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繪本作為一種圖文并茂的兒童文學呈現形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語文教學中,寫話是寫作的基礎,借助繪本引導學生寫話,符合第一學段學生的認知特征,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本文從教師方面提出“仿寫、續編、補白、畫寫”等教學策略,以期為小學第一學段寫話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繪本閱讀;寫話教學;寫話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1)06-0249-02
繪本又稱“圖畫書”,在英語中被稱為“Picture Books”。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認為繪本能將語言和繪畫這兩種藝術相結合,幫助讀者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繪本借助圖片和文字共同實現敘事功能,建構出一個個精彩而有意義的故事,是兒童接觸的第一類書籍,也是兒童走進文學的起點。
寫話是指將心中的想法以書面形式表達出來。寫話是寫作的基礎,在小學低段學好寫話,對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繪本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課程資源,其最大特點是以圖文結合的方式、生動形象的畫面、精彩動人的情節、豐富鮮艷的色彩,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可以合理地開發繪本,以繪本為學生語文學習的載體,將繪本閱讀與看圖寫話結合,提升學生的寫話能力。
一、繪本在寫話教學中的優勢
第一學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識字量不多,閱讀興趣不足,在寫話中經常出現內容單一、句子不通順、格式不規范等問題,同時很多學生對看圖寫話的興趣不高,表示沒有內容可寫。歸根結底,這是因為學生的閱讀量和生活經驗不夠豐富。
將繪本引入寫話教學后,教師可以創設情境,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見,表達情感。如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閱讀繪本故事《花婆婆》,感受花婆婆身上的美好品質,然后引導學生簡單寫一寫身邊類似“花婆婆”“雷鋒叔叔”等具有優秀品質的人物。
(一)主題多樣,吸引學生閱讀興趣
繪本故事主題多樣,涉及話題廣泛。繪本的魅力在于將知識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并且內容豐富,涉及生活、科學、傳統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1]。如《團圓》蘊含中國傳統元素,以“過新年”為時間背景、“紅色”為主要色調、“硬幣湯圓”為線索,承載濃濃的父愛?!稅坌臉洹芬砸粋€小男孩和一棵大樹之間的故事,教學生要做一個像樹一樣無私、善良和有愛心的人?!奥浼t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薄兑黄~子落下來》通過一片葉子經歷四季的故事,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向學生展現生命的歷程,闡述生命的價值。好的繪本作品總能在講述故事的同時,促進學生主動思考,提升的學生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為學生的寫話打下基礎。
(二)圖文并茂,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狄永蜂在《圖畫書對小學低年級階段作用研究》中說:“圖畫書中有趣的情節、生動的造型、鮮艷的色彩使其成為吸引兒童觀察興趣的最佳刺激物,成為激勵兒童持續觀察的強大動力[2]?!崩L本作品從圖文搭配、敘事結構、語言風格、線條色彩上進行了精心構思,突出了故事內容。如《朱家故事》中作者精心設計了“豬”的圖形,書中“豬”的圖形無處不在,家中的掛鐘、水龍頭、電話、沙發上都有“豬”的圖形。“豬”和“朱”諧音,朱爸爸也是“豬爸爸”。作者采用超現實主義的手法,描寫了家庭親情倫理。教師可以趣味化的方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豬的形象”所包含的深層意蘊。
(三)故事完整,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繪本注重畫面和語言表達,與普通的兒童文學作品相比,其最大特點在于畫面新穎、生動,文字簡潔和故事內容連貫。每一本繪本好像動畫上的一個個關鍵幀,幀與幀之間相互聯系,形成一個完整的畫面。繪本創作者是“導演”,學生是“觀眾”,學生在“追劇”過程中被激發出無窮的想象力,能拓展思維空間,為寫話積累素材。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在繪本閱讀中發展語言邏輯思維,為寫話奠定基石。
二、利用繪本豐富寫話教學策略
教育學家維果茨基曾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有“最近發展區”,這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所在。在寫話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學生的現有水平,設定一個合理的難度,鼓勵學生通過仿寫、續寫、畫寫、想象等方式提升寫話水平?!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習語文的意識。教師作為課程的重要開發者,可以通過開發課程資源,搭建小學第一學段閱讀與寫話的橋梁。繪本作為重要的紐帶,可以幫助第一學段的學生從“輸入”走向“輸出”,打好寫話基礎,進而為將來的寫作做準備。
(一)挖掘規律,仿寫語句
心理教育家克里斯托弗·伍爾夫(Christoph Wulf)研究發現,兒童很早就開始通過模仿來熟悉周圍環境,在此過程中,兒童的主體性得到拓展,接觸世界的欲望以及表達自我的能力也獲得發展[3]。對第一學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處于識字寫話的初級階段。他們的頭腦中并沒有儲備大量的知識,如果教師沒有采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生可能會面臨對寫話無從下手的困境。對此,教師可以將仿寫引入寫話,降低學生的寫話難度,幫助學生在寫話中搭建學習支架,建構語言、運用語言,寫出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積累寫作經驗,提高寫話素養。
全國特級教師竇桂梅在執教《我爸爸》時,引導學生仿寫繪本中的句子,如“我爸爸吃得像馬一樣多……也像河馬一樣快樂……”。學生語言的建構是循序漸進的,從認識表達、學習表達到創作表達,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無形中得以提升。這樣模仿寫話,不僅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規范表達,而且符合一二年級學生的學情,使學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發揮想象,落筆生花。
(二)插上翅膀,續編故事
繪本續寫是小學第一學段常見的寫話方式。所謂續寫,指引導學生在把握故事情節,了解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對文本進一步展開描寫。寫話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創造的能力。續寫故事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留足時間,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繪本中的情節,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被激活。
有些故事情節獨特,跌宕起伏,教師可以在情節發展中鼓勵學生動筆構思。如《母雞蘿絲去散步》的故事中,蘿絲小姐從家里出發,走過院子、繞過池塘、越過干草堆、經過磨坊……在一系列經歷中,蘿絲小姐非常幸運,狐貍的愿望并沒有得逞。教師可以根據故事情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動筆思考,如蘿絲小姐第二天起來出門散步,還可能去哪些地方?狐貍還會像之前一樣倒霉嗎?教師通過一步步的螺旋式提問,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他們的想法和猜測不斷
涌現。
(三)童言補白,拓展寫話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泵總€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他們會基于日常經驗在頭腦中不斷建構,形成個性化的認知。補白不同于命題寫話,需要學生大膽奇思構想,將故事背后的情節補充完整。白居易在《琵琶記》中寫道“此時無聲勝有聲”。繪本閱讀同樣如此,許多優秀的繪本作品并不是通過文字把所有的故事講完整,而是采用圖片暗示或圖文結合的方式進行留白,給予讀者想象的空間。教師可以借助繪本中的一些圖片,引導學生補白,將讀繪本與寫故事結合起來。
如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講述了約瑟一家的故事,繪本每一頁的底端又講述了老鼠一家的故事。其中老鼠一家的故事只有圖畫,沒有文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中老鼠一家和約瑟的毯子發生的故事,進行小組合作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然后補充老鼠一家故事的空白文字,從而拓展學生寫話的空間。
(四)激發興趣,畫寫結合
繪本創作者熊亮說,有時候一本好的兒童書能影響一個孩子的未來,不是課本可以取代的,它具備了講故事性質的同時,也有紙上美術館的作用。繪本,不僅是一種文學讀物,也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4]。繪本能帶給學生美的感受,能以其獨特的趣味性,受到第一學段學生的歡迎。寫話是學生從觀察開始,讀繪本,觀察繪本中的圖片,深入思考,再以畫畫和寫話的形式輸出。由于該年齡段的學生喜歡簡筆畫和涂鴉作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鼓勵其將畫畫與寫話相結合,進一步促進其語言建構和運用,提高其語文核心素養,發展其創造性思維,培養其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
總之,繪本閱讀對于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可以將優秀的繪本引入教學中,作為補充教學的優秀資源,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幫助學生搭建學習支架,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在繪本閱讀中訓練學生寫話能力,讓繪本更好地為學生學習服務。
【參考文獻】
[1]章夢潔.淺談繪本對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價值[J].文學
教育(上),2020(10).
[2]狄永蜂.圖畫書對小學低年級階段作用研究[J].理論前
沿,2014(9).
[3]艾旭.繪本——低年級學生寫話的有效載體[J].作文成
功之路(中),2017(1).
[4]向桂辛.繪本的語文教學價值[J].江西教育,2017(14).
【作者簡介】
葉海靜(1998~),女,漢族,浙江溫州人,溫州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