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佳祺
美術教育是啟迪幼兒心智、培養他們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渠道。彩繪是小班幼兒表達內心想法、展示自我的重要手段。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認為將美術教學與生活結合能激發幼兒創新思維,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全面發展。本文以小班彩繪活動為例,提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滲透方法,以構建玩味無限的美術課堂,提高幼兒美術素養。
陶行知先生提倡讓幼兒在生活化的場景中學習知識,認為行是知之始。在幼兒美術教育中,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滲透使幼兒獲得自由創作的空間,在美術活動中有良好的參與意識。幼兒有表達想法、自我展示的需求,彩繪能為幼兒創造展示機會。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師幼踐行教學做合一,不僅能培養幼兒的美術素養,也能促進幼兒良好個性的發展。
教育不能脫離生活,設計彩繪活動的主題時,教師要換位思考,根據幼兒的能力和興趣選擇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事物,讓幼兒在創作和討論時充分運用生活經驗。小班幼兒對小動物、色彩鮮明的事物很感興趣,教師可以選擇與這些內容相關的題材,然后與幼兒一起觀察生活、欣賞優秀作品,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為其提供自由自在的創作空間。
比如教師可以用幼兒比較喜歡的小蝸牛、小兔子、小貓等動物做主題,讓幼兒找出這些動物的特點,說出小動物各部位身體的顏色。如為幼兒展示一個用手指印畫的小貓,先讓幼兒觀察畫作,說出繪畫的內容,接著教師指出各個部位,讓幼兒說出這些部位的名稱。充分了解畫作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用小手指蘸著顏料,把手指按在特定的位置,提醒幼兒注意觀察指印的形狀、距離,思考如果這是一只小胖貓,那么它的臉會是什么形狀呢?幼兒可以在稍做思考后調整手指的方向、按壓力度,創作出有特色的作品。
彩繪的主題應該貼近生活,教師要讓幼兒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美,根據季節的變化設計有特點的活動主題。比如在冬天來臨時,教師可以設計與雪有關的活動,教師帶著幼兒欣賞不同的雪景,引導幼兒說出窗外世界的特點。幼兒能說出樹葉掉了、起風了、下雪了等變化。這些幼兒熟悉的話題可以有效激發幼兒創意,使其在繪畫時不斷思考,信心滿滿。如繪畫雪人時,教師可以給幼兒分發報紙,引導幼兒把報紙做成團子狀,然后蘸取白色顏料,利用報紙印出滿地的雪和雪人的身體。教師還可以從生活中取材,讓幼兒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表達出來,或者利用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創作,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體驗色彩的美麗,盡情享受繪畫的樂趣。
愛玩、愛動是幼兒的天性。小班幼兒的專注力較弱,但在游戲中有很強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借助游戲組織活動,讓幼兒的天性在游戲中得到解放,引導幼兒動手、提問、創作,充分激發幼兒的想象力。陶行知先生主張在教育過程中做到“六大解放”,要讓幼兒自由自在地玩耍,通過主動參與游戲培養幼兒的感知能力。教師要了解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把游戲融入彩繪活動中,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完成創作,從游戲中獲得啟發。
比如吹泡泡是幼兒很喜歡的游戲,幼兒可以在吹泡泡、追泡泡、踩泡泡的過程中活動身體,解放手、眼、腦。教師可以利用此游戲設計“泡泡”主題活動。活動開始后,教師先為幼兒展示吹泡泡,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能有效調動幼兒情緒,并充分融入幼兒群體中,師幼有良好的互動,為接下來的彩繪做鋪墊。接著,師幼一起討論泡泡的特點,引出本課畫泡泡的主題。教師可以為幼兒展示提前創作好的作品,讓幼兒觀察并說出泡泡的特點:有大有小、各種顏色、有的遠、有的近。交流討論后,教師可以為幼兒分發大小不一的瓶蓋和各色顏料,引導幼兒用瓶蓋蘸著顏料,在紙上印出有趣的泡泡。
創作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幼兒帶著自己的作品做游戲,給幼兒一個完整的游戲體驗。教師先做出吹泡泡的動作,教師的眼睛看向哪里,幼兒們就高舉著自己的泡泡作品“飄”向哪里。在游戲過程中,幼兒想象著自己的泡泡飛起來,從最初的摸不到泡泡、追不上泡泡變為擁有泡泡,令幼兒產生滿足感。在游戲教學中,幼兒盡情釋放能量,學會用有趣的方法繪制生活中的事物,充分激發想象力。
教學做合一重在強調教師與幼兒“教”與“學”的關系,教師要在做的同時教,幼兒要在做中學。小班幼兒的思考能力較弱,習慣在實踐中感知知識,積累經驗。教師要引導幼兒動手實踐,并通過行動、語言運用知識,激發幼兒創作熱情。
比如在教幼兒用刮畫創作時,教師要一邊演示,一邊讓幼兒觀察當用不同物體刮畫紙時肌理效果有哪些變化。演示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有順序地說出觀察到的內容,比如刮畫上的線條色彩豐富、有漸變的效果,當竹筆快速刮時呈現的效果與緩慢刮時呈現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教師還要講解刮畫創作中的要點,比如要注意用筆安全、不要用力戳紙。教師示范結束后,可以安排幼兒嘗試,要求幼兒用竹筆的兩端分別嘗試畫雨點,引導幼兒觀察呈現出的雨滴有什么區別。教師要引導幼兒靈活運用繪畫技巧,比如用尖銳的一端勾勒輪廓和細節,用扁平的一端填充大面積的顏色。當兩種方式混合后,創作出的作品有各種樣式的線條、點。
幼兒在美術創作中經常是隨性而為,導致活動效率較差。教師要邊講解邊操作,同時也要引導幼兒掌握實用的繪畫技巧,幫助幼兒提高欣賞水平,讓幼兒在創作中有更多的選擇。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精神。教育者應用真心對待每一個幼兒,要善于挖掘幼兒的優點,用親切溫暖的話語激勵幼兒,讓幼兒在關愛中成長,享受快樂有趣的童年。在彩繪活動中,每個幼兒都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和表揚。教師應采取賞識評價,對幼兒的活動表現和繪畫作品做多樣的評價,用積極正面的語言影響幼兒。
幼兒的創作能力、理解能力不同,畫作的水平也各不相同。教師在評價時應考慮到幼兒渴望被肯定的心理,從不同的角度表揚幼兒,讓幼兒在良好氛圍中對彩繪留下良好印象。比如在以“小象愛洗澡”為主題的彩繪活動中,有的幼兒不論是用色、線條還是畫面的布局都非常出色,幼兒自身也對自己的畫作很滿意。一些幼兒的畫作還沒有完全畫完,色彩不夠鮮艷,畫紙上有大面積的留白。教師可以避開專業的角度,從其他方面挖掘幼兒的潛能,比如:“哇,小象看起來好開心啊!”“小象在幫小鴨子淋水,好有愛啊!”“你小象的腳指頭都畫出來了,真的好細心!”受到表揚的幼兒會產生自豪感和滿足感,在創作其他作品時也能聯想到教師的表揚,會更加用心地發揮自身長處。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改善課堂氛圍、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有重要作用。教師應耐心指導,對幼兒成長中的挫折給予幫助,用賞識評價培養幼兒自信。只有充滿愛的課堂才能激發幼兒創新意識,使幼兒深度參與到教學中。活動中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對于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從藝術角度進行點評,比如構圖精美、線條流暢,對于能力較差的幼兒,可以從情感、想象力等方面做點評,只有認識到幼兒的閃光點才能科學合理引導。
教師要借助活動促進幼兒之間的互動,通過互動啟發幼兒相互表達、積極溝通,讓幼兒學會正確的相處方法,提高交往能力。彩繪活動可以為幼兒創造共同話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幼兒積極表達、認真觀察,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觀察結論。繪畫結束后,教師也要引導幼兒進行作品介紹,讓幼兒在自我欣賞和相互評價中增進感情。
比如在一次用手指印畫毛毛蟲的活動中,幼兒不僅關注自己的作品,還積極地給伙伴的畫作印上自己的小指印,大家相互幫助,不一會兒就能創作出五顏六色的毛毛蟲。互動過程中,大家嘗試用不同的顏料作畫,在繪畫中有相同的感受,產生了相同的話題。在評價環節,教師可以邀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畫作,并引導其說出與自己合作伙伴的名字,然后為大家介紹自己的毛毛蟲正在做什么。實踐的過程中,幼兒會產生各種感受和想法,教師要給幼兒創造表達和交流的機會,允許幼兒提問。
幼兒的成長中不僅有學習、實踐的需求,同時也有交往的需求,只有在幼兒階段注重對社交能力的培養,才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使其養成良好個性。教師應借助彩繪活動促進幼兒之間的交往,引導幼兒相互包容、禮貌待人,在融洽的氛圍中引導幼兒友善待人、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陶行知教育思想對小班美術教育工作的開展有重要指導作用,教師應在教學中踐行生活教育理論,在融洽溫馨的氛圍中培養幼兒美術能力,引導其積極主動參與活動,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教師應耐心地引導幼兒,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積極滲透“六大解放”理論,以幼兒的發展為工作核心,逐步提高教學水平,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昆山高新區西塘幼兒園〔虹祺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