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供水安全成為關系群眾的重要問題。水廠運行管理是保障供水安全的關鍵,需要從各個方面開展監督管理,提升水廠運行管理效率以及風險管理水平,確保供水安全。本文首先闡述了供水現狀安全存在的風險問題接著結合筆者排水的專業知識,提出三點優化處理技術,最后結合供水安全的水廠運行管理對策,希望對于水廠排水安全問題得到優化改善。
【關鍵詞】水廠;供水安全;二次污染
1、引言
我國水污染嚴重,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過度開發,人為污染排放量超過了水體自凈的能力,導致當前我國可用水資源逐年減少。飲水安全是影響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但是從當前的用水情況來看,可飲用水資源逐年減少。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供水安全問題突出。水廠是對飲用水集中管理并且確保供水安全的關鍵場所,對于水廠而言,有效的降低外界因素的影響,確保供水安全是水廠的基本職能。但是當前水廠運行影響因素多,導致供水安全受到影響,埋下了安全隱患。
2、供水現狀安全問題
水廠是城鄉供水的重要部門,為了保障用水安全,水廠的處理工藝相對完善,而且采用常規處理工藝,確保供水安全。但是當前我國供水安全存在各種安全風險,主要表現為:
(1)水源條件復雜。給水廠常規凈水工藝往往難以應對不達標的水源水質,在凈化過程中難以有效去除因水源污染或本底自然條件所帶來的物質,城市供水企業擔負了太多壓力。部分城市飲用水水源單一,沒有建成備用水源或應急水源,一旦遇到突發事件,可能導致無可用水源,將嚴重影響居民飲用水正常使用、影響城市運行安全。
(2)材料設備存有安全隱患。城市供水行業涉及材料設備眾多,包括各類材質管道、各類儀器儀表、各類藥品藥劑等。對這些材料質量的市場監管約束力不夠,劣質管材事件頻頻曝光,材料質量難以保證;設備國產化率低,尤其是工控產品、智慧管控產品等相關硬件、軟件,在網絡安全形勢嚴峻的情況之下,大量使用國外設備可能會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3)突發性事件頻發。供水安全事故具有較大的不可預見性。突發性水源污染多由工業化學污染物等進入飲用水源引起;自然災害可能會給城市給水廠、供水管網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各類掘路施工方式粗放、管線信息不對稱等,常對地下供水管網帶來破壞性損害,爆管事件常有發生,這些突發事件都嚴重影響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但部分地方政府在城市層面缺乏統一、科學、有序的應急響應機制,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常常無序反應,不僅增加了應急救援難度,還給社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3、水廠給排水處理技術應用優化
基于以上可以得知,針對供水安全問題需要急需解決,目前我國不斷加強給排水常規處理的應用,并且在此之上,進一步使用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的處理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研究,部分水廠在進行水處理的時候也使用了這項工藝,最終取得良好成效。當然有一種新興的高效分析技術,也就是膜濾法,該工藝對于水處理有著較為良好的成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使用微孔精濾膜能夠將水中的細菌和濁度有效的去除,使用超濾膜來去除天然機物和水中的病毒,進而使得水中的陰離子、農藥、消毒副產品、鎂離子和鈣都能使用納濾膜進行去除。以下針對水廠給排水處理技術工藝進行創新探討。
3.1 優化給水常規工藝
我國一直使用混合、絮凝、沉淀、過濾等組成的常規水處理工藝,這種工藝在廣泛的實踐應用中被證實為可行的,并為世界各國所接受,該工藝雖以去除濁度為主要目的,但是隨著濁度的降低,吸附于膠體顆粒的有機物也相應降低,各種微生物和病毒也能隨濁度的去除而減少,從而滿足用水水質的各項要求。不過該工藝僅是一種給水處理的通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對某些特殊水質的處理能力有限如:低溫低濁水、高濁度水、有機污染物過多的水等等。即使對常規水質的處理在供水水質標準日趨嚴格的情況下也變得力不從心。因此對給水常規工藝的優化處理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給水常規工藝的優化處理包括加強混合、絮凝、沉淀和過濾等工藝,對各個工藝單元進行優化,并改善工藝流程,在工藝形式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各流程的處理效果從而增加處理能力。其中加強混合、絮凝、沉淀就主要是指采用高效混凝荊、采用合理助凝劑等措施來提高絮凝效果;加強過濾主要是指改進濾池形式、改變濾料(如均質濾料等)、強化反沖洗等方法提高過濾效果增強出水水質;強化消毒包括控制消毒副產物等,保證供水的安全性。對常規處理工藝優化具有操作簡單、技術可行等特點,適用于現有水廠的改造以及新水廠技術的應用。
3.2膜法水處理技術應用分析
此種技術作為一種創新應用的新技術其主要得知是能夠通過膜生物反應器,如超濾膜提高水的生物安全性。現今我國某些地方的水廠已經逐漸的開始應用膜法處理技術,其通過納米單位的孔徑濾膜進行水的過濾,對存在于水中的微生物進行截留,以此將微生物雜質滯留在濾膜的外面。此種方法能夠在天然礦石、超濾技術和反滲透技術等多方面綜合應用基礎上,為水中的雜質和膠體物質設置多道物理屏障,但是在以上多道屏障中,反滲透膜裝置是膜法技術應用的核心。此種方法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能夠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質,達到給排水的相關標準要求。但是,此種新型技術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其投入的費用是非常大的,雖然此種方法的效果優良,而且其操作能夠基本上實現自動化,能夠避免人為操作所產生的失誤,但是高投資也成為此種技術擴展應用的一大障礙。在具體應用的過程其所使用的膜生物反應器所能夠應用鋼制防腐材料進行選擇。且此種新型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尤其是應用于水廠的給排水的處理中,其有能夠有效的凈化水資源、且其操作也比較簡單,整體的投入費用也是比較低的,操作管理也是非常方便的。
3.3快速滲濾處理技術
此種技術同樣作為我國現今水廠給配水處理技術中的新技術之一,現今在我國國內進行應用,在國外的應用中還是比較少見的。快速滲濾技術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其主要指的通過人工填充天然河砂,然后根據水處理的要求加入一定量的特殊填料,這樣能夠保證河砂中有足夠的水力負荷,以此滿足水的處理要求。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此種技術主要是將污水在河砂中經過人工介質和特殊填料進行微生物的過濾、吸附和不同程度的降解,以此通過其多種作用的綜合實現,保證污水的處理達到相關的要求和標準。雖然此種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改進,同樣也是傳統的RI給排水處理系統上創新引用的結果,但是其同樣是作為一種生態學處理方法進行應用的。此種方法在水廠中的應用主要是針對排水處理過程,能夠針對水源污染和生活污水進行投入使用。
4、提高供水安全的水廠運行管理對策
除了以上排水處理工藝技術優化外,還應該對運行管理環節進行嚴格控制,以下談筆者幾點建議措施:
4.1構建供水安全管理體系
開展水廠的供水安全管理,實現責任到人,明確劃分水廠工作人員的職責。采用責任制的方式,對于水廠工作人員日常工作進行監管,如果發生供水安全問題,必須嚴格分析產生安全問題的環節,明確崗位責任。加強供水安全培訓教育,在提升水廠員工職業技能的同時,提升其安全意識,實現全員管理。水廠管理層應該對水廠的水處理環節以及相關的崗位責任進行分析,構建監管部門、水廠法人以及水廠員工的水質監管體系。
人的因素是影響水廠供水安全的關鍵因素,為了確保水廠 安全,需要加強對人員的管理。對水廠工作人員進行培訓管理,確保水廠工作人員具有責任意識、掌握水處理技術、了解供水安全相關知識。同時對水廠周邊的群眾展開供水安全教育,發動群眾監督水源地污染,及時發現供水污染并且上報,提升他們的公司安全責任意識。針對供水安全,需要編制應急預案,對于用水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分析,并且及時展開應急處理,避免風險擴大,保障供水安全。
4.2規范供水管理
加強供水運行管理,重視管網的運行維護,派人定期展開維護管理。供水管網是供水分配的主要方式,其運行情況對于水質安全具有直接影響。為了確保供水管道安全,需要妥善保管管網技術資料,對管網供水情況進行監控,并且定期維護清污,避免供水過程的二次污染。為了防止供水過程的余氯衰減,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供水過程中二次加氯,也可采用紫外燈消毒裝置,對供水管道的水進行消毒處理,確保供水安全。對于因為儲水而產生的二次污染,需要改善儲水設備,以不銹鋼替代老式的碳鋼作為儲水的主要設施,同時加強儲水設施的日常管理,做好定期清理消毒,避免外部灰塵和人為污染。
4.3 借力信息技術,推動供水行業轉型升級
信息技術已經并將繼續深刻改變傳統產業生產經營方式。城市供水行業迫切需要信息技術添薪續力,逐步實現精準感知、在線處理、智能決策和科學管理;迫切需要信息技術帶動革故鼎新,為城市供水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提供新平臺,進而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制約。推進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一定是借力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推動信息技術與城市供水行業的深度融合,不斷促進城市供水技術創新、標準創新、服務創新和管理創新,為城市供水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新動能、新模式、新路徑,實現城市供水行業高質量發展。
結語:
供水安全關系到居民的身體健康,需要加強水廠運行管理,確保供水安全。影響供水安全的因素包括水源地、水廠處理技術以及供水管網等因素,其中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可能會一拿公司安全。為了確保供水安全,需要對水廠運行全過程進行有效管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S].2007
[2汪超淺談影響水廠運行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建議[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9):15
[3]薛亮,敖宇杰.物聯網背景下城市二次供水安全保障法律問題研究[J].學理論,2020(08):80-82.
作者簡介:
易海軍(1978-),男,漢族,湖南婁底,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給排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