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秋宏
雖然自然分娩是最自然的生產方式,對母體和胎兒都有很多好處,但在有些情況下,剖宮產就成為了最佳選擇,比如:胎兒存在危急情況(臍帶脫垂、胎盤早剝、胎兒窘迫等);為了通過中止妊娠、改善母體的不良健康狀況或挽救孕婦生命;解決試產后無法自然分娩的難產(胎位是橫位、高直后位等)。可見,剖宮產使許多圍產期存在的難題得以迎刃而解。
所以,如果有適應證,一定不要盲目排斥剖宮產,但在術后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術后疼痛是人體對組織損傷、內臟牽拉刺激或疾病本身修復過程的一種復雜的具有痛并存情緒上不愉快的心理、生理反應,是所有手術患者的必經歷程。剖宮產手術結束后,隨著麻醉藥品的代謝排出,傷口的疼痛感會逐漸增加,一般情況下在術后數小時疼痛感最為劇烈,從而嚴重影響產婦的情緒,并且伴有交感神經興奮等癥狀。此時采用剖宮產術后硬膜外鎮痛,可減輕切口疼痛及宮縮痛,穩定產婦情緒,增加催乳素的分泌,從而促進乳汁的分泌,增強母乳哺養的信心。但之后孕婦要盡量多做忍耐,避免依賴止痛藥,因為經常使用止痛藥物會對腸道蠕動功能恢復造成影響。
術后去枕平臥6~8小時,如產婦情況穩定,家屬應給予早期翻身。產婦可采取隨意臥位,有利于肌肉松弛,避免不舒適感;有利于靜脈回流,防止血栓形成;有利于腸蠕動的恢復,改善胃腸功能,預防或減少腹脹;有利于母乳喂養,提高母乳喂養率。翻身、拍背時注意不要牽拉輸液管、尿管。
術后腹脹更易發生于臥床不能活動的患者,所以剖宮產術后早期活動,能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預防腹脹,促進血液循環。同時還應注意少說話,少呻吟,閉嘴用鼻子呼吸,以防止空氣吸入加重腹脹。家屬可于手術后第1天對產婦進行腹部按摩。方法:產婦取仰臥位,兩腿屈曲,操作者立于產婦左側,自下腹回盲部始循結腸走行向上、向左、向下進行按摩推揉,使腹肌放松。注意按摩手法要得當,應掌握由慢到快,由弱到強的手法,以產婦感受適宜而定,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在手術前,會進行導尿管的放置以方便手術;術后隨著麻醉藥物作用的消失,膀胱肌肉會慢慢恢復泌尿功能,此時需要拔掉導尿管,長時間保留導尿管可能導致尿道感染。
剖宮產手術結束后2周內,需要避免切口沾水,以免造成感染,身體的清潔適宜應用擦浴的方式;2周后可以進行淋浴,在惡露沒有完全排出干凈前,切記不要使用盆浴方式;每天確保對外陰清洗1~2次,期間要注意避免臟水進入陰道;傷口如果出現紅腫、發熱、疼痛等狀況時,千萬不要自行進行敷貼擠壓,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避免傷口感染加重。
術后3天內產婦要配合輸液,以補足水分,糾正脫水狀態。一般以術后排氣作為可以進食的標志,快的幾個小時,慢的要1~2天。因為手術麻醉的作用會使腸道平滑肌的蠕動減弱,排氣意味著腸道的消化功能已經恢復。在腸胃功能恢復的第一天進食流質食物,如米湯、蛋花粥等,不可進食大量蔗糖、豆漿、牛奶等脹氣食物,不可食用桂圓、人參等滋補食物;恢復進食1~2天后,再逐漸調整為正常飲食。
盡量讓新生兒早吸吮乳汁,如此可促進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并刺激乳汁的分泌。產婦乳脹時,要及時排空乳汁,以防乳腺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