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春梅
很多患者出現消化不良、惡心、上腹疼痛等情況時往往會主觀認為是胃病,并不會主動去醫院接受專業診斷,只是前往門診買藥服用,殊不知自己可能混淆了胃病與膽痛,各種胡亂用藥不僅無法治愈疾病,還有可能會導致病情時間延長,致使病況惡化。那么該如何區分胃痛和膽痛呢?
從解剖上來看,胃和膽都是空腔器官,胃和十二指腸相連,將初步消化后的食物送入十二指腸,而膽管也和十二指腸相連,向腸道輸送膽汁,幫助脂肪等物質消化。在功能上,兩者都有消化食物的功能,胃通過胃酸和蠕動初步消化食物,而膽通過膽汁消化食物中的脂肪。在神經的聯系上,兩者都受自主神經支配,疼痛比較廣泛,不容易鑒別,也都會產生牽涉痛。胃和膽的聯系相對更多,也更容易在某些方面讓人混淆。人們可通過以下方面區分胃痛和膽痛
一般胃病導致的疼痛位置主要為人體的中腹,而且在發病時患者主要的表現癥狀為打嗝、脹氣、胸悶等。這種疼痛多為間歇性,往往在固定時間段或飲食結束后出現。膽引起的疼痛主要分布在人體的右上腹部,這種疼痛具有明顯的放射性癥狀。發作時疼痛會從右上腹逐漸放射到背部,且表現為持續性,疼痛感較為強烈。胃痛患者用手輕輕撫摸或按壓時,一般疼痛感會得到明顯緩解,不會增加疼痛感;但是膽痛患者按壓時一般會有明顯的壓痛感,相較于不壓之前明顯更加劇烈。
一般胃病多在飯前或飯后發作,但是膽痛發生的時間更加廣泛。臨床研究發現,90%以上的膽痛具有突發性,即在沒有任何征兆的前提下突然發生疼痛。部分患者在食用大量食物后會出現疼痛。膽痛發作也可能與過重的運動以及工作負荷有關,還會受到情緒異常等因素的影響,且膽痛在夜間發生的頻率明顯高于白天。患者通常會伴有寒戰、發熱、黃疸等現象,再次發作往往需要隔日方可恢復。
胃痛的常見癥狀是反酸,人體胃內容物在反流后進入咽喉部,口腔中會感到酸性物質。患者經常出現惡心及嘔吐等癥狀,部分患者會合并神經興奮癥狀,比如蒼白、流口水、出汗等。部分患者胃腸道消化不良容易發生腹瀉。膽痛的典型癥狀便是右上腹疼痛,一般會出現15~30分鐘,多數患者表現為上腹隱痛,嚴重情況會出現高熱及寒戰等,也有患者發生黃疸。
誤將胃痛與膽結石混淆很可能延誤治療,導致病情進一步加劇,甚至惡化成更嚴重的疾病。所以在生活中,尤其是患有胃病或肝膽疾病的患者,要多了解相關醫學知識,完善知識儲備。同時,人們要做好預防措施,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加強飲食管理,攝入食物要遵循多樣化的原則,減少油膩或冰冷類等食物的攝入,刺激性食物以及烈酒等不可經常食用;在生活方面也需要注重勞逸結合,部分人需要長期久坐,一般間隔一到兩小時要進行起來活動一下,尤其在飲食結束后,禁止立即坐下工作,下班后多參加相關的體育活動,按時吃早餐。此外,人們還要控制每日的飲水量。出現相關癥狀后,患者要及時就醫治療,不可胡亂吃藥延誤病情,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作者單位:樂至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