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亞玲
摘 要: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社會對學前教育也更加重視,這也需要幼兒教師更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遵從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以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其中,游戲是幼兒喜歡的一項活動,將游戲教學引入到幼兒教育環節,尤其引入一些經得起考驗的經典民間游戲,可以真正突顯出游戲教育的價值和作用,對兒童各方面發展有巨大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深入研究,以使民間游戲真正發揮出作用。
關鍵詞:幼兒園;民間游戲;運用
民間游戲是一些具有較強地方特色的游戲,具有趣味性強、簡單易學、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等優勢。在幼兒園教育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將幼兒的實際身心發展需求以及教學目標進行有機融合,為幼兒創設民間游戲氛圍,通過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達到提高幼兒思維和運動能力的目的,以此確保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一、結合發展規律,選擇民間游戲
在對幼兒開展民間游戲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并結合幼兒的年齡、愛好、個性特征、性別等因素為幼兒設計民間游戲活動內容,進而確保民間游戲教學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教師應注意游戲活動不僅包括游戲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注意對幼兒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以此真正提高游戲教學的效果。
其一,小班幼兒民間游戲教學內容設計。由于小班幼兒的年齡較小,獨立意識較弱,又不喜歡被外界事物打擾,喜歡專注在游戲中,因此不太適合人數眾多的游戲。對此,教師可以為小班幼兒安排獨自一人的民間游戲,或者兩人一組的配合型民間游戲,通過肢體活動并配合幼兒自己念的童謠,形成肢體和語言能力雙向提升的目的。
其二,中班幼兒民間游戲教學內容設計。中班幼兒的自主意識雖然依舊較弱,但比小班幼兒來說,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意識,尤其經過了小班階段的鍛煉,已經可以對中班幼兒開設一些4-6人的集體性民間游戲,以此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交流能力。同時,民間游戲具有較強的趣味性,中班幼兒不僅可以在游戲中體會到游戲的快樂,還可以感受到集體游戲的魅力,培養幼兒的集體主義精神,為提高幼兒的交流能力做好鋪墊。
其三,大班幼兒民間游戲教學內容設計。大班幼兒已經在幼兒園學習生活了兩年,在幼兒園中年齡最大,因此,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大班幼兒的責任意識以及規則意識,教育大班幼兒為中班和小班的幼兒做好榜樣。由于民間游戲產生于民間,運用于民間,是很多人共同智慧的結晶,通常都具有相對大幅度運動元素,還需要在游戲環節運用一些智慧,而且大都是一種集體性較強的游戲形式,因此也具有較強的民主意識。考慮到幼兒的接受能力,教師可以每周為幼兒帶來兩個民間游戲,參與人數可為大班全體幼兒,通過民間游戲培養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運動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大班幼兒的游戲核心素養。
通過不同層面的民間游戲設計,可以確保不同階段的幼兒都能夠參與到適合自身年齡發展的游戲中,也確保不同的民間游戲與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更加符合,以此達到通過民間游戲提高幼兒綜合能力的目的。
二、結合幼教目標,導入民間游戲
在幼兒教育教學環節中,教師對幼兒開展游戲化教學,不僅要立足幼兒實際身心發展規律,也應根據《3-6歲幼兒教育指南》的要求,樹立學前教育目標,同時還應注意在游戲教學環節,將民間游戲的教學價值真正突顯出來。此外,對幼兒開展民間游戲教學,其目的在于激發幼兒自主參與活動的意識,使幼兒在活動中增強對民間游戲的體驗感,確保幼兒在民間游戲環節對更多的知識進行學習。而且,民間游戲的另一個主要特點是,由于游戲都產生于民間,因此可以讓幼兒通過游戲感受生活,增加幼兒對游戲的情感認同。
具體來說,游戲活動在幼兒教學環節的引入,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幼兒參與的主體意識,使幼兒更加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游戲中來,在充分感受游戲樂趣的同時,不知不覺間學習到了一些知識。因此,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并通過民間游戲的模式開展實際教學,以此達到理論與實際相融合的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比如,幼兒可以在游戲過程中,體驗游戲環節發展的各種情況,感受整個游戲過程,并對在游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自主想辦法進行解決,這種自發性的探究學習,相較教師對幼兒進行單純的理論引導,在學習效果方面會更加明顯。
同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相應的民間游戲進行導入,使教學內容與游戲形成更加合理的匹配,使教材內容與民間游戲內容實現互相輔助的教學模式,以此提高通過民間游戲教學,提高幼兒的教材理論知識學習能力,也可以確保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與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相匹配。
三、結合每日教學,滲透民間游戲
在幼兒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民間游戲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進行有機滲透,以此確保每一個教學步驟都具有較強的趣味性,提高幼兒的參與熱情,同時也可以使民間游戲的教學輔助意義有所提升,使民間游戲真正體出價值。
民間活動產生與起源于民間,它與生活較為貼切,因此,將民間游戲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融合,可以滿足幼兒的情感需求,引發幼兒情感共鳴,有助于每一個教學內容的開展。通常幼兒的每日教學活動包括早晨的戶外體能運動、每日區角活動、繪本閱讀活動三個模塊,教師可以按照不同的教學模塊,將民間游戲進行有機融合。
其一,戶外體能活動與民間游戲的融合。由于體能運動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會存在幼兒不適應的情況,也較難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因此,為突破這一現狀,在這一活動環節中,教師可以為幼兒引入一些具有較強運動色彩、運動幅度較大的民間游戲。這與幼兒體育活動具有較強的匹配性,而且還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可以激發幼兒的游戲參與意識,以使幼兒可以通過大運動量的民間游戲,達到鍛煉肢體協調性,增加肌肉力量的目的。
其二,每日區角活動與民間游戲的融合。每日區角活動指的是幼兒在區角內玩玩具,教師可以將民間游戲與幼兒的玩具游戲進行有機融合。由于游戲和玩具都是幼兒喜歡的活動和物品,因此,可以在民間游戲中將玩具引入,這也勢必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更加輕松歡快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將一個民間游戲分為幾個階段對幼兒進行教學,也可以在每日區角活動中引入不同的民間游戲,使幼兒的區角活動變得豐富多彩,也使幼兒通過多元化的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綜合性思維意識,進而提高每日區角活動的教學效率。
其三,每日繪本閱讀與民間游戲的融合。閱讀繪本是豐富幼兒想象力的有效方式,不同的繪本內容也為幼兒創設了不同的思維模式,為幼兒提供了不同的思維想象空間,為提高幼兒的發散思維能力夯實基礎。在設計繪本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繪本進行分類,包括運動類繪本、德育培養類繪本、人文情感類繪本等。教師根據繪本內容的不同,安排合適的民間游戲活動與繪本內容進行有機融合。比如一些說唱童謠類的民間游戲,就可以與人文情感類的繪本進行交互共融,以此通過游戲培養幼兒的語言節奏意識和情感體驗能力。
通過不同繪本與不同民間游戲的有機融合,提高了幼兒的繪本綜合性學習能力,也可以使幼兒更加深切體會到繪本內容與民間游戲的相似之處,有利于幼兒投入到繪本學習與民間游戲融合性學習的情境中,通過繪本教學和民間游戲的融合,培養幼兒的繪本學習意識,豐富幼兒的情感內涵,在歡快的民間游戲氛圍中養成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同時,也可以通過閱讀提高幼兒認知能力,使幼兒更好地投入到民間游戲環節中,真正突顯出民間游戲的教育價值。
四、信息創設情境,激發游戲潛能
民間游戲是集智慧性、趣味性、娛樂性于一體的游戲活動,同時,民間游戲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進行民間游戲活動,不僅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合作、交流、分享能力,也可以更好地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弘揚。同時,可以通過民間游戲活動,提高幼兒的分析、思考能力,以及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運用,培養幼兒的知識遷移能力,也培養幼兒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意識。而在當前信息技術大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這一便利優勢,將民間游戲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呈現,使幼兒對不同的民間游戲進行觀看,體會不同民間游戲的游戲方式,感受不同民間游戲的樂趣,進而達到利用信息技術為幼兒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的目的。同時,信息技術以其集音形影于一體的模式,也可以從視覺感官上對幼兒形成刺激,激發幼兒的游戲思維潛能,提高幼兒的思維發展能力。
教師可以為幼兒設計主題性民間游戲,并利用信息技術將游戲背景進行展示,然后為幼兒提供相關的道具和服飾,給予幼兒展示的空間,使幼兒在高度仿真的場景下,還原民間游戲的真實性,也使幼兒有一個更加高質量的民間游戲體驗模式,全方位調動起幼兒進行民間游戲的積極性,使幼兒感受到深度的游戲樂趣,體現出民間游戲的教育價值。
教師還應將幼兒的游戲過程進行錄制,在游戲結束后將幼兒的民間游戲過程進行播放,使每名幼兒都可以通過視頻觀看到自己和其他幼兒的表演,對民間游戲的魅力進行再次體驗,也可以使幼兒對民間游戲活動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情感。同時,教師也應將民間游戲視頻在家園共育平臺進行發送,讓家長對幼兒的表演進行觀看,并鼓勵家長為民間游戲活動獻計獻策,激發家長的參與意識,從而體現出家園共育的育兒優勢,使民間游戲的潛能在教師、幼兒、家長三方的共同努力下真正突顯出來。
綜上所述,愛玩是幼兒的天性,在學前教育階段,將民間游戲融入到幼兒教育階段,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通過民間游戲進行體能、文字、思想方面的文化意識提升,真正做到寓教于樂,確保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也能使幼兒的綜合思維能力得到有效鍛煉,使幼兒在幼兒園階段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為幼兒人格的健康發展做好鋪墊。
[1]潘雪婷.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價值和運用[J].科學咨詢,2020(46).
[2]阮文芳.淺談民間游戲的特點及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J].安徽教育科研,2019(11).
[3]吳穎紅.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價值和運用[J].科教文匯,2020(5).
[4]王淑萍,趙天俊.傳統民間游戲在學前教育中應用的價值探討[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