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若冰 劉威
摘要:2020年1月8日,西安一居民樓發生火災,消防救援力量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后,發現消防通道被堵,導致20分鐘后火勢變大,一度難以控制。近年這類火災事故在網絡媒體上頻頻曝光,引起了廣大群眾的熱切關注,也打響了打通生命通道這場戰役,結合本年度我市開展的打通“生命通道”專項行動,筆者就此問題做淺要分析。
關鍵詞:消防車通道;占用;堵塞;現狀;措施對策
一、“生命通道”定義為何
消防上所說“生命通道”即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車通道等通道。安全出口是讓群眾安全逃離的出口;疏散通道是發生火災時便于群眾迅速安全撤離使用的通道;消防車通道則是火災發生時供消防車通行的道路,是實施滅火救援時的“生命通道”,國家法律和消防技術標準對這些“生命通道”的設置和管理有明確要求[1]。
二、住宅小區“生命通道”堵塞后果
2015年6月25日,鄭州市金水區西關虎屯新區發生火災,造成15人死亡,事故原因是電表箱起火引燃了樓梯間堆放的雜物,釋放出大量有毒煙霧,導致逃生居民吸入致死。
2015年10月28日,寧波市一戶居民家中起火,造成2人死亡,事故調查發現,該小區消防車通道停滿私家車,火災發生后,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的消防車無法進入救援現場,從而嚴重影響了滅火救援進程,最終導致被困火海的母子二人不幸離世。
2019年6月18日夜間,鄭州市西三環一小區內電動車棚突然起火,消防車輛到達現場后,因小區內車輛停放無序,消防通道被堵住,消防車無法近距離靠近火場,因此消防員只能遠距離鋪設水帶實施救援,火災造成十多輛電動車和自行車被焚毀。
3起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都是無法挽回的,這也是“生命通道”堵塞導致的最直接的后果,最慘痛的教訓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車道等“生命通道”的暢通直接關系到人們生命財產安全。
三、住宅小區“生命通道”的現狀及產生原因
筆者在開展的打通生命通道專項行動的基礎上,以某些住宅小區為例,發現問題如下:
(一)先天性不足
筆者發現除了市區個別新建成樓盤基本實現人車分流、建成地下車庫供業主停放車輛,其余大部分小區建成之時就存在規劃不合理的現象,未建立地下車庫或者停車位規劃較少,導致業主陸續入住之后停車位供不應求,出現業主停車“見縫插針”“有空就停”的現象,因此占用、堵塞消防車通道的行為較為普遍。
(二)后天性畏難
占用、堵塞消防車通道的行為具有較強反復性和時段性,物業公司在管理過程中若不能硬起手腕,一治到底,那么占用、堵塞消防車通道的行為就會屢禁不止、老生常談。現實情況也確實如此,調查顯示,我區部分小區的占用堵塞消防車通道的現象普遍在夜間,這個時間段小區內幾乎已經沒有停車位,空置的消防車通道則成了業主的“最佳選擇”,有一就有二,久而久之消防車道上停滿了私家車便成了常態,針對這種現象,物業公司才是最重要的“監管單位”,但是“強勢”的物業公司很少,大部分物業單位認為對小區只承擔管理職責,對于占用、堵塞消防車通道這類違章、違法行為,只能是口頭告知、勸阻,為了不與業主發生沖突,選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得罪人”的處理方式,在口頭警告無效后,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物業單位不主動去管更不愿意管。
(三)客觀性難題
機構改革后,公安派出所對居民社區的消防安全監督管理能力趨于弱化,消防救援部門執法力量有限,難以遏制這種點多面廣的違法違規行為,因此需要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群策群力。然而目前公安、城管、住建等部門對居民社區的安全監管職責,在法律層面上還是一個空白盲區,因此難以形成整治合力。另外,作為對小區直接進行管理的物業單位,其職責和權力是不對等的,《物業管理條例》中規定,物業小區承擔著“車輛交通管理”等七項管理職責,但是由于沒有行政執法權,物業單位只能對規章停放車輛的業主通過口頭勸導、告知等方式進行勸阻,遇到態度惡劣蠻橫強硬的業主也只能妥協讓步[2]。
(四)主觀性影響
占用、堵塞消防車通道的行為屢禁不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居民安全意識與社會發展脫節,筆者發現有過占用、堵塞消防車通道的居民都認為火災事故不會巧合到自己占用時就發生,因此抱僥幸心理行違法之事。同時,部分居民認為作為業主,在小區停車位數量規劃不足,導致自己的車輛無處可停時,將車輛停放在消防車通道上是情有可原的行為。可見,群眾法律意識、安全意識不強,是導致占堵現象時常發生的根本原因。
四、保持住宅小區“生命通道”暢通措施對策
保持“生命通道”永久暢通,這是一項長期、整體、系統的工作,按照“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物業協助、群眾自律”的模式,建立健全各項措施制度,細化分解各項職責,才能確保標本兼治解決好這個難題。
(一)合理規劃,完善設施建設。針對新建成小區,在設計初期,住建、規劃部門應參照容積率、綠化率等指標,結合房屋數量,合理測算人均車輛保有數量,規劃小區停車位,將小區與車位合理設計、同時建設、同步竣工。針對老舊小區,要結合實際,在小區內部或附近規劃建設公共停車場,可參考升降式停車庫,這種新式立體停車庫最大的優點在于,其空間利用率比較高,可以在節約土地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車位需求,因此被稱為城市空間的“節能者”[3]。
(二)健全法律,明確責任權力。應結合各地實際,制定符合地域情況的法律法規,賦予物業管理單位對占用消防車通道且屢教不改的車主一定的處罰權力,從而解決物業“底氣不足”的問題;通過修訂法律法規,明確各部門的具體職責,哪些部門應是消防車通道標識設置劃線管理的主體、哪些部門應將消防車通道納入網格化管理范圍;對屢教不改甚至“認罰不改”的行為人,可將其占用、堵塞消防車通道的行為納入行車計分、個人征信等內容。
(三)部門聯動,形成治理合力。政府牽頭,多部門聯動,形成整治合力。成立住建、城管、交通、公安、消防等多部門的聯合工作協調和執法小組,定期開展一次聯合執法,依法查處一批違規單位和個人。對在居民小區和商業密集區周邊道路內違法停車占用、堵塞、封閉消防車通道,妨礙消防車通行的行為,公安機關及消防機構要依法對管理者和個人采取罰款、責令立即駛離、拖離等措施予以處理;對在居民小區和商業密集區周邊區域內違規停放車輛、設置限高限寬等構筑物以及地上固定障礙物的行為進行勸阻,交通和城市管理等機構依照有關規定進行查處;對居民小區內占用、堵塞消防車通道和樓道內亂堆亂放、私扯充電線路、違規停放電動自行車的違法行為,公安派出所要加大對物業服務企業和個人的處罰力度,對經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按照有關規定組織強制清除或者拆除相關障礙物、妨礙物,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
(四)宣傳曝光,造好輿論聲勢。利用媒體平臺和社會資源,以“打通生命通道”為主題,廣泛開展法制宣傳和常識宣傳,營造濃厚氛圍。組織社會力量深入社區、家庭開展面對面宣傳提示,引導居民群眾增強保持消防車通道暢通、不在樓道堆放雜物和私扯充電線路、違規停放電動自行車的意識。相關單位可利用有線電視、手機短信、微博微信等平臺,常態化發送提示信息,提醒公眾自覺遵守[4]。政府部門應利用媒體平臺定期集中曝光一批違法行為,剖析危害性和危險性,警示居民群眾自覺規范停放車輛,杜絕占用、堵塞消防車通道的違法行為。
參考文獻: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物業管理條例[Z].2007-8-26.
[3]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S].2018.
[4]國務院辦公廳.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Z].2017-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