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
摘 要:中醫傳統文化是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在全球化背景下,中醫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尤為重要。應該針對高校學生開展中醫傳統文化教育,廣泛宣傳中醫傳統文化的養生理念和哲學思想,開設中醫傳統文化相關課程,同時豐富校園中醫傳統文化活動,讓中醫傳統文化重現光彩。
關鍵詞:中醫傳統文化 ? ?高校學生 ? ?策略
課 ?題:本文系山東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重大研究課題(20SAQ042)研究成果。
中醫傳統文化是以華夏民族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的,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而今中醫傳統文化的傳承面臨巨大挑戰。在現代醫學的沖擊下,大眾對中醫的認識和信心在逐漸減弱。高校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加強對高校學生的中醫傳統文化教育是弘揚中醫傳統文化、提高文化自信的有效措施。
一、對高校學生進行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
(一)提升國家競爭軟實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19年10月,習近平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
(二)培養高校學生的文化自信
高校學生的培養關系著國家發展的希望、民族復興的未來,高校學生的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修養決定了國家整體文化水平。高校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進行必要的中醫傳統文化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需要也是高校學生正常健康成長的內在要求。同時中醫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中華文化基因的延續,培養高校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三)提高高校學生身體與心理素質
中醫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人文精神和哲學內涵,其強調的“天人合一”“陰陽平衡”,體現了中華文化“道法自然”“和合致中”的核心哲學智慧,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傳播的重要抓手和路徑。當前部分高校學生在生活中保健意識薄弱、生活習慣差、心理承受力弱,面對生活和學業的種種壓力,身體和心理素質不強。中醫藥學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沃土,通過不斷吸收和融合各個時期的先進文化、科學技術,不斷創新發展,積累了豐富的養生理念和實踐經驗。加強中醫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高校學生養成健康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提高其身體和心理素質。
二、對高校學生進行中醫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中醫文化認識不夠
受全球化影響,中西文化交融,傳統文化價值觀念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和沖擊。流行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對高校學生產生了巨大影響。而學校教育比較強調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對傳統文化的教育重視不夠。西醫的特點是直觀、實證、可重復,再加上診療技術方便,使得人們對其接受度更高。中醫的特點是抽象和模糊,講究一人一方,因人而異。中西醫在診療手段上有巨大差異,再加上在基礎教育過程中醫學教育一般以西醫理論知識為主,導致高校學生對中醫文化了解不夠,意識不到中醫文化的魅力和價值。
(二)學習渠道有限
中醫傳統文化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但目前在國民教育中,中醫傳統文化教育得不到充分的重視,缺乏系統的規劃。一是因為古代醫書典籍是中醫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其中的文言文較多,對大部分高校學生而言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二是因為社會教育資源過少,宣傳人員的學術能力和知識背景復雜,知識能力和專業技能有待加強和提高。大部分教育機構缺乏文化內涵,商業化嚴重,無法實現較好的教育效果,不能滿足高校學生的需求。面對枯燥深奧的理論,高校學生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相應的學習資源,自然會對其敬而遠之。
(三)學習積極性不高
中醫傳統文化相對其他課程而言,枯燥且缺少趣味性。一開始學生或許對中醫傳統文化充滿好奇和學習的熱情,但隨著了解的深入,由于其理論過于抽象,加上自身理解能力有限,易產生厭學情緒。另外,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學生對于專業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較高,但對中醫傳統文化相關知識的學習不夠重視。而學校和用人單位大多注重培養學生實踐技能,對學生的文化內涵并不做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很難對中醫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也就無法深入了解其魅力和內涵,因此很難激發強大的學習動力。
三、對高校學生進行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應大力宣傳弘揚中醫傳統文化
國家應該對弘揚中醫傳統文化予以大力支持,提供充足的保障。首先,在思想上要充分重視。黨中央對中醫傳統文化的傳承十分重視,但在實際工作中,資金投入有所欠缺。其次,在輿論上應加大對中醫傳統文化的弘揚力度。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微信公眾號等進行中醫傳統文化的宣傳。最后,應加大中醫研究的資金投入。雖然短期內資金投入可能并不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但從長遠來看,這是功在千秋的事業,利在后代。
(二)將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納入課程體系
高校肩負著培育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使命。一名合格的高校學生不僅要熟練掌握專業知識技能,還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應以中醫傳統文化作為載體對學生進行人文思想教育,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增強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目前,高校學生對中醫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建議將中醫傳統文化納入學校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中。一是為學生打開了解中醫文化的大門,向學生展示其瑰麗多彩的寶藏。二是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三是高校學生肩負著繼承和發展中醫傳統文化的重任,系統深入的學習能從根本上解決中醫傳統文化傳承的問題。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中醫傳統文化校園活動
為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對中醫文化的了解,學校可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一是邀請中醫專家定期舉辦中醫傳統文化講座,宣傳中醫傳統文化思想,或講解一些養生知識,引起學生對中醫傳統文化的興趣。二是組建中醫傳統文化興趣小組和社團,由專業教師指導,定期舉辦有中醫文化特色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中醫傳統文化的魅力。三是利用校園網、學校官方微信、宣傳欄、廣播等校園媒體對中醫傳統文化進行宣傳,營造學習氛圍。
中醫傳統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融入我們每個人的血脈中。中醫傳統文化不僅僅是醫學,它還是中國特有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縮影。其理論體系和思維方式無不展示其獨特的魅力,高校學生在學習時不僅能領悟到養生保健的智慧,還能收獲做人做事的道理,無形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質和個性修養,因此中醫傳統文化應該在新時代高校學生中繼續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齊麗,王居新.論中醫藥文化的傳承發展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6(14).
[2]尹冬青.論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下的中醫思維模式[J].醫學與社會,2008(11).
(作者單位:山東理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