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有瓊 寧 濤 蔣愛亮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1
鼻息肉為耳鼻喉科常見疾病,該病發病機制為鼻腔與鼻竇黏膜組織發生慢性疾病,在成年人比較常見[1]。鼻內鏡為治療該病常用方式,鼻內鏡手術能夠對鼻腔結構起到恢復作用,其通氣與引流狀況得到明顯改善,進而使其鼻粘膜組織形態及功能得到進一步恢復。但以往臨床研究顯示,經內鏡手術后易發生粘連、水腫,使其復發率提高,患者需進行二次手術[2]。進而導致其常會出現煩躁、焦慮等情緒,治療與恢復受到一定影響,因此,本文現不僅需對經糖皮質激素聯合鼻內鏡治療的鼻息肉患者給予護理干預,還需使其得到有效治療,從而促進滿意臨床療效[3]。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由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186例鼻息肉患者組成,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患者9~81歲,平均(45.26±1.63)歲,男54例,女39例為對照組(93例),實驗組男42例,女51例,9~80歲,平均(44.98±1.88)歲為實驗組(93例),186例鼻息肉患者一般資料呈正比,P>0.05。
1.2方法 對照組以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以細節護理,(1)心理護理:患者由于疾病引起機體不適,對鼻內鏡手術缺乏認知以及擔心手術費用等,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評估體特點,能夠有效提高對疾病的認知與了解,另外,向患者簡單說明手術流程、目的、效果等,同時,讓其了解手術與護理的重要性,進而以最大可能消除其負面情緒,讓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治療依從性提高。(2)手術前,應全面分析患者體質情況,并對其忍耐度檢測。術前對鼻毛修剪,注意防止對鼻腔粘膜造成損傷。同時,對鼻腔內應用生理鹽水沖洗。(3)手術結束后,對患者進行冷敷,于鼻前庭放置干棉球,能夠避免分泌物流出,隨后將冷毛巾敷于鼻上起到消腫作用,并對其鼻腔出血情況觀察。(4)囑其多飲水,每次飲水量少,可多次飲水,主要目的為濕潤口咽部,并提醒家屬對患者日常飲食中可給予一些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從而使其抵抗力增加,避免出現感染情況。(5)藥物指導:術后24小時后,護理人員遵醫囑指導患者正確使用鼻腔噴霧劑噴鼻、沖洗鼻腔以及指導患者正確服藥,特別是糖皮質激素,嚴禁漏服或是自覺停藥。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間臨床指標與效果,在本次治療中,對患者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住院天數進行觀察與統計,隨后依據臨床標準,對其臨床效果進行評判。何為顯效,經治療后,患者癥狀與體征均消失,經內鏡檢查后,豆蔻狀態良好;經治療后,患者癥狀與體征均改善,通過內鏡檢查,竇內存在少量肉芽組織,即為有效;無效為上述情況均無明顯改善,甚至存在加重現象。

2.1臨床效果對比 臨床效果對比中實驗組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赫,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效果對比[n(%)]
2.2對比臨床指標 臨床指標中實驗組手術時間、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均與對照組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臨床指標
目前,對于鼻息肉患者以鼻內鏡手術治療,其優點在于安全、創傷小且方便,不僅能夠使息肉有效去除,還能夠使臨床效果提高,但其存在一定缺陷,治療結束后易發生水腫與粘連,使其需要二次手術,而糖皮質激素不僅能夠緩解鼻竇炎癥,還對術后出血情況有效抑制[4-5]。若將糖皮質激素、鼻內鏡聯合治療,不但能夠使鼻腔內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而且減輕了腺體對膽堿能刺激性,有效抑制了炎性細胞因子生成,于臨床中具有明顯治療效果。
治療過程中,患者常具有焦慮、恐懼等心理,對治療效果與預后存在一定影響,對此,需給予患者有效切實的干預措施。細節護理不僅能夠改善患者心理狀態,還對其恢復情況與臨床療效改善。在實行細節護理中,護理人員及時對患者異常情況關注,給予相應護理措施,并密切對其生命體征與臨床癥狀進行關注,同時進行記錄與分析,為其提供科學、合理方護理方案。本研究通過將細節護理用于鼻息肉患者中,其臨床療效與各項指標均優于常規護理,主要因細節護理體現于患者入院后,盡快讓患者適應病房環境,向其說明治療方式與流程,讓患者對手術具有一定了解,對于不良情緒患者,給予有效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另外,同時給予針對性護理,能夠有效避免了并發癥的發生,減少了感染情況。
綜上所述,糖皮質激素聯合鼻內鏡手術在鼻息肉患者具有明顯效果,并通過細節護理,有效避免感染的發生,值得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