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不斷推進,我國出現了大規模的人口遷移現象,人們也開始越來越關注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這不僅關系學生未來的發展,還關系創新人才的培養、教育公平的實現以及國家的發展。本文從學生角度出發,對隨遷子女的就學現狀進行了調查,闡述了回原籍參加考試的利弊,以期給隨遷子女提供指導。
相關統計數據表明,我國進城務工人員總量在逐年增長。以2018年為例,我國進城務工人員大約2.4億,其中,義務教育階段的隨遷子女在校生大約為1.4億。2015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把“農村留守兒童、城市貧困居民子女和農民工隨遷子女等群體”納入了教育扶貧支持領域。另外,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提出了“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解決隨遷子女的就學問題并非一蹴而就。據筆者了解,為保障隨遷子女受教育的權利,國家先后頒布了“借讀為主”“兩為主”“兩納入”等政策,讓隨遷子女從“借讀”轉變為與當地學生享受“同城待遇”,這有助于解決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難的問題。截至2014年,筆者發現大部分省份出臺了隨遷子女可以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政策,即凡具有高中段學校學籍并有完整學習經歷的合格畢業生均可在該省就地報名參加高考。
(一)隨遷子女的入學現狀
青島市是一個沿海開放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截至2019年11月,城陽區戶籍人口有46.36萬,外來流動人口有56.32萬,外來人口已經超過了戶籍人口。近些年,城陽區委區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加快了各級學校的建設步伐,基本上滿足了本區隨遷子女的就學需要。

圖1 2014-2020年城陽一中高中入學隨遷子女變化趨勢圖
從統計表(見圖1)中可以看出,城陽一中隨遷子女在整個高中錄取人數中的比例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在2020年達到了新高峰。山東省在解決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問題時,于2009年進行了試點工作,并且第一次實行了“高考借考”政策。在2012年12月7日,山東省制定了異地高考政策,規定自2014年起,凡具有山東省高中段學校學籍并有完整學習經歷的合格畢業生均可在本省就地報名參加高考。同時,隨遷子女要參加山東異地高考,必須有山東省完整三年高中階段學習經歷且具有山東省高中階段學籍。
在對歷年隨遷子女進行調查時,筆者發現,城陽一中的省外隨遷子女主要來源于東北三省(見圖2),以2019年數據為例,其人數占總數的50%以上。其次是華東和華中地區,它們占比分別是20%和12%左右。而華南、西南、西北地區的隨遷子女較少,每個地區的學生數量幾乎不超過5個人。經筆者統計發現,大部分隨遷子女會選擇在流入地參加高考,少數學生會選擇回原籍參加高考。但在轉學人數統計表(見表1,下頁)中,隨遷子女回東北三省、華東地區的福建省、華北地區的天津市參加高考的人數還是比較多。

圖2 城陽一中近六年隨遷子女區域分布圖
(二)隨遷子女高考去向選擇
在綜合對比2019年和2020年城陽一中隨遷子女高考去向時,筆者發現學生大致有四種去向選擇,即升入本科、進入??圃盒!⑦M行復讀或是回原籍考試。在餅狀圖(見圖3,下頁)中,城陽一中隨遷子女的本科升學率從2019年的69%上升到2020年的74%,外省回原籍參加高考的學生所占比例有所增加,其他渠道的學生基本上保持不變。


圖3 2019年(左一)、2020年(右一)城陽一中隨遷子女高考去向圖
據筆者觀察,很多隨遷子女都是從小學開始在流入地就讀,已經習慣了當地的學習和生活。在對比2019年和2020年的高考去向圖時,筆者發現城陽一中隨遷子女的本科入學率是很高的。這與城陽一中的教育方針、學校的教學質量、隨遷子女父母與學校的緊密合作等有關,部分隨遷子女還進入了重點高校。
少數隨遷子女選擇保留學籍回原籍參加高考,其原因和家庭因素、高考難度、錄取分數線等有關。部分隨遷子女選擇在流入地的高職高專院校就讀,學習數控技術、自動化技術、服裝設計等專業知識。另外,極少數隨遷子女對高考成績不滿意,把檔案留在高中所在的學校,選擇繼續在流入地復讀。
以城陽一中為例,筆者在對隨遷子女的就學現狀進行調查時發現,大部分隨遷子女的父母都是來青島很多年的務工人員,他們的孩子從義務教育階段就在當地讀書,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非常強。隨著異地高考政策的實施,城陽一中和隨遷家庭建立了密切的家校聯系,隨時關注著隨遷子女的學習和發展情況,這有利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首先,學校要轉變教學理念,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強和學生家庭的密切關系。城陽一中利用家校互動、主題家長會等活動,對家長展開了形式多樣的培訓,邀請專家開設講座,通過案例分析、家長經驗分享、情景展示等多種方式,切實提高了家長的教育水平。其中,隨遷子女家長的現身說法,為其他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學校還設立了以成長為主題的閱讀專欄,推薦家長閱讀一些必讀書目,比如《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引導家長準確把握隨遷子女的成長特點,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其次,學校十分注重對隨遷家庭培訓的系統性和連貫性。根據隨遷子女家庭的實際情況,城陽一中選定了九個培訓主題,以滿足不同家庭的不同需求,及時讓隨遷家庭掌握最新的教育常識。在每年學期初,學校會邀請專家進行勵志演講會,家長和學生都會參與。在此期間,家長可以參加各種親子互動活動,了解各種學習案例,在各種現場情景中學習家庭教育的方法。在促進學生成長進步的同時,家長也逐漸成了學生生活學習中的良師益友。
最后,學校要多渠道、多角度地指導隨遷子女的家庭教育。隨著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城陽一中與時俱進,開設了家庭教育公眾號,向隨遷子女家長隨時推送家庭教育類的指導文章;開設了隨遷子女家長群,向家長推送高考實時消息、高考政策、學科教育信息等,讓家長及時把握教育動態,了解隨遷子女的學習狀態。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給隨遷子女家庭提供科學化的教育指導。
在處理隨遷子女教育問題時,流入地學校既要深入學習各種教學理論,貫徹國家大政方針,走在時代的前列,還要注重素質教育的實施途徑,改善教學硬件設施,提高師資教育水平,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機會。流入地學校要為隨遷子女家長提供專業的教育指導,幫助隨遷子女家庭了解當地和戶籍地的教育政策。在隨遷子女是否回原籍考試的問題上,筆者有如下建議。
第一,隨遷子女家長要提早對比家鄉和流入地的高考報名政策、考試科目、錄取政策、試卷類別、錄取分數等相關信息,提前確定高考地,早點準備相關資料,保證子女有機會在流入地或是家鄉參加高考。
第二,隨遷子女要做好重新擇校的打算,提早適應流入地的學習生活,了解當地的教材特點和學習模式,爭取早日融入當地的生活,縮短自己學習的適應周期,增強學習的整體效果。
第三,高考升學的方式很多,隨遷子女家庭可以深入了解政策,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例如,有學科特長的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招生、普通高考的方式升學,有藝術特長的學生可以選擇報考藝體類專業。隨遷子女家庭可以多了解一些高考政策,以增加自己進入高等學府的概率。
(本文系省級重點課題“隨遷子女高考升學現狀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ZZ2019 063。)
(作者單位:青島市城陽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