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城鄉規劃建設工作逐步推進,但一些地區受到自身原因的限制,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需要完善?;诖?,本文對城鄉規劃建設進行了探討,簡要介紹了新時期城鄉規劃建設的內涵和基本原則,詳細闡述了如何有效開展城鄉規劃建設工作,為類似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城鄉規劃建設;協調發展;生態保護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轉型與升級,我國城鄉規劃建設工作開始側重于環保低碳、智能化和集約化等方向,這對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無疑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確保城鄉規劃工作得以有效開展進行,對用地進行科學布局和突出當地特色優勢則是關鍵,這也是促進經濟社會長期健康發展的關鍵基礎。為此,有必要對其做進一步的探討和分析。
1、城鄉規劃建設的基礎內涵和基本原則
整體來看,城鄉規劃建設的基礎內涵在于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城鄉統籌化發展,指的是不同規模的城市和鄉村統籌化發展,以打造一體化結構,在這個結構當中,以大城市為主導,帶動中小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發展,能夠有效提升居民人居生活水平[1]。第二,“流空間”的概念,當前的城鄉建設規劃正處于傳統模式向新型模式轉變的關鍵時期,兩種模式因發展方向和理念皆不相同,極易導致流動空間問題的發生,為此,城鄉地區中的有機體應當積極發揮自身作用,以提升區域競爭力。第三,轉型發展。在這一環節,應當基于實際現狀進行考慮,重點是考慮基礎設施方面的問題,以環保、和諧新時代發展等理念加以融入,改善以往的規劃建設模式。
就城鄉規劃建設的基本原則來看,其主要分為以下幾方面內容:
第一,要發揮中小城鎮的示范作用。新時期的城鄉規劃建設工作中,中小城鎮的發展成為重要內容,為此,應當適當給予中小城鎮更多資源,來完善更好的規劃建設,對此,應當采取城鄉一體化新時代發展模式,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規劃,實現規劃性發展。同時,我國城鄉建設有明顯的差異,為此,可采取先重點發展較大的鎮,帶動其它地區科學發展[2]。
第二,要推動城鄉協調發展。首先,要基于城鄉的實際發展需求,做好配套的基礎設施和產業建設,確保區域的全面發展。除了做好物質保障措施之外,城鄉的發展還要注重自身的特色,做好產業集群性發展,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配置和持續發展,打造集約化的經濟規劃發展模式,這對于城鄉協調規劃發展無疑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三,要提高資源利用率。當前,我國大多數城鎮的發展效果都比較好,同時規劃要融入應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先進技術,建設新時代城鄉建設新人居新環境,實現對土地資源的高效率利用和合理利用[3]。
第四,要不斷提升綜合水平。要不斷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規劃建設的發展。為此,可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相關信息加以統計分析,對公共基礎設施進行合理的重新規劃,更好滿足公眾需求和促進未來城鄉的長遠發展。
2、新時期城鄉規劃建設實踐
2.1整體規劃思路
整體規劃中以生態環境發展為第一要務,在具體規劃過程中,結合發展背景和現狀,分析當前具體情況,結合實際來規劃發展目標和解決措施,再通過對既有的布局結構進行優化創新,來進行整體規劃,促進全地區規劃建設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2.2規劃建設的基本策略
(1)做好調查分析工作
在規劃開始前,還需要做好對本地整體現狀的全面調查,調查工作可通過座談會、現場查看、問卷調查和資料收集等方式,對本地的歷史、地理、社會和文化背景等內容進行全面了解,確保所制定的規劃建設科學合理[4]。
為合理分析區域發展的優勢、劣勢,以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多采用SWOT分析法,進而合理制定發展戰略。
除此之外,在分析工作中,還需要使用數學方法對未來的一些發展指標進行合理預測,確保能夠合理制定城鄉發展規模。而為了進一步確保能夠合理進行規劃,必要的技術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多采用GIS技術,這種技術能夠實現空間區域的合理劃分,合理確定建設用地,實現土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4]。
在調查和分析工作全部完成后,還要召開專家會議,綜合調查和分析工作取得的結果,進行客觀評價,達成一致意見后,才開始進行規劃建設。
(2)做好產業發展規劃
為確保城鄉的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要做好科學的規劃建設,融入產業規劃。在具體的規劃中,要根據城鄉所具有的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特色農業和當地特色文化產業,加強農家樂和旅游文創產品開發,利用互聯網渠道實現產銷一體化,改變以往的傳統銷售模式,實現對以往產業結構的科學調整,進而提高經濟收入。同時,也可規劃利用本地區的交通優勢,轉移一些合適的東部地區產業,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水平。
(3)做好道路交通規劃
在道路交通規劃中,環保是需要優先考慮的因素。為此,在本區內的交通規劃中,應當側重以公交和慢行交通相結合為主的交通規劃體系。具體來看,一方面,要加強步行綠道和自行車道的建設;另一方面,要注重生活服務設施的便利化,合理設置公交站點,實現各種低碳出行方式的無縫對接。
(4)做好綠地系統規劃
做好城鄉綠化的天然優勢,對現有的綠地系統做進一步升級完善,重點是突出本地的特色風貌[5]。具體來看,在新增樹種的選擇中,應當盡量選擇生態環保樹種,并采取不同種類的綠化方式進行綠化,這不僅增加美觀度,也對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5)做好環衛設施規劃
一方面要做好垃圾分類處理建設規劃,將新時代最新的垃圾分類處理理念和制度逐漸落實到垃圾處理中建設規劃,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科學建設規劃凈化沼氣池,對生活污水進行二次利用,減少資源浪費。
(6)做好對新建住宅的規劃
在新的村莊住宅的建設中,應當逐步摒棄傳統的建筑思維,以綠色環保建筑的建設理念取而代之。重點是要做好節能材料的有效應用,打造生態節能建筑。在節能材料的應用中,要因地制宜,積極應用本地區原產的材料來起到相同的作用。這些材料不僅性能優異,而且環保無污染,與傳統材料相比,能夠更好踐行綠色環保理念。
結語:
新時代的城鄉規劃建設,更注重于全面的協調發展。為此,對于新時代的城鄉規劃建設,要注重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和創新,實現對既有資源的最大化應用,城鄉規劃建設和的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大權.中小城市城鄉規劃管理優化策略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20(30):206+208.
[2]陳杜軍.新型城鎮導向下中小城鎮規劃建設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0(17):19-20.
[3]曹麗園.淺議新時期小城鎮規劃建設[J].智能城市,2020,6(08):149-150.
[4]周玉佳,宋永偉,桑秀卓.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鄉村規劃與環境改善探索研究——以安徽省姚李村為例[J].惠州學院學報,2020,40(03):82-87.
[5]沈茜,張正康.基于鄉村參與式設計的實踐探索——以淮安市洪澤湖無為島規劃設計為例[J].江蘇城市規劃,2018(08):19-22.
作者簡介:
林家常(1977-),男,廣西興業縣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城鄉規劃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