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飛
【摘要】長期以來,我國建筑產業科技發展滯后,建造方式較為粗放,造成了大量資源浪費,建筑產業化是建筑方式變革的必經之路,本文總結了江蘇省推進建筑產業化的實踐措施,針對推進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提出了推進建筑產業化發展的一些思考和建議,為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建筑產業化;工業化;數字化;裝配式建筑
建筑產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基礎產業,然而,多年來建筑業的發展模式停滯不前,存在工業化水平低、勞動生產率低、資源消耗高以及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推進建筑產業化是促進建筑業高質量轉型升級的最有效途徑。
1、發展建筑產業化的內涵
建筑產業化是將現代工業化和信息化的生產、設計、建造和管理方法應用于建筑全產業鏈,深度融合各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實現集約型建筑方式的轉變,通過設計標準化、生產工廠化、施工裝配化、裝修一體化和管理信息化,打造性能優良的綠色建筑產品,實現建筑產轉型升級。
2、國家推進建筑產業化的政策
我國建筑產業化已經經歷了10余年的探索與實踐,2016年,國務院連續出臺《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等多部文件,制定了推進建筑產業化的基調,力爭用10年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比達30%;2020年,住建部等多部聯合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強調推進建筑產業化,并提出以數字化賦能建筑產業。隨著黨中央國務院、住建部不斷發布鼓勵性政策,不斷推進產業化技術研究和交流,不斷推動產業化試點和示范工程的建設,無論是在技術研究還是在工程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有效的進展。
3、江蘇省推進建筑產業化的實踐
3.1規劃方針
2014年,江蘇省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明確指出到2025年,全省建筑產業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積占比達50%以上。“十三五”建設期間,先后出臺了《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控制要點》(2017年)、《江蘇省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定額(試行)》(2017年)、《江蘇省裝配式建筑預制裝配率計算細則(試行)》(2017年)、《江蘇省裝配式建筑綜合評定標準》(2020年)等配套政策,為促進建筑產業化提供了政策層面的支持。
3.2標準編制
江蘇省住建廳多次組織開展了建筑產業化相關的標準和規程的編制工作,先后編制了20多部地方標準和圖集,包括《預制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體系技術規程》、《裝配式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程》等,形成了一批技術標準和規范,使得建筑產業化的實施有據可循。
3.3政策支持
江蘇省政府出臺了積極的財政政策支持建筑產業化:每個示范工程項目補助金額在150萬元至250萬元;鋼結構、木結構建筑預制裝配率不低于50%,混凝土結構單體建筑預制裝配率不低于40%的建筑單體,按每平方300元給予獎勵;同時,政府每年提供2億元專項補助資金,對滿足綠色建筑星級的項目進行獎勵,為推廣智慧工地示范項目建設,對達到驗收標準的智慧工地項目獎勵50至100萬元;此外,每年撥款建筑產業化專項課題,組織各類高校機構和科研院所積極申報,開展建筑產業化相關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和新設備的技術研發工作,推動技術創新。
3.4發展狀況
目前,江蘇省多市已經成立了建筑產業化試點示范,并步入高速發展階段。全省裝配式建筑新開工面積,由2015年300多萬m2,發展至2017年的1100萬m2,再至2019年的4600萬m2,建筑面積逐年上漲,截止2019年底,新建裝配式建筑占比已達28%。同時,2016年,江蘇省獲批10個示范城市、26個示范項目和68個示范基地;2017年,南京、海門、武進獲批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同年公布了2個省級建筑產業化示范城市、14個示范項目和34個示范基地;2018年,確立12個省級建筑產業化示范城市;2019年,確定3個示范園區、27個示范項目和43個示范基地,建筑產業化工作穩步推進。
4、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江蘇省在“十三五”建設期間,積極推進建筑產業化,不斷探索、實踐建筑業轉型升級之路,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然而,在推動過程中仍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建筑工業化、數字化的思維理念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發展建筑產業化是我國建筑行業的一次重大變革,很多建設者還沒有認識到這次變革對生產方式帶來的影響,市場對建筑產業化的認知和熱情不高。
(2)標準體系尚不完整?,F階段關鍵技術研究成果尚未轉變為標準規范,建筑材料標準、工程標準等之間的銜接也尚未形成,還沒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標準體系。
(3)產業系統集成度不高。技術層面上,現階段建筑產業技術的發展仍以單項技術推廣應用為主,缺少對各項技術的有效整合;組織層面上,大部分項目的生產模式仍然按照傳統設計、采購、施工相分離的方式,沒有實現全流程一體化。
(4)政府層面的政策落地仍存在體制機制創新問題。其一,現行市場監管機制不符合工業化建造方式的需求,其二,就政策扶持而言,雖然江蘇省已經走在了全國的前沿,但是從最終實施效果和市場響應程度來看,政策引導仍有可以提升的空間。
(5)全產業鏈人才短缺。建筑產業化的深入推廣必然會帶領建筑產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過渡,建筑產業化涉及生產、設計、施工、管理的全過程,需要更多復合型人才的參與。
5、推進建筑產業化的一些建議
全國正進入信息主導的科技發展階段,數字化賦予了建筑產業化新的含義,要推進建筑行業同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的深度融合;同時,建筑產業化是全產業鏈的融合,需要行業上下游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努力。在多年推進工作總結下,就如何進一步加快建筑產業化進程提出以下建議:
(1)作好建筑工業化轉型。繼續發展裝配式建筑,變革建造方式,從根本上解決現澆建筑勞動生產率低、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
(2)作好建筑數字化升級。加快打造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搭建建筑技術和信息技術全面融合的基礎設施,實現跨界融合,高速推進建筑數字化轉型。
(3)重視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建筑產業化必然需要產業鏈條內上下游企業的協同配合,建立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運用模式才能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4)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建立健全適應全產業鏈融合的建筑市場監管機制,并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發揮政府對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大力扶持產業發展。
結語:
我國建筑產業化發展已進入關鍵時期,一方面要總結實踐之路上的成功經驗,另一方面要分析推進過程中的不足之處,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圍繞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總體目標,以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為動力,跨界融合,協同創新,引導各類要素有效聚集,推動核心技術聯合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構建良好的產業創新生態,加快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文林峰.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未來圖景與實現方式[N].中國建設報,2020-09-18(006).
[2]葉浩文.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思考與對策[J].工程管理學報,2016,3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