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
為了在散步中幫助幼兒認識社會、親近自然、培養幼兒協作能力,教師要從樹立正確理念、擴展散步區域、豐富散步內容和發揮幼兒的自主性等方面科學開展幼兒散步活動。
散步活動具有低風險、低難度、易操作的優點,是孩子們日常室外活動的最佳選擇,也是絕大多數幼兒園午餐之后的“必修課”。餐后散步有助于幼兒適度鍛煉、消化午餐,避免積食,利于之后的午睡,能讓孩子在戶外多接觸陽光、花草,進一步親近大自然;也有助于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形成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氛圍,是一項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的活動。
部分幼兒園散步活動重視規矩與安全性,卻忽視了幼兒的天性解放與全面發展,活動組織形式呆板,組織者不知變通,導致形式大于意義,沒有真正起到休閑娛樂、鍛煉身體、培養交際能力的作用。例如,散步活動開始時孩子們十分激動,相互聊天游戲、甚至是追逐打鬧。部分教師會認為隊伍秩序混亂,禁止幼兒打鬧嬉戲,導致孩子們偶爾有低聲抱怨,或拖拉不想散步。又如中一班與中四班的散步地點毗鄰,兩班幼兒在散步活動中常常相遇,但教師為了確保安全、方便管理,要求幼兒只能在班級隊伍內散步,因此居住在同一小區、關系十分密切的A幼兒和B幼兒不能一起散步,導致他們對散步活動不滿,經常借故想要逃避散步。教師在散步活動中要尊重幼兒的天性,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科學開展幼兒飯后散步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讓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教師要以人為本,把“一切為了孩子”的理念落到實處,樹立正確的活動理念,把散步當成是一項培養兒童合作能力、親近自然、了解自然、愉悅身心的綜合活動,而不是僵硬的教學任務,不能粗暴對待幼兒,要親近幼兒,以引導幫助為主,在活動中時刻關注幼兒的身心狀態,及時解決潛在問題。
出于安全考慮,目前餐后散步活動范圍往往局限于幼兒園中。為了幼兒更好地親近自然、認識社會,教師應該將活動范圍擴大到幼兒園以外,利用周邊的社會與自然資源,如各種廣場、體育場館、林蔭小道等。例如春天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在園中觀察花草的生長,夏天可以在幼兒園附近的林蔭路上漫步游戲,秋天可以在廣場中撿拾落葉制作標本……教師要給予幼兒更多的場所選擇,激發他們對散步活動的熱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促進幼兒的身心全面發展。
幼兒園散步活動事實上是一項綜合性的室外活動,并非單調枯燥地行走。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散步活動的趣味性,教師要在散步中開展形式多種多樣的活動。這些活動可以是游戲,如跳方格、丟手絹和各種簡單的益智小游戲;也可以是觀察,如帶領孩子們觀察樹葉的紋理再說一說、評一評誰觀察得最細致,陰天可以觀察螞蟻的動向,學習物候知識等;也可以是歌唱、朗誦……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結合幼兒性格與自然社會環境,讓幼兒在游戲中收獲知識、收獲友誼。
幼兒園中的大部分活動都是以教師主導、幼兒參與的形式進行,但在散步這一極具開放性與多樣性的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做自己的“小隊長”“小導游”,發揮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自己選一選要去哪里散步,要和誰手牽手,要唱歌還是要一起看蝴蝶……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們的興趣與積極性,也可以從小培養幼兒的組織協調能力。
發揮兒童的自主性與堅持教師的主導性并不沖突。由于幼兒的年紀較小,安全意識不足,教師要更加關心他們,在孩子們自發組織的活動中關注每一位孩子的安全,引導他們進行有益身心的游戲,保證幼兒的安全。

總而言之,為實施好幼兒園散步活動,組織者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時時刻刻關愛幼兒,不斷提升自身的組織與管理能力,以赤忱的愛心、廣闊的天地、豐富的活動、科學靈活地組織,將各種社會和自然資源利用起來,寓教于樂,讓孩子們在散步休閑中收獲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三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