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續
【摘要】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和可塑造之處,教育者要采取適合其智能特點的有效教育方法,使其特長得到充分發揮。我相信,孩子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尊重差異、挖掘潛能,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9-0007-02
一、一份意外的請柬
元旦前夕,收到了一張結婚請柬,是一個已經畢業十年之久的學生小D送來的,如今他已經是某家知名連鎖餐飲店的分店長了。請柬上依稀還能看出這孩子十年前的樣子,只不過比起那時的沖動和桀驁不馴,多了一名管理人員的沉穩和意氣風發。
那時小D又倔又貪玩,就像一株從未修剪過的植株一樣每日充滿生機、桀驁地生長著。他的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每天忙于生計而疏忽了對他的管教。他用課堂上的表現和作業完成情況充分證明了“親其師信其道”的存在,看哪個老師對眼就學哪門課,否則就上課不聽、作業不做。作為班主任,我有幸入了他的“法眼”,我講的話他還聽得進,可惜轉個身也許就忘了,我也愈發感到力不從心。
因為基礎不牢,到八年級的時候,他的數學已經完全跟不上了,偏偏那學期新換了一個責任心極強且個子不高的數學老師,他幾次三番跟數學老師頂嘴,甚至有一次把老師上課用的三角板放到高高的櫥柜頂上去,故意弄老師難堪。八年級下學期的時候,他因為搶籃球場地跟社會上的幾個小青年打架,被學校記大過處分了,當時有老師提議過借這次事件把他送到工讀學校去。作為班主任,我是極力反對的。這孩子縱然貪玩和倔強,但品行是不壞的。他也有他的優點:膽子比較大,敢說敢做;身體素質好,跑步、籃球樣樣在行,學校運動會上拿了不少名次,又代表學校參加區里的運動會,獲得第四名的好成績;他講義氣,在班級里人緣比較好。鑒于以上優點,我斟酌再三,讓他當班里的紀律委員,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他心想著:自己受了處分,沒有被學校開除,一定要干出個樣子來,早日把處分撤銷。就這樣憋著一股勁,他一直堅持到了初中畢業。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時把他趕出了校門,也許他只會繼續墮落下去,如今社會上就會少了一個負責的店長,而多了一個無所事事的小混混。
國家的建設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在校期間個別學科不太理想的學生,或者紀律性稍差的學生,不等于體育、繪畫、公關、音樂、實際能力等方面都不可造就。作為教師,所有的智慧,最高的智慧,就是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和給予孩子最真誠的信任: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要喚醒他們的潛力和靈感并持之以恒,讓每個孩子都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二、教師是促成孩子成長為最好的自己的“貴人”
美國學者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主要闡述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個人同時擁有多種智能,如自我認識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身體運動智能、視覺空間智能等,只是這些智能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從而使得每個人的智能和個性各具特色。用多元價值判斷學生,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才能打開學生那久已封閉的心靈窗口。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樹立“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的學生觀。
按照考試分數和學習表現來看,小D是名副其實世俗意義上的“差生”。然而他的身體運動智能相較于其他學生卻是佼佼者。我以此為突破口跟他談心:“你有一個方面,全班同學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你,你自己知道嗎?”他茫然地看了我一眼,沒有說話。我又說:“你是我們班跑步跑得最快的、投籃投得最準的!老師很羨慕你!”發自內心的贊嘆消除了他的敵意,“可是跑得快的一定能跑第一名嗎?接力比賽里,接棒沒接好,隊友不給力都會影響最后的成績。籃球比賽就更不用說了,靠一個人單打獨斗能行得通嗎?”“為了搶到籃球場去跟別人打架,打架之后呢?誰也沒有搶到場地,還背了個處分,你覺得這樣做值得嗎?”引導他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和錯誤是轉變的第一步。
正如安妮·沙利文在教育既聾又啞的海倫·凱勒時曾說過的那樣:我現在必須解決的問題是既要規范和控制她的行為,又不能傷害她的心靈。我只能非常緩慢地、一點一點地進行,并試圖贏得她的愛。小D為人比較義氣,在班級里人緣不錯,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也會傾全力去做好。借著“學校處分”的壓力,嘗試引導他回歸到正確的軌道上才是我的目的。從球場上對對手的尊重引導他去尊重每一位老師的勞動,“你聽不懂、做不出是一回事,但是不去聽、不去做就是不尊重老師的勞動”;從籃球場上出手投籃命中的一瞬聊起,讓他漸漸明白:沒有對場上所有球員宏觀的了解和隊友的配合,不可能有正中籃筐的精彩;跟同學們一起觀看動物世界,跟他聊動物世界里獅子耐心的捕獵行為,讓他感悟到逞強耍橫不是解決問題之道,哪怕強大如獅子最終也是要靠頭腦去精準判斷才能成功獵食……
對班級個別逆反心理比較強的學生,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應該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不急躁、不憤怒,更不要孤立、不要放棄;而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以尊重、鼓勵、愛心、耐心為武器,去捕捉和發現每個學生的優勢智能,再調動和利用每個學生的優勢智能,從而促進和帶動每個學生弱勢智能的發展,最終達到學生全面發展的終極目的。
三、讓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是老師自覺的行為追求
教育的目的和本質是什么?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學校教育的宗旨應該是開發多種智能,并能幫助學生發現適合其智能特點的職業和業務愛好。
我的學生小D在數學學習中一直是個“學困生”,但是從事餐飲行業的服務人員更需要的是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良好的身體素質,相對來說數理邏輯方面的弱勢不會對他從事這份工作造成很大障礙。相反地,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高超的人際交往能力是他脫穎而出的前提。但這還不夠。正如他說的:感謝老師們從來沒有放棄過他,給了他各種鍛煉的機會,讓他始終充滿著自信和力量。
作為老師我們要始終堅持把育人排在工作的首位,要用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去發現每個學生的獨一無二之處,去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學生的分數和成績可以等待,但孩子優秀的道德品質、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以及對未知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卻需要老師們精心呵護和培養,這些也是他們未來獲得成功和能夠幸福生活的基石。
四、“三心二意”是促成孩子成長為最好的自己的“武器”
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運用各種教育策略,去捕捉和發現學生的優勢智能。我認為以“多元智能理論”為依據,愛心、耐心、責任心永遠是教育學生的傳統武器。
(一)愛心
愛是教育的潤滑劑,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對學生要雨露均澤,要一視同仁。班主任要繼承儒家有教無類的泛愛精神,要發揚佛家普渡眾生的博愛精神。教師的愛如春風化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師的愛應該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田。
(二)耐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收獲的是精神成果,對人的教育是一個漫長的、反復的熏陶和滲透的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作為教師不能輕易放棄差生,要踏踏實實從點滴做起,從學生細微的進步中體味樂趣。人是世界上思想最復雜的動物,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是世界觀和價值觀尚未形成的人。而且每個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又是在時時刻刻變化的,所以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要協調班級同學的關系,而這些都離不開耐心。
(三)責任心
韓愈在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作為一個班主任教師,除了承擔教學任務,扮演人類文化傳承者的角色外,還要做一個管理者,管理班集體,管理學習;一個組織者,組織教學,組織學生參加文體活動;一個心理醫生,做學生的思想工作;一個社交高手,要協調同學之間的關系,要做家校聯系的橋梁,要做學生和科任教師之間的紐帶。對國家負責,對學校負責,對家長負責,對知識分子的良知負責,這份責任心,是扮演好這些角色的基礎,更是不放棄任何一個差生的充足理由。
除了“三心”,對學生的教育還應該遵循下面兩點策略:
1.就事論事,一視同仁。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犯錯誤是每一個學生的權利,也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學生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下次繼續犯同樣的錯。比起呵斥和責罰,傾聽每一個學生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往往更能幫助他們及時改正。每一個犯了錯誤的學生都需要傾訴,更希望真誠的聆聽,所以老師一定要給他們申訴的權利和機會。不幸的是,在實踐中老師往往武斷地根據學生成績不好就忽略了他的其他優勢智能,很容易把人看死。
2.以毒攻毒,創造機會。在傳統的評價制度下暫時落后的學生往往更需要成功的體驗,更需要證明自己,更需要體現自己的價值,更需要尊重和信任。最好的做法是創造機會,提供環境,發展每個學生的優勢智能,給他們適度的壓力,使壓力變成動力。如身體運動智能發達,貪玩的學生可以讓他當體育委員,教師幫助、鼓勵他獲得成功。在學生悅納自己、重拾自信以后,再引導他把這種信念、情感向學習等方面遷移。這樣做,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美)霍華德·加德納(HowardGardner)著.多元智能[M].新華出版社,2004
[2]戰秉聚.多元智能理論及其對素質教育的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3
[3]陳海燕.借鑒多元智能理論的學生評價研究[D].寧波大學,2008
[4](美)加德納.智能的結構[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