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 陳紅娟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天津康復療養中心,天津 300381
手術是治療膽囊癌的常用手段,但影響手術療效的因素較多,包括手術應激反應與患者依從性等因素,不利于預后改善,易延長康復進程。護理干預對整體療效提升有積極輔助作用,尤其是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要求護士本著一切為患者服務的理念,及時發現與規避潛在影響術后康復的危險因素,提高患者生理與心理等方面的舒適度,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推動醫院現代化發展;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30例接受手術治療的膽囊癌患者,患者及其家屬均同意參與研究,簽署了書面知情書;排除手術禁忌癥、精神意識障礙、臨床資料不全者。根據護理方式差異分組各15例,對照組平均年齡56.3±4.2歲;女性7例,男性8例。研究組平均年齡57.5±4.6歲;女性9例,男性6例?;€資料相匹配,P>0.05,可比。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心理護理與環境干預等。研究組接受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方法如下;
1.2.1術前護理涉及以下幾方面;①全面評估:全面評估患者心肺功能與營養狀況及病情,及時排除手術禁忌癥。②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采取多模式的健康宣教,介紹疾病與治療及護理方面的內容,提高患者認知度與配合度,教會患者如何用心理暗示與轉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調整情緒,保持最佳身心狀態。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與深呼吸,掌握術后放松方法與技巧,練習術后康復運動。③術前準備:術前禁食6h禁2h水,禁藥4h,縮短禁食禁水時間,減少不適感。
1.2.2術中護理 實時觀察病情,協助醫師做好常規檢查。采取個體化麻醉方式,采取切口鎮痛泵與硬膜外及靜脈鎮痛泵等鎮痛方式,減輕患者疼痛程度。術中加強保暖,控制室溫20-22℃,體腔沖洗液加溫至體溫。手術失血過多患者,應及時進行輸血。嚴格控制靜脈補液量,避免出現心肺功能障礙與組織水腫等現象。盡可能的縮短手術時間,盡量不留置管,減少感染風險。
1.2.3術后護理 涉及以下幾方面;①飲食干預:術后采取多次少飲的方式,術后6h給予溫開水,隔4h飲水1次。蘇醒后且無不良反應,進食流質食物,逐步改為半流質食物至普食。術后1d全量補液,②疼痛護理:隔4h評估一次睡眠與疼痛情況,采取注意力轉移或藥物止痛等多元化鎮痛方法。③切口觀察:觀察切口敷料是否出現滲液與滲血等情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④引流管管理:留置引流管患者確保管道暢通,并盡早拔除各種管道。⑤康復鍛煉:術后1d協助患者刷牙洗臉,協助患者下床活動,逐步過渡到床邊活動,鼓勵患者做力所能及的自理。⑥呼吸管理:定期翻身叩背,協助患者深呼吸與有效咳嗽。⑦出院指導:協助辦理出院手續,叮囑患者常規復查事項,要求其掌握不適的應對措施,加強出院后的用藥與飲食指導。
1.3觀察指標 參照SF-36量表,了解生活質量改善程度。向患者發放自擬滿意度調查,采取百分計,分數越高表示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用spss19.0軟件,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的計量數據,行秩和檢驗;以百分數表示的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組間統計學差異用P<0.05表示。
2.1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3.33%)高于對照組(60.00%),P<0.05;如表1所示;

表1 護理滿意度比對(n,%)
2.2生活質量 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如表2所示;

表2 生活質量評分比對分)
膽囊癌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但手術風險大,影響整體療效的因素較多,因此加強護理干預意義重大。常規護理以疾病控制的服務理念為主,護理工作缺乏人文性與預見性及系統性[1]。外科快速康復整合了以人為本與循證醫學等現代化服務理念,對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要求更高。在實踐中要求護士整合臨床經驗與患者需求及科學依據等要素,確保護理細節規范展開;主動發現存在與潛在的對疾病恢復延遲的因素,包括手術創傷、疾病、藥物等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應對,促使患者安全度過圍手術期[2]。外科快速康復理念提高了護士的工作主觀能動性與責任意識,在臨床工作中本著減少與消除創傷應激的思想,施以優質的圍術期護理干預。通過術前心理疏導與術中保暖及術后康復鍛煉等細節護理,更利于提高患者護理管理水平與醫療服務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3]。
綜上所述??焖倏祻屯饪谱o理能夠加強患者預后與生活質量改善,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