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梅
大理市第一人民醫院 骨一科,云南 大理 671000
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手術類型,且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數量的持續增加,該部分患者的臨床數量同樣以較快的速度在增加,對患者所造成的創傷較大。該部分患者術后恢復時間較長,為促使患者受損功能盡快得到恢復,更需要及時展開康復護理工作[1-2]。本次研究就側重對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該部分患者護理中的作用進行分析。
1.1一般資料 研究所納入患者為60例,為本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所接診患者中隨機抽選而來,均分為兩組,每組均為30例,其中一組在治療中展開常規護理,即對照組,余下30例患者則需要將早期康復護理進行運用,即觀察組。對照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在61—79歲間,均值為(69.28±1.39)。而觀察組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在59—77歲間,均值為(67.37±1.64)。對比以上數據,P>0.05。
1.2方法 對照組在術后恢復的過程中,各方面護理工作都按照常規方式進行展開,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在恢復過程中血壓、心率等變化情況進行統計,評估是否存在有異常。同時,護理人員更需要做好術后恢復中體位護理工作,告知患者以及家屬在恢復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等。而觀察組則需要將早期康復護理進行運用,實施對策如下:(1)體位護理。該部分患者在術后恢復中體位護理對策促進其恢復存在有重要作用,在術后早期需指導患者保持平臥位,臥床休息,并隨著患者恢復情況,逐步將床頭進行抬升。護理人員需定時幫助患者進行翻身,以免出現壓瘡的情況,同時需做好患者清潔工作,促使患者在恢復過程中體會到舒適感。(2)康復護理。在患者麻醉藥效過后則可以展開早期的康復護理工作,需指導患者自主對患側腿部肢體進行彎曲、伸展運動。此外,需要幫助患者對股四頭肌以及臀部肌肉進行收縮運動,且運動的過程中需要對運動幅度以及運動量合理進行控制。告知患者在恢復中自主進行運動鍛煉,一般在術后1周左右則可以在護理人員或者家屬陪同的情況下進行行走運動[3]。(3)心理疏導。該部分患者在恢復中出于對自身恢復情況的擔憂,難免會存在有一定的負面心理,告知患者其恢復情況,逐步引導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同時需要給與患者足夠鼓勵,緩解其負面心理。在護理過程中對于患者所存在的關于病癥以及康復訓練方式等方面的疑問,護理人員同樣需要耐心的為患者進行解答。
1.3觀察指標 研究中需對兩組并發癥情況、住院時間、心理狀態以及生活質量對比。心理狀態需借助SDS、SAS量表進行評估,而生活質量則需要借助SF-36量表評估。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與兩組有關數據都借助SPSS19.0進行處理,以百分數對計數數據表示,卡方檢測,而計量數據則以均值±標準差表示,t檢測,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在恢復過程中,觀察組1例出現并發癥,而對照組則有5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對比χ2=9.828,P=0.001。對比兩組住院時間、心理狀態以及生活質量,觀察組同樣存在有明顯優勢,P<0.05,詳見下表1。

表1 兩組住院時間、心理狀態以及生活質量對比
股骨頸骨折在老年人群體中較為常見,對患者健康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較大,手術治療為當前處理該癥最為直接的方式,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實施率居高。隨著手術方案的持續完善,該部分患者的治療效果已經在絕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但考慮到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為幫助患者進行恢復,更需要做好恢復期間康復護理工作[4-5]。
早期康復護理在臨床手術類病癥護理中一直存在有較高的實施率,結合患者的手術類型,及時展開康復護理指導,可以為患者迅速恢復奠定有效基礎,幫助患者受損功能迅速進行恢復。此外,及時展開對應康復訓練更可以實現對常見并發癥的有效預防,保障手術治療的綜合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將早期康復護理運用到觀察組患者護理的過程中,結合觀察可以發現,在該護理方式的作用下,可以有效提升對該部分患者的護理效果,幫助患者進行恢復。
總之,在對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護理的過程中可以將早期康復護理進行運用,以此達到幫助患者迅速康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