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煉
【摘要】我國整體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各行業的支持,使我國提前進入現代化發展階段。根據傳染病患者攜帶的傳播媒介不同,在壓差控制、新風量計算、空調負荷計算、氣流組織、通風系統的劃分、冷凝水分區排放等方面闡述不同病區通風空調系統的設計特點,以及在傳染病醫院空調通風系統中,過濾、殺菌凈化裝置的設置和選擇。
【關鍵詞】傳染病醫院;通風空調系統;設計要點
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使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對于自身健康有了新的認知。無論是綜合醫院傳染科呼吸病房還是傳染病醫院呼吸科病房,其都屬于負壓病房。在治療病人的同時要防止病毒通過室內空氣的流動傳播,保障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按照醫療流程,呼吸科病房區設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醫護人員休息區屬于清潔區,護理站屬于半污染區,負壓病房,病房的內外走道都屬于污染區。按規范要求,每個區通風空調系統應獨立設置。
1、送排風口的布置要注意控制氣流的方向性
普通空調進行合理的氣流組織,主要是為了防止氣流死角,使氣流能均勻的以一定風速散布于房間。但傳染病醫院除了上述要求外,還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注意氣流的流向。因為解決送排風氣流短路所造成的死區僅能防止細菌、病毒的積聚,還不能很好的解決醫務人員被交叉感染的機會。所以送排風口的布置要注意控制氣流的方向性,控制送風氣流要先經過醫務人員再經過患者,最后進入排風口,這樣就能減小傳染源對醫務人員的二次感染。排風口布置時,還要注意傳染病的科室性質,對于呼吸道傳染病的相關病房、診室等污染區的排風口應設置在房間下部,但距地面不應小于100mm。
2、對國家現行規范的要求如何執行
暖通設計人員在做病房設計時會發現,目前,對綜合醫院傳染科呼吸病房或是傳染病醫院呼吸科病房,這種負壓病房的通風空調系統設計,國家現行規范中有明確要求的主要包括GB51039-2014《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和GB50849-2014《傳染病醫院建筑設計規范》。這兩本規范對負壓病房通風空調系統設計要求相同之處是:病房最小換氣次數為12次/h;病房對相鄰的相通的緩沖間、走廊應保持不小于5Pa的負壓差;病房的排風口處設高效過濾器;不同之處:兩規范對負壓病房的要求在以下方面采用了不同的文字表述,設計采用全新風直流空調系統;送風經過粗、中、亞高效三級處理;病房內送風口排風口的設置位置等。這里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都采用“宜”字陳述,但是傳染病醫院建筑設計規范都采用“應”字陳述,后者更為嚴格。從公共安全角度考慮,須首先保障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以維持醫療救治的正常有序進行。病房的送風口應設在病床對面上方,排風口應設置在床頭下部。排風口底距地100mm。病房總排風管上應設置高效過濾器和電動密閉閥。病房總送風管上應設置電動密閉閥。負壓病房的排風應經過兩道高效過濾器處理后方可排至室外。當負壓病房需要進行消毒時關閉送、排風管上的密閉閥,切斷該病房與其外部風管的聯系。
3、通風設計
傳染病醫院各病區面積均較小,新、排風量不大,新風機組也不應采用熱回收機組,防止排風氣流泄漏進新風通道內;新風百葉與排風百葉應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短路,排風百葉還應該遠離人流出入口,建議新風百葉同層設置,排風豎向設置,高空排放,排風機放置屋面,穿越不同病區排風管均處于負壓段,避免不同病區交叉感染。樓層較多,每層均為不同傳染病區時,病房衛生間不能通過豎井排風,應與病房區統一設計,使衛生間相對于病房為負壓。呼吸道傳染病區,同一通風系統,新、排風支管應設置電動密閉閥,并可單獨關斷,進行房間消毒。有條件時傳染病區新、排風系統各支管安裝定風量閥,各區域之間設置微壓差計,對于調試和運行監控有很大幫助。
4、可轉換的通風空調設施
控制醫療空間的感染或交叉感染,常用的控制措施有:充分稀釋、良好的氣流組織與壓差控制等。稀釋就是通過系統源源不斷地送出無致病菌的空氣,從而降低室內致病菌濃度。良好的氣流組織表現為抑制局部傳染源不擴散到全室、盡快地將懸浮菌就地沉降。壓差控制的目的是使受控區域各空間的有序壓差產生的滲漏氣流流動,按照要求從清潔區流向半污染區,再流向污染區,成為一種定向氣流。通常人們認為新風稀釋對傳染控制是最重要的。但其實醫院內室內不良氣流與滲漏氣流造成感染或交叉感染的幾率是最大的。而室內致病菌隨回風氣流經過回風口過濾,進入空調系統后與新風混合稀釋,經空調箱熱濕處理、再次過濾,然后由風機送入室內,造成間接交叉感染的幾率很小。對于可轉換的綜合醫院的通風空調系統設施來說,原有管道系統與室內風口設置是難以更改的,新風量、排風量、回風量、壓差與空氣過濾器變化相對來說較容易。一般來說,急性呼吸道傳染的疾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綜合醫院在防止流感等疾病的傳染上應該主要考慮控制飛沫傳播。對于大空間,首推的還是集中式空調系統,可選擇質量好的空調部件與配件,如空氣過濾器等。布置上送下回的氣流組織,有利于患者的飛沫加速沉降、縮短傳播距離,這是配置室內風口的依據。室外新風不含致病菌,致病菌進入空調系統的唯一途徑是回風口,加強回風口過濾是一個有效的方法。疫情時可以按病毒特性改設更高效率的過濾器。對于醫療的小空間,如發熱門診診所、留觀室、負壓隔離病房等,目前常用的風機盤管機組形式會使室內人員的飛沫不易沉降、向上飄移,增加飄移距離與時間,不斷促使飛沫液滴蒸發,飛沫粒徑變小,病毒有可能穿過室內機內置的濾網,進入室內機組。由于室內機沒有良好的過濾,也不可能減少室內病毒數。如上所述,傳統的風機盤管機組不是理想的空調系統。當然,也可將風機盤管空調的新風系統改為可變新風量系統,排風系統也要相應地改變風量,從而維持壓差不變,疫情期間加大新風量,達到標準要求。
5、過濾、殺菌
風機盤管+新風系統因系統簡單、可靠,可獨立控制,舒適性空調系統應用最為廣泛,但也存在滋生細菌,形成二次污染的風險,其主要原因是空調末端盤管長期有冷凝水產生,空氣中的病菌與水接觸,易繁殖,形成二次污染,因此空調末端需要采用過濾殺菌消毒的措施。由于風機盤管余壓最大只有50Pa。更高的余壓就需要定制,不僅造價高,噪音和能耗也高了,普通的尼龍過濾器是達不到此要求的。根據《綜規》要求:集中空調系統和風機盤管機組的回風口必須設初阻力<50Pa、微生物一次通過率≯10%和顆粒物一次計重通過率≯5%的過濾設備。
結語:
傳染病病區各區域之間需要滿足其壓差要求,通過調節各房間新、排風量來實現,并設置微差壓計,動態監測,有條件時各房間的支管設置定風量閥。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GB50849-2014傳染病醫院建筑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4。
[2]陳霖新,等.潔凈廠房的設計與施工[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GB51039-2014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