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植婷

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深入,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也由封閉走向了開放,由靜態變為動態,由單純知識的傳授轉向為幼兒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在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今天,幼兒科學教育必須要從目標定位、內容選擇、方法途徑等方面進行探討,通過創設適宜的科學啟蒙教育環境和各種活動,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幫助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應有的知識技能。
1.科學教育內容選擇錯誤
科學教育的內容是很廣泛的,它包括人體和健康、植物、生態和環境教育、自然科學現象和科技教育等。幼兒受年齡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奧的科學原理,對科學現象的認識也只是初步的,然而有些教師在選擇科學教育內容時,往往過分注重新穎性,忽視了幼兒的認知規律,不易被幼兒接受。
2.教師的科學知識和教育技能不足
有些教師的科學知識和教育技能不足,不能有效地引導幼兒活動。例如組織幼兒做摩擦力實驗時,每個組發兩塊積木,目的是讓幼兒觀察同樣的積木在光滑程度不同的斜面上的運動情況。由于部分教師指導經驗不足,導致出現幼兒爭相搶積木的現象。
(一)預定目標,選擇、設計科學活動內容
目標是開展科學活動的導向,我們在開展科學活動前可先根據各年齡段幼兒實際認知水平和科學發展目標,結合時代特征確定各階段的分目標,明確在這一階段要認知什么、達到什么水平、培養哪些能力等。有了明確的目標,我們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選擇和設計科學活動的內容,有條不紊地開展科學活動。我們的目標也許不是最好的,但卻是最容易實現的。
在科學活動內容的選擇和設計上要注意以下方面:①以目標為出發點和歸宿,內容要為實現目標服務;②內容要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貼近幼兒生活,豐富多彩、新穎有趣,有利于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欲;③各階段內容循序漸進,呈層次性,不同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④活動內容要體現時代特征,適當安排現代科技的有關內容,讓幼兒知道科技是在不斷發展的,它會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方便。
科學活動內容豐富多彩,神奇有趣。教師要充分發揮科學的魅力,巧妙地組織科學活動,激發幼兒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方法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體驗科學的樂趣,培養探究科學的情感與認知能力。例如:①魔術法:這種方法能很快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如“神氣的圖畫”中,教師在投影儀下出示一張白紙,在幼兒確認紙上什么也沒有后,舉起噴霧器,朝畫上一噴,奇跡出現了,畫面上呈現出一只藍色的小白兔。幼兒十分驚訝:“哇,老師會變魔術”,興趣油然而生。②設疑操作法:這種方法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提供給幼兒豐富的操作材料,設置疑問,讓幼兒通過實踐操作,觀察科學現象,學習、體驗探究科學的方法,發現科學道理。如“沉與浮”活動中,教師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大膽嘗試,把這些東西一一放入水中,觀察哪些會沉下去,哪些會浮在水面?在幼兒獲得初步沉與浮的感知后,教師再提供輔助材料,讓幼兒進一步探索、嘗試,沉的東西能變浮、浮的東西能變沉嗎?幼兒帶著新問題,繼續探索,認真觀察、對比,尋求答案。這種方法有效地培養了幼兒的認知能力,激發了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掌握科學的信心。
(二)創設良好環境,為幼兒學科學創造條件
1.根據各年齡組的側重點創設活動環境。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科學活動過程中應有側重點。幼兒園應選好重點后再根據各年齡班的側重點創設活動環境,并提供大量的活動材料,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真正意義上解放幼兒的手和腦。
2.創設開放式的活動環境。在環境的創造中,可充分利用班級以外其他的角落。如走廊光線充足,適合植物生長和幼兒觀察,可將植物角設在走廊。這樣角落既美觀又具有教育功能,更便于全園流動式交流,使環境成為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并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為幼兒參加科學探究活動創造條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讓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大自然千變萬化,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在幼兒的眼里形成了一個充滿疑問的世界:花開花謝,日出日落;春蠶吐絲,大雁南飛;雨后彩虹,四季更替……新奇、有趣的事物無一不深深地吸引著他們幼小的心靈。幼兒從出生起,就在不斷地探索著世界:聽到聲音會四處尋找,看到燈光會注視,拿到東西會放到嘴巴里嘗一嘗,遇到小水洼會踩一踩。正是在這些大大小小的探索行為中,他們逐漸獲得關于世界的經驗,理解周圍的世界。正如杜威所說:“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也是使他們的認識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前提。”
(三)善于觀察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
在平時實驗的過程中,幼兒的操作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幼兒也會出現重復現象,教師要細心觀察,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有效指導。
科學活動存在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它與幼兒的日常生活、周圍物質世界緊密聯系,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都可能發生。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就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教師要鍛煉自己高度的靈敏性,善于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觀察幼兒,了解幼兒的活動意向,結合幼兒的一日活動,利用各種機會,隨機地對幼兒進行科學活動。對幼兒來說,科學就是他們每天所要做的事。這就要求教師敏銳地察覺到幼兒隨時出現的探究興趣和關注的事物,生成不斷深入的科學探索活動。當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科學領域提出了許多新的理念有待于我們進一步認識。《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所提倡的科學活動的實踐策略更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嘗試和構造,這樣才能為幼兒的科學教育提供廣闊的空間,才能全方位地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為幼兒成為合格的科技人才打下基礎。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新馨花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