定的影響。雖然琵琶語其他樂器相比起來揉弦技巧有著更大的難度,演奏者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揉弦訓練方法,并經過長時間地訓練,這樣才能達到手指和手腕兩者之間的完美自然配合。揉弦技巧是一個需要循序漸進的練習過程,首先需要演奏者對中指進行訓練,由于中指和手腕梁志堅配合的難度比較低。
其次是演奏者要訓練自己的無名指,之后再訓練食指,可以將小指的訓練排列到最后。由于無名指是在中指和小指兩者之間,在活動的時候會受到其他手指的影響,無名指與其他手指之間有著一定的依附性,在獨立活動的時候無名指的能力比較弱,這就需要演奏者要充分的訓練無名指。小指和大拇指兩者之間的距離比較大,和手腕之間要保持協調有著很大的難度,這也是演奏者在揉弦技巧訓練中的一個重點。⑥
當演奏者最開始接觸到琵琶的時候,肌肉很容易出現僵硬的情況。這一現象之前心理學家和生理學家對于這樣的現象都有著一定的研究,其中主要有兩點:第一是肌肉要避免緊張,除去工作中的必要需求;第二是在演奏者某一個關節中肌肉出現過分緊張的時候,就要盡可能減少其他位置的肌肉也出現緊張的情況。演奏者要對上述兩點進行掌握,在揉弦技巧訓練過程中,不但要準確掌握肌肉的緊張位置,還要讓習慣肌肉緊張,并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肌肉放松的技巧。在揉弦技巧訓練過程中,演奏者的手腕在運動方面相對比較容易掌握,而按指在練習過程中就有著很大的難度。當不能對手指上的動作進行控制的時候,相同的動作就要進行兩次反復的訓練才能完成。所以,演奏者在揉弦技巧的訓練過程中要先使用按指進行拉弦,之后再將弦自然地回位,并不是讓手指將琵琶的弦送回到原處,不然這樣手指上的力度就會出現上升,這樣波的幅度就會失去平衡。
除了上述之外,按指的時候肌肉出現過度僵硬,彈奏出來的音就會出現按死的情況,這樣不但可以讓手指上的動作過分僵硬,還不能很好地完成琵琶演奏中的揉弦動作。⑦
在琵琶演奏過程中,揉弦技巧要充分運用挑和彈等相應的彈奏手法,同時琵琶非常重視共鳴音,在簡單旋律或者是舒緩旋律中,琵琶的每一個音都需要運用揉弦技巧進行演奏。因此,在訓練過程中要掌握以下幾點:
演奏者要重視音和意兩者之間的內在關聯,當演奏者不能充分重視這兩者之間的關聯,只是對揉弦的技巧進行單一化的重視,那么就很難達到滿意的琵琶演奏效果。當演奏者在彈奏琵琶的時候運用揉弦技巧,就要在“意”上對作品進行充分的理解,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并從演奏者的內心對作品進行情感上的深層體驗。當演奏者不能將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融入到作品當中,那么就會不能通過揉弦技巧表達出真實的內容,也可以出現演奏作品的造作。⑧
琵琶作為高品質的一種傳統民族樂器,需要演奏者在琵琶演奏過程中要對揉弦動作進行充分掌握,同時要重視聲音出現的波幅。當波幅出現的比較大起伏的時候,音高就容易出現比較劇烈的起伏變化。而當波幅出現比較小的起伏時,那么音高就會變得更小。演奏者要將這一尺度進行熟練掌握,就要對所演奏的樂曲進行深入了解,了解樂曲中所蘊含的情況,同時還要對音樂本身所蘊含的表現力進行掌握,例如樂曲的旋律和音高等。
從之前的大量實踐中發現,揉弦技巧的速度會對波幅造成一定的影響,并且造成的這種影響是反向的。除了這點之外,演奏者的右手指法對揉弦技巧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當樂曲的旋律速度出現提升的時候,演奏者的輪指就會加快頻率,這樣揉弦的速度也會隨之加快,這樣手指之間的配合程度也會變得自然。從整體上來說,揉弦頻率和滾奏頻率兩者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換句話說,每一次出現滾奏的彈挑就如同是揉弦中的一次反復。對于一些琵琶演奏者來說,由于自身的演奏表現能力有著一定的不足,那么演奏出來的音色就不能悅耳,正如同是演奏者掌握揉弦技巧并不是十分準確,并且不能充分的運用揉弦技巧,這樣就使得音色效果明顯不足。當演奏者使用音質不好、共鳴不足的樂器的時候,只有正確掌握揉弦技巧并且充分運用,再結合右手指法,這樣依然可以演奏出動聽優美的樂曲。所以,琵琶演奏者要充分重視和掌握揉弦技巧,這樣才能演奏出完美的樂曲。
只有對琵琶演奏中的揉弦技巧進行充分的學習和了解,并對揉弦技巧進行充分的掌握。由于琵琶是一種難以掌握并學習的民族樂曲,在短時間內不能深入地掌握琵琶演奏中的技巧,是需要演奏者付出一定的努力的。演奏者只有掌握了揉弦技巧,演奏出蘊含豐富色彩的樂曲,演奏者內心的情感才會很好的表達出來,從而對樂曲中所蘊含的內在意境進行深層次的表達。
注釋:
①馬晶萍.淺談琵琶演奏中揉弦技巧的運用[J].藝術科技,2018(06):135.
②王淳.論琵琶演奏與教學中的揉弦藝術[J].黃河之聲,2015(23):30.
③翟云翔.淺談琵琶的左手演奏技法“吟弦”和“揉弦”[J].大眾文藝,2015(19):153.
④李潔.揉弦在琵琶演奏中的實際運用[J].黃河之聲,2014(16):57-58.
⑤楊志潔.淺談琵琶的揉弦技巧與音樂表現[J].樂器,2018(09):42-43.
⑥魏薇.琵琶吟揉技法之探微[J].北方音樂,2015(01):61-62.
⑦寧燕.論傳統琵琶演奏技巧[J].黃河之聲,2015(15):76-77.
⑧王君梅.淺談琵琶揉弦在樂曲中的運用[J].黃河之聲,2015(10):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