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唯 楊秀蓮

在幼兒園數學活動中,如何優化游戲材料,有效促進幼兒自主建構數學經驗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園以“數學活動中操作材料的有效性投放”為著眼點,通過調查問卷、積極研討、聚焦觀察的方式,走近幼兒、走近游戲。活動中關注開放性材料在幼兒數學活動中的使用情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探索適宜的操作材料,為有效促進幼兒自主建構數學經驗,開展了實踐探索。
幼兒是在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中獲得學習和發展的。因此,在幼兒園數學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提供適宜的材料。提供的材料不同,相應的幼兒活動方式、內容、深度也會不同,幼兒從活動中獲得的經驗也就存在差異。那么,在幼兒數學活動中如何優化游戲材料有效促進幼兒自主建構數學經驗呢?基于此,我園以“數學活動中操作材料的有效性投放”為著眼點,開展了有效的實踐探索。
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兒童是在材料的操作、擺弄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認知。材料是教育意圖的物質載體,它本身的特性及由這些特性所規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著幼兒獲得什么樣的學習經驗,同時,它與幼兒活動欲望的強弱、興趣的高低、活動持續時間的長短、能否進行獨立的思維和想象、有無探索和創新有著密切的關系,因而活動材料的提供非常重要。基于此,我們以教材中“集合與模式”“數概念與運算”“比較與測量”“幾何與空間”等核心內容為依據,在我園三個年齡段進行“幼兒數學操作材料投放和使用現狀問卷調查”,了解各年齡段教師對操作材料的選擇與投放現狀。
我們收集的資料可分為兩類,一是通過和幼兒訪談對話了解幼兒眼中的數學區域游戲材料,即幼兒喜歡或不喜歡的數學區域材料;二是通過問卷形式向園內教師進行調查,了解各班數學區域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情況。結果發現,影響教師和幼兒數學區域材料選擇和投放的主要因素有外部特征、功能用途、情感體驗和組合使用等。教師提及較多的有關數學區域材料投放的主要依據分別為興趣需要、年齡特點、幼兒各方面能力、主題與教學活動需要、班級特色與園本文化,這五個主要依據分屬幼兒和教師兩個維度。根據教師的調查問卷發現,教師投放區域材料時較多考慮材料的功能用途,對其他方面較為忽視;具有兒童本位意識,但仍帶有較強的主觀性和目的性。
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往往來自對材料的擺弄。材料是開展數學活動的物質媒介,是幼兒建構知識的中介,是確保幼兒學習有效性的關鍵因素。因此,數學活動中材料的提供應注意以下幾點。
1.提供的材料應充分,以滿足幼兒反復擺弄練習的需要。幼兒在學習一項新的內容或技能時,常需要反復地嘗試和練習,因此充足的材料能讓幼兒的學習需要得到滿足。
2.提供的同一類活動材料應有實物、圖片、符號三個層次。這既可以滿足和適應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學習需要,又可引導幼兒的思維從直觀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再向邏輯思維發展。
3.在學習同一概念或同一關系時,所提供的材料應多元化,這樣可以讓幼兒從運用多樣材料的操作活動中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讓幼兒對數學概念的本質屬性有更多的了解,這有利于幼兒初級屬性概念的建構。
前期,我們針對數學操作材料資源的挖掘進行了多次探討,分別從數學活動操作材料的分類、材料資源的收集與整理、自然物、開放性材料的開發等方面進行了專題研討。我們根據幼兒數學認知能力發展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擇身邊的材料進行加工和設計,力求充分挖掘本地低成本材料這一資源來開展幼兒園的數學活動,從而化繁為簡,變難為易,以便解決教師尋找大量操作材料的難題,為幼兒的操作提供豐富多彩的材料,提高活動效率,促進幼兒數學活動能力。
幼兒園數學活動中操作材料的投放要適宜、適度、有層次性。此外,要選取安全、易操作、幼兒感興趣的、來自幼兒生活中的材料。而這些都離不開教師的觀察,只有在觀察中,我們才能知道孩子們對材料的利用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材料,優化材料。
1.課題開展過程中對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在幼兒選擇材料、使用材料方面進行抽樣調查,觀察記錄內容如下:①幼兒使用了哪些游戲材料,有無偏好;②幼兒對材料的熟悉程度;③幼兒使用工具的能力;④幼兒是否有目的性地選取材料;⑤幼兒使用材料的創新性;⑥幼兒拿取游戲材料是否方便;⑦幼兒能否將材料放回原處;⑧材料的數量和種類是否適宜;⑨幼兒收拾材料的行為和習慣。
2.通過對幼兒使用材料的觀察,對數學活動內容和操作材料進行調整。以小班的某個班級為例,針對“數學操作材料如何投放”進行專題研討,形成了一些實用的材料投放策略。
3.初步構建材料投放指導意見。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雖然教師們在實踐中都認識到了提供材料的重要性,并積極設計各種帶有生活情趣的數學游戲材料,但往往又會出現為了提供而提供的現象,忽視了幼兒與數學游戲材料互動中的探究性,導致材料的玩法單一、固定,缺少一物多玩的靈活性、多樣性。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在教研活動中共同商討,達成了共識。
首先,數學區角活動提供的材料不僅要滿足每一個幼兒的需要,開發每一個幼兒的“最近發展區”,還要考慮到幼兒數學經驗的差異。因此,在游戲材料設置上要充分體現層次性,讓不同能力的幼兒可以有機會選擇不同難度的游戲材料,同一個幼兒也可以根據游戲的不同階段自主選擇材料進行不同層次的操作。這種做法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讓他們在與材料的互動過程中獲得更豐富的數學經驗。
其次,教師要加強觀察幼兒與材料的互動,隨時追蹤、記錄幼兒的活動情況,解讀幼兒的表現,總結其中的原因,并以此為根據對材料進行多次調整,讓幼兒主動積極參與,讓幼兒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然而然地喜歡數學,從而發現、思考、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
綜上所述,要充分發揮操作材料在數學活動中的作用,教師就應根據幼兒學習數學的特點,依據幼兒的興趣需要,以及教學目的,精心地為幼兒創設和設計數學活動,提供適宜的操作材料;要仔細觀察,給予幼兒適時適當地(直接或間接)指導,并對幼兒操作情況進行評價,及時調整目標和材料,積極有效開展以游戲為中心的數學活動。
(作者單位:溧陽市書院巷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