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恒

摘? ?要: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已成為當前各級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基本指導依據。同樣為發展幼兒教育,有必要建立一套針對幼兒發展特點的核心素養體系。現有文獻資料對幼兒發展五大領域的解構,可構建起包括德行、認知、健康、情感四大維度八項要點的核心素養框架體系,能夠為一線教育工作者培養幼兒核心素養提供依據,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核心素養;體系
一、“核心素養”研究現狀綜述
2016年9月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對當前我國學生所要發展的核心素養進行了符合我國國情的發展和細化,其將中國學生所要發展的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每個方面細化為兩項,分別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又進而具體細化為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審美情趣、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樂學善學、勤于反思、信息意識、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勞動意識、問題解決和技術運用等十八個基本要點。“六大核心素養”形成了我國學生在培養自身時的總框架,而這個框架不僅與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相呼應,還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價值觀中對人的社會性的觀點,順應當前社會發展現狀。但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無論從三個方面、六大素養或是十八個基本要點展開,都是一些描述定性內容,在基礎教育階段、高等教育階段可以直接應用在學生的培養目標中,但是針對幼兒,卻需要進一步細化。
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之前,幼兒教育機構主要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稱為《指南》)對幼兒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對幼兒學習與發展進行了描述,并給出了一些指導性意見和操作手段。《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以后,在幼兒教育領域,眾多研究者試圖建立有針對性的幼兒核心素養體系,但到目前為止尚未形成統一的意見,多數只是從不同領域對核心素養進行了片面描述。例如,翟艷等提到了幼兒園科學教學可以“培養幼兒大膽猜想、積極思考、合作交流、勇于探究的科學素養”;尹少淳提出了美術的核心素養包含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五個方面。諸如此類針對核心素養的某一方面做出的研究不勝枚舉,但關于建立幼兒核心素養完整體系的研究卻不多,比較有代表性的如韓玉梅等提出的“身體發展與健康生活素養、人格素養、社會融合素養、雙基素養”;茅華蓉提出的“健康生活、健全人格、社會適應、科學探索、藝術創新”五個方面等。
二、建構幼兒核心素養體系的必要性
(一)幼兒教育實踐需以幼兒核心素養體系為指導
在當前的幼兒教育中,一方面是社會對幼兒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對幼兒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幼兒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尚無定論,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幼兒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也未下達統一要求。因此,建立適合幼兒的核心素養體系,并針對性地對幼兒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出建議,可為一線教育工作者培養幼兒核心素養提供依據。
(二)幼兒核心素養體系可以促進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是當前幼兒教育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話題,同時該銜接過程也是目前幼兒教育實踐中經常遇到困難的一個階段。在學習環境、師生關系、教育方法及生活方式等方面,3~6歲幼兒與6歲以上兒童面對的情況有較大差異,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相關教育機構也有不同的培養目標。雖然學前教育與義務教育(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對兒童培養目標的價值追求有所不同,但從個體全年齡段發展的角度來看,對其核心素養的培養應是一以貫之的。目前在義務教育階段,核心素養的培養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容為標準,故而有必要在學前階段建立適合于3~6歲幼兒的核心素養體系,以可以使兒童核心素養的培養取得延續性與一致性。
三、對幼兒核心素養體系建構的思考
(一)幼兒核心素養體系的價值追求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是教育領域中的一個大問題,幼兒核心素養體系對于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不亞于《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之于基礎教育,建立幼兒核心素養體系,將為解決學前教育中“培養什么人”的問題打開一扇窗,而以幼兒核心素養體系為目標導向,可進一步解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對于幼兒核心素養的要素構成,需要教育領域內的研究者和實踐者進行進一步的研討,但正如蒙臺梭利所說:“現實環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生變化,但是,會有一些東西是永恒不變的,這些東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品行,我們要透過每一個孩子的本質教育孩子,幫助他們提高品行,以適應社會的瞬息萬變。”這些能促進幼兒個體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的內容才是幼兒核心素養的內核。
(二)幼兒核心素養體系框架的建立
對現有研究文獻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已建立的幼兒核心素養體系中,大多離不開《指南》所劃定的幼兒學習和發展的五大領域,可見,《指南》雖然頒布時間在前,但對于幼兒保育和教育的意義卻是有持續影響力的,即使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后,實踐中對幼兒核心素養的研究也沒有超出《指南》的范圍,相關幼兒教育機構的工作也主要依托《指南》而開展。目前在幼兒教育實施領域,缺少的不是空泛理論的指導,而是需要將理論基礎與現實的教育手段結合起來。《指南》中論述的五大領域及其教育建議目前在幼兒教育機構已得到廣泛實施,幼兒教育從業人員也基本熟悉并建立了依托于《指南》的教育實踐方法。在建立幼兒核心素養體系時,若讓一線教師原封不動照搬《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文本,要求其貫徹執行,可能難以具體落實。故而應考慮將《指南》中的五大領域目標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三大維度相結合,以構建符合幼兒教育特點的核心素養體系。基于上述思路,本文初步建立了幼兒核心素養體系框架結構,主要包括德行、認知、健康、情感四個維度,綜合擴充為尊重他人、團結同伴、樂于探究、善于表達、良好習慣、自我保護、熱愛家國、心理健全等八項要點,具體內容如下表所示。
幼兒核心素養體系應是3~6歲幼兒在五大領域內應具備的、可培養的關鍵品格和必備能力,且這些品格及能力應是幼兒終身發展和應對社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在上述框架中,“尊重他人、團結同伴”主要體現在幼兒發展的社會領域。在幼兒成長過程中,伴隨著年齡的增加,其與家長、教師及同伴的關系也會逐漸發展,幼兒在與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可以發展出學會如何友善對待他人的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幼兒社會性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樂于探究、善于表達”主要體現在幼兒發展的科學和語言領域中。幼兒對未知世界充滿渴望,他們熱切希望了解自己周圍的一切事物,這種對未知的渴求,對未探索世界的好奇,是幼兒認知發展的源動力。當今的幼兒教育與發展,強調幼兒自身的經歷與體驗過程,這些過程離不開幼兒的主動實踐與探索,因此,培養幼兒樂于探索的素養,能為其今后各教育階段的學習活動打下基礎。語言能力的發展對幼兒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不論是對外界的交流、溝通,還是對自身行為的指導、反饋,語言的使用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這些行為中,不可忽視的是幼兒的主動表達,通過鍛煉幼兒主動表達的意愿和能力,可以提高其語言的運用水平,同時也可以促進其在其他領域的成長與發展。“良好習慣、自我保護”主要體現了健康領域的要求。幼兒階段是個體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對于幼兒來說,具備健康的身體、穩定的情緒、良好的習慣是其他素養的基礎,也是形成其他素養的“物質基礎”。“熱愛家國、心理健全”主要從社會領域出發,使幼兒建立最基本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幼兒作為帶有社會屬性的人,需要在其成長過程中盡早對其進行泛意識形態領域的教育,使其具備集體責任感、國家(民族)榮譽感,此類素養既是當代我國教育方針的具體內容,也是全年齡段教育中始終需要貫徹執行的要素。
上述內容只是從框架層面簡單建立了幼兒核心素養體系,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四個維度還是八項要點,與幼兒發展的五個領域并非簡單的對應關系,兩個體系彼此之間的確存在著某種映射,但絕不能將其簡單的作連線式的對應。例如,在框架中未提到的藝術領域,并非在核心素養體系中沒有體現,而是已融合到了核心素養的其他方面。同樣,對于幼兒五個領域的教育,都是在促進幼兒核心素養的形成,一個具備核心素養的幼兒,也必然是五個領域全面發展的個體。
參考文獻:
[1]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
[2]翟? ?艷,王? ?禹.基于核心素養的幼兒園活動設計[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7,(02).
[3]尹少淳.從核心素養到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中國基礎教育美術課程的大變軌[J].美術觀察,2017,(04).
[4]韓玉梅,宋乃慶,楊曉萍,蔣? ?丹.學前兒童核心素養:內涵、理論和指標體系[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2).
[5]茅華蓉.幼兒園教師視角下的3-6歲幼兒核心素養調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9.
[6][意]蒙臺梭利.發現孩子:蒙臺梭利經典作品系列[M].李芷怡,編譯.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