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雷 王瑞明


【摘要】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越來越深切,但是城市化依舊存在死角,就是很多的老舊小區并沒有被“棚改”,房子基礎設施陳舊、沒有電梯、環境臟亂差、沒有停車位、沒有物業等等,這些舊破小的房屋,居住舒適性差。尤其是沒有電梯,多層房屋的樓梯對腿腳不便的老人或者貨物運輸都非常不利,因此,老舊小區增設電梯成為了新的民生福祉。
【關鍵詞】既有建筑;加裝電梯;平層入戶;疏散安全;居住環境
2017年3月的兩會期間,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建議政府對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出臺鼓勵及指導意見。在《201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明確指出“有序推進‘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完善配套設施,鼓勵有條件的加裝電梯”;而在《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鼓勵有條件的加裝電梯”則變成了“支持加裝電梯”,舊樓加裝電梯更加受到了國家的重視。因此,各地紛紛響應國家號召,發布舊樓加裝扶持政策。
自2018年以來,各省推行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行動計劃, 為推動電梯加裝事業的健康發展,于民便利,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各市依據上級文件,考慮實際情況,也發布了關于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有關政策的相關規定,多部門聯合印發了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有關手續辦理導則。《導則》中明確規定了增設電梯的相關流程、要求等等,為各地的老舊小區增設電梯指明了道路,但是經過眾多電梯的安裝施工經驗后,發現《導則》中個別條款在執行過程中與加裝電梯手續辦理的指導原則相悖離,具體如下:
《導則》——二、方案設計——(二) 建筑方案設計要求:
增設電梯應因地制宜選擇布置位置,底層入戶方式應流線簡潔,避免迂繞。增設電梯入戶方式分為利用樓梯中間休息平臺錯半層入戶和平層直接入戶。平層直接入戶的,進戶門位置一般應為靠近電梯側的第一間房屋(衛生間除外)的最短距離處,連廊寬度不宜大于1.5米,且不應小于1.2米。
所謂加裝電梯的平層入戶類型是指新增的電梯每站都停靠在樓層標高處,便于住戶使用。由于電梯和樓梯的空間位置,平層入戶增設電梯,大多是在戶外增設封閉的鋼結構連廊,在連廊靠近電梯側安裝分戶門,連廊通向住戶的房間,很多住戶為了增加使用空間,增大連廊長度,把連廊盡端房間窗戶打開改裝成房間內門。如下圖:
以上形式的平層入戶,有以下幾點缺陷:
1、大量占用公共空間,使公眾利益受損
一方面,增加的鋼結構連廊,實際上占用的是住宅戶外的公共空間,變相增加了住宅面積,是一種對公共資源的侵占,容易造成社會不公,引發矛盾糾紛。
另一方面,目前對于鋼結構連廊的長度尺寸設計,沒有明確的限制規定,滿足結構安全的條件下,用戶更傾向于增加連廊面積,用作住宅使用,如下圖:
如此一來,占用公共空間將沒有得到有效限制,擠占公共空間的情況將愈演愈烈。大量的公共空間被合理侵占,使本來就不寬裕的小區公共空間變的更加狹小。
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參照《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杭州市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的實施意見》——(二)規劃要求:
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應以實用性為原則,不得侵占城市道路,不得影響城市規劃實施;應盡量減少占用現狀綠化,盡量減少對周邊相鄰建筑的不利影響,不得增加或變相增加住宅使用空間,建筑面積不計入容積率。
增設電梯初衷本是為了民生福祉,加裝電梯應以實用性為原則,不得增加或變相增加住宅使用空間,加裝電梯不應該成為增加住宅使用空間,侵占公共空間公眾利益的利器。
2、對緊急狀態下的疏散安全不利
加裝電梯平層入戶后,原樓梯間的入戶門使用率將大大減小,業主多用電梯平臺部位的入戶門,而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長此以往必將形成條件反射。對原入戶門產生自然的遺忘效應,久而久之,原步行樓梯處的入戶門通道便會廢棄不用,進而被各種物品阻塞,造成應急逃生通道在緊急狀態下無法正常使用,不利于緊急狀態下的疏散安全,一旦發生火災、地震等災害事故,人在恐慌狀態下更會依照下意識的習慣,跑向電梯間處的入戶門,而在災害事故發生時電梯是禁止運行使用的,因為建筑物的電梯,都裝有管制運行的裝置,災害發生時,電梯有自我保護的機制,會自動的動作,停在最近的樓層或自動鎖定在建筑物的首層。電梯會自行動作停電或故障,將人困在里面。這樣以來就造成逃生時間的延誤,嚴重者會造成生命財產損失。
3、對居住環境質量不利
電梯平層入戶,增設了連廊,增設了電梯入戶門以及入戶通道,大大增加了房屋的交通面積,加長了交通路徑,降低了住宅有效面積的使用效率,通行秩序性差,造成交通紊亂,使房屋的空間氣息雜亂和喧囂。《黃帝內經》說:“氣者,人之根本也”。好的居住空間布置讓人感覺安定祥和,神清氣爽。在居家生活中,房屋的氣息為交通路線的干擾而渙散,房間布置不能回避雜亂和喧囂,房屋空間格局不舒展,令人的精神得不到凝聚,無法養成浩然正氣,不利于主人身心的生長。
住宅的本意是靜默養氣,安身立命,讓居住者的生活和精神有所依托,住宅為居住者提供一個阻隔外界,包容自我的空間。中國傳統住宅習俗,講究的是“喜回旋,忌直沖”,講究的是“曲徑通幽”。回旋的妙處在于“藏風聚氣”進而營造幽靜的私密空間,符合中國人傳統溫婉中庸的文化思想,增設電梯平層入戶后,在電梯出口平臺上設置了新的入戶門,加上通向原樓梯間的分戶門,共有兩個入戶門,形成“前通后通,人財兩空”的入戶格局,極大降低了房屋的居住環境質量。
結語:
鑒于加裝電梯平層入戶這種安裝形式,大量占用公共空間,使公眾利益受損,不利于緊急狀態下的疏散安全,降低了居住環境的質量。上述三種缺陷的存在,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在方案規劃和方案設計階段應取消“戶外平層入戶”這一規劃條件,變更《導則》中增設電梯的入戶形式,嚴格增設電梯規劃審批,落實增設電梯的規劃條件要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切實應以實用性為原則,把不得增加或變相增加住宅使用空間作為規劃審批和設計審查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