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凱
慢性腰肌勞損是慢性腰腿痛中的常見疾病之一,是因腰部肌肉、韌帶或筋膜等軟組織慢性損傷引起的腰部一側或兩側的彌漫性疼痛。慢性腰肌勞損也被稱為功能性腰痛、腰背肌筋膜炎,會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較大的影響。
1.慢性勞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們腰部的肌肉和韌帶會經常受到牽張,加之習慣性姿勢不良或長時間保持一種固定體位,頻繁受力的部位組織就會出現小規模的纖維斷裂、出血,導致腰部肌肉、韌帶軟組織損傷并逐漸形成無菌性炎癥而引發腰痛。
2.急性損傷。如果腰部扭傷后未能及時正確治療或者治療不徹底,會導致已經受損的局部肌肉、韌帶等組織無法恢復,腰肌力量慢慢減弱,遷延而形成慢性腰肌勞損。
3.風寒濕邪侵襲。部分患者因工作原因經常受冷水刺激,導致腰部肌肉處在緊張狀態,會出現局部組織水腫、缺血或痙攣,從而使腰部肌肉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毛細血管的閉塞引發慢性腰肌勞損。
4.先天性畸形。腰骶部骨骼先天性結構異常,比如隱性骶椎裂會導致部分肌肉和韌帶失去附著點,從而減弱腰骶關節的穩定性,導致一側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致使兩側腰背肌肉運動不一致,最終造成慢性腰肌勞損。
長期反復發作的腰部酸痛或者脹痛,適當活動后或者經常改變體位時會減輕,彎腰時間過長或活動量太大時又明顯加重;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下肢牽拉性疼痛,但是沒有串痛感和肌膚麻木感。嚴重者彎腰后無法一下子直起腰來,只能慢慢直腰;在骶棘肌處或腰椎橫突處存在灼痛點,周圍局部有壓痛感,臥床時抬頭挺胸,頭部向后傾斜可以有效緩解癥狀;當陰雨天或在潮濕、寒冷環境中時患者疼痛癥狀會加重。
1.防止潮濕,避免受寒。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隨意在潮濕的環境中睡覺,根據氣候變化增添衣物,運動出汗或者被雨淋濕后要及時擦干身體并換下濕衣服。
2.糾正不良的工作姿勢。坐辦公室或者開車的人群經常會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容易引起腰肌勞損。人們在保持同一坐姿一小時后要換個姿勢,起身或者下車走一走,也可使用腰部有突起的靠墊來幫助腰部緩解壓力。
3.加強體育鍛煉。加強體育鍛煉能讓肌肉和韌帶保持健康狀態。肌力和韌帶彈性良好者發生慢性腰肌勞損的概率比較小。
4.控制自身體重。身體過于肥胖會給腰部帶來額外負擔,在長時間站立時腰部會“不堪重負”,增加患慢性腰肌勞損的風險。人們在平時生活中要控制好自身體重。
5.人們還可以做一些運動,避免慢性腰肌勞損。第一種運動方法是將雙腿收攏,大腿輕輕貼在地上,臀部和大腿保持放松,然后用手掌撐地,將上身輕輕抬到雙眼能夠平視前方的位置即可,保持這個姿勢1~2秒鐘,如此反復3~5次。第二種方法是先屈膝下跪,慢慢呼氣同時手向前伸,頭不要抬起慢慢彎上身,等完全呼氣后停留4~5秒鐘,然后最大程度往前伸直上肢,如此反復進行。
如果病人患上慢性腰肌勞損,會反復地出現腰部兩側的肌肉酸脹、疼痛的情況,特別是在受力或者是受涼以后,疼痛癥狀會更嚴重。所以在出現慢性肌肉勞損以后,患者平時一定要多注意保暖,避免受涼,避免腰部過度受力,避免反復彎腰,也要多注意坐姿。
患者可以應用針灸、理療、推拿等治療,遵醫囑使用適當藥物促進慢性腰肌勞損的恢復,并且癥狀減輕以后一定要加強腰背部肌肉力量的鍛煉,防止慢性腰肌勞損復發。
(作者單位:三臺縣中醫骨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