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景 金秀峰



摘要:城市進程的快速發展導致社會的復雜化,噪音問題成為嚴重影響人們生活的污染問題,城市聲環境的問題研究也有一定的進展,對于城市公園內的聲環境研究尚在探索中。本文首先闡述了寒地城市公園聲環境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分析寒地城市公園聲環境的存在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豐富聲景觀學理論,為當代風景園林設計實踐起到指導作用。
關鍵詞:寒地;城市公園;聲環境;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1)03-0097-02
隨著寒地城市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城市的面積、人口、經濟等也快速膨脹,快速發展的城市帶來的新問題就是生態環境的建設。公園生態環境的建設在經濟發展的空間下帶來的新矛盾是環境、人口、資源之間關系的復雜化。復雜化的關系會導致社會、環境、生態和區域噪音、氣候等問題越來越嚴重,在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劣的情況下噪音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其中公園噪音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本文的目的在于針對我國當前寒地城市聲環境的發展現狀,試圖從景觀生態學、環境心理學、建筑物理學等相關學科的角度,對公園聲環境相關問題進行研究。
1寒地城市概述
中國寒地地區南北緯度跨度49度,從北緯3度51分00秒到北緯53度33分00秒,南北距離5500公里;東西經度跨度達到62度,東經135度到東經75.5度,東西距離5200公里。
因此,氣候種類較多,地形變化較大,各個區域地域性特征也差距較大,為了方便設計,中國住建部發布中國《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2016,將中國按地域劃分為五個熱工區(如表1)。
嚴寒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和西藏,這些地區冬季漫長,氣候條件嚴酷,溫度差異大。因此,不能用現有的設計經驗以及其他區域的設計手法來指導嚴寒地區的相關設計。尤其是嚴寒地區,冬季景觀無論從視覺還是聽覺上面,由于受冰雪環境的影響都有較大的差異。根據對聲音與溫度的研究,聲音速度與熱力學溫度的平方根成正比,溫度越低,聲音傳播的速度越慢;相反溫度越高,聲音傳播速度則越快(表2)。公園內冰雪界面的光滑度影響了聲場的混響效果,使其產生噪音的幾率更大。
通過對嚴寒地區的SWOT (表3)分析得出嚴寒地區的城市特征對人和環境的影響。比如,嚴寒地區由于在氣溫、風向、目照不足、污染侵害和降雪等各個方面的環境特征,嚴重影響了居民的身心健康,并導致人們交往空間的缺乏,因此應注重住社區公園的環境建設。
2寒地城市公園聲環境研究的必要性
2011年,世衛組織和歐盟合作研究中心公開了題為《噪音污染導致的疾病負擔》的報告,這是一份關于噪音對健康影響的全面報告。報告中提出,噪聲危害已成為繼空氣污染之后影響人類健康的第二個殺手。根據相關研究,噪聲可對人體產生生理及心理的影響。首先,噪聲污染會導致人產生消極、抑郁的心理狀態,同時影響睡眠質量,損傷聽覺器官;其次噪聲會影響人的生理健康,引起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
針對近五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數據分析發現,關于各類生態環境方面的公民投訴中,噪音的投訴情況(如表4)所占比例僅次于空氣污染排名第二,成為影響生活質量環境的一項重要因素。據統計全國有4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中,可見噪音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品質,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寒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環境、健康和資源已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主要問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國內外研究的重點。寒地城市生態公園與生態建筑的研究是城市可持續發展中重要的一個問題,為此寒地城市在公園建設應以生態為主要導向創造舒適的活動環境。所謂舒適的環境應為視覺可視皆美、聽覺所聞皆樂、觸覺所碰皆適、嗅覺所聞皆香、味覺所及皆宜。
今天人們對生態的認識,己經從生物學、自然科學擴展到人類學、社會學乃至整個人文社會科學。社區公園的噪聲污染包括人為因素及環境的干擾,不僅影響了使用者的體驗感,還會影響周邊環境。因此,提高使用者在公園內的舒適度,合理的聲環境構建是基礎。
3寒地城市公園聲環境的存在問題與對策分析
3.1噪音干擾了公園內部聲景認知
雖然目前寒地城市公園建設遵循生態化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公園規劃設計中盡可能規避噪音問題,但是聲音的生態化恢復卻無法實現,人們喜歡的和想聽到的聲音正在逐漸的被城市現代化的聲音所取代。
寒地城市公園在選址建造的時候常常圍繞居民的生活圈而建,這些生活圈大多處于寒地城市的內部或中心地帶。寒地城市的噪音干擾了公園內部對公園聲景的認知和欣賞,為公園建造一個合理的聲環境,降低噪音污染,營造舒適的公園空間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可以針對寒地城市公園的聲景,從生理與心理方面所感受到的滿意程度,進行綜合評價與方案設計。
3.2城市特殊性導致公園聲音的復雜化
寒地城市公園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休閑娛樂的一個重要的室外場所,每天的人流量每個出入口平均為112人次/10分鐘,人們來園的目的各不相同,巨大的人流量及人員使用的功能變化使公園中聲源種類增多,聲音結構產生了變化,添加了現代化的人工聲。而由于北方寒地城市的特殊性,在氣溫、風向、日照不足、污染侵害和降雪等各個方面的環境特征影響下的腳步聲、寒地娛樂項目、寒地公共設施、背景音樂聲、跳舞伴奏聲、噴泉等這些聲源其響度和聲場的分布甚至超過了原有的自然聲,成為了公園聲環境的主要構成因素,導致公園聲音復雜化,影響了公園內部的聲環境,破壞了聲音的生態性。
由于寒地城市的特殊性,冬季室溫較低,聲音傳播速度較慢,增加了聲音混響時長,加上冬季冰雪環境的影響,聲音的反射亦受到一定的影響,綜合各方面因素導致公園內聲音變得復雜化。可以結合聲源類型設計和景觀空間設計兩部分提出用于指導實踐的寒地城市公園的聲景觀設計方法。如,按照公園聲源頻譜分布、各景觀節點聲環境舒適度指數、主觀問卷調查的綜合結果,提取出寒地城市公園的聲環境舒適聲景觀與不舒適聲景觀的設計特點,其中包括整體聲景觀設計和各類聲源的設計方法。
3.3城市環境的變化導致公園聲環境的改變
通過調查發現,人們對于公園內聲環境的訴求更多處于“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體驗。然而由于寒地城市環境的影響和內部功能的多元化利用,直接導致公園內部的聲環境發生了變化。首先是聲壓級增高,其次是聲源的復雜化。公園聲環境應該由自然聲和少量的活動聲音構成,人們的訴求亦是在公園內全方位的親近自然,但是由于城市現代化的發展導致聲環境產生變化,僅外部噪聲就包含了交通聲、施工聲、機械聲等,公園內部又產生了如廣播聲、跳舞聲、嬉戲聲等多種聲源的混合。這種改變導致自然聲的衰減,公園內的特色聲音消失,無法滿足使用者對于聲音的需求,更無法保證聲音生態化的建設。因此,公園內的聲環境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為此,可以營造出讓人舒適的聲景觀,對原有的自然聲有完整的保護。在景觀設計中,注重原有自然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包括冬雪、生態自然景觀、自然地形等。景觀節點的布局盡可能不打破原有的生態結構,將不需要的、影響聲景觀感受的噪聲、雜聲等通過景觀設計的方式將其減弱或是消除。手法有植被隔聲墻、景觀小品掩聲、電子裝置遮蔽噪聲等。
4結語
寒地城市具有氣候獨特性,聲音的傳播速度受溫度的影響,在低溫環境下傳播速度較慢,在極寒環境下的聲音與其他區域有較大區別。經過調研分析,目前寒地城市公園內聲環境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城市環境對于聲環境的影響,導致了公園環境中的噪音加大;人工環境的影響、低溫及冬季冰雪環境的影響導致公園環境中聲音的復雜化;生活方式和對于生活質量的變化提高,影響人們對于環境的感知和需求評價。經調研發現使用人群對于聲音環境需求變得更加多樣化,因此寒地城市公園聲環境的研究需要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