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育鋒
(佳木斯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近年來,在“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和“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下[1],廣大高校學生與時俱進,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緊跟時代步伐,創新創業熱情不斷提升,形成一股助推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生代力量[2]。但同時,在各種新聞媒體的報道中,也會經常看到大學生創新創業失敗的案例。通過對這些失敗案例的分析,不難發現,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高校對于雙創教育重要性的定位沒有緊跟時代發展要求,學生對于國家政策扶持、市場發展現狀、行業準入條件等方面內容了解得不夠全面[3];二是高校在制定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時,沒有科學合理地設置雙創課程,也沒有結合各專業的自身特點,將雙創課程融入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4],教師對于雙創課程的講授,內容粗淺,形式單一,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學生普遍缺乏對創新創業項目實際操作的能力。
機械類專業融合了工程圖學、力學、制造學、設計學、傳動學、控制學等眾多學科內容,各學科之間相互交融使得機械類專業成為一個綜合性的實踐型專業??v觀傳統的教學方式及課程設置,學校側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環節,而理論課程較為抽象且難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對所學內容提不起興趣,“不愛學、學不會、忘得快”等現象成為常態。傳統機械類專業基礎課只是單一的理論講授,并沒有很好地與專業課進行匹配,導致學生并不十分了解學習專業基礎課的目的,這樣一來對專業思維地建立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另外,拿機械類專業相關繪圖軟件課程舉例,傳統教學的重點往往不夠清晰,學生只是停留在會使用軟件繪圖,而教師并沒有引導學生對繪圖設計過程進行推敲[5],因此教學過程應發揮出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長此以往將會導致絕大多數本科生在大學四年期間并沒有掌握多少專業知識,崗位勝任力嚴重不足,也不能很好地滿足市場對于多樣化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目前,國內高校雖然都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課程,但在很多高校,創新創業課程的授課方式還僅局限于課堂上的理論教學,實驗實訓等實踐環節較為匱乏,學生很難做到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的創新創業實踐相聯系,理論與實踐發生嚴重的脫節。除此之外,創新創業課程在教學內容上沒有針對學生所學專業進行區分,理、工、農、醫、文、史、哲等專業共上一門創新創業課,沒有專業差異、沒有學科融合,就好比一套模板給所有人用,結果是必不會令所有人滿意,學生也無法真正探索到自己的專業如何有效創新,如何在科技迅猛發展、人才飛速涌動的時代下找準時機開辟自己的創業之路。
當前,國內很多高校都是通過與相關企業合作的方式來實現對于雙創型人才的培養,進而滿足市場對于雙創型人才的需求。但必須得指出的是,這種人才培養方式形式過于單一,企業對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功夫,學生很少能通過參與實際的項目來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當下,各高校的雙創教育普遍存在師資力量短缺的現象,雙創教育課程的授課教師大多數都是本校的輔導員或專任教師,他們當中,大多數對于創新創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往往不夠系統不夠深入,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停留在傳統的圍繞書本內容進行講授的理論性教學方式,而且教學內容空洞單一、紙上談兵,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提不起創新創業的興趣,起不到引導學生的目的。同時,高校教師普遍缺乏創新創業實踐經驗。這些都導致了學生雖然進行了創新創業課程的學習,但是依然缺乏針對創新創業方面的專業性指導和實踐環節[6]。
為滿足國家對于雙創型人才的需求,考慮到機械類專業作為一個綜合性實踐性專業的特點,對于高校機械類專業在開展雙創教育時就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高校應明確雙創型機械類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將雙創教育融入專業教學體系中,提升雙創教育與傳統的教學體系的關聯性,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將傳統教學體系進行重新構建,結合機械類專業的自身特點,將國內外機械行業相關的創新創業案例融入傳統的專業課教學中,既能豐富專業教學體系又可以提升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學重點應逐漸從傳統的理論教學向應用型實踐教學轉變[7]。要充分掌握市場對于雙創型人才的需求,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提升雙創課程的地位,適當增加實驗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利用校內外的實踐教學資源為在校大學生搭建創新創業訓練平臺,對他們進行積極的引導和幫助。
5.1.1 雙創課程教育模塊
把握市場對機械類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動向,掌握機械類專業學生的就業意向和去向,結合機械類專業的自身特點,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對于雙創課程的設置,對不同年級要有不同的課程設置。大一到大四的課程設置,從創新創業思維構建到能力提升再到項目開展,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培養,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加系統化地形成創新創業能力[8]。教師的授課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開展線上授課、慕課教學,學生還可通過網絡選修課等方式進行線上學習[9],改善傳統課堂教學內容不全、形式單一的現狀,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雙創比賽、申報雙創項目,同時將教學評價與參與比賽、申報項目相結合[10]。
5.1.2 實驗實訓教育模塊
建立機械類專業綜合實驗實訓平臺,引入3D打印機、高精度數控機床、三坐標測量儀等先進制造設備,聘請企業工程師到校作為指導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通過他們的指導,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并逐步構建創新創業思維,培養創新創業能力[11]。
5.1.3 工作室制教育模塊
機械類專業可以根據專業方向,組建對應的創新創業工作室。例如,可建立機械類產品開發工作室,按照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機械電子等專業方向進行分工合作,進行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工作室以機械類專業學生為主體,鼓勵其他學院的同學跨專業加入團隊。聘請機械類專業教師作為指導教師[12]。教師應引導學生參與相關科研項目,借助科研能力的不斷提升帶動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教師要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實際能力,鼓勵和指導他們申報各級各類創新創業項目,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比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校企之間可以建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開展創新創業合作,進行產學融合。聘請企業家、工程師等作為創新創業導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學校應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走進企業,借助企業的平臺,積極參與企業的生產項目,結合具體的工作任務,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高校要為教師提供定期參加創新創業項目培訓和到企業開展實踐學習的機會,同時聘請優秀企業家、各行業專家、企業工程師等到校開展講學座談[13],使廣大教師能與他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努力培養“雙師型”教師,使廣大教師能夠了解和學習到國內外最新的創新創業知識,并將其運用到日常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總體素質[14]。
高校在雙創教育方面進行積極的教學改革,勢必將助推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升。今后,各高校要繼續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地探索適合各學科各專業特點的雙創教育變革方式,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15],為廣大大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新創業平臺,不斷提升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