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瀅 李楠楠 崔越凱 鄭淑敏

【摘要】在醫療實踐中,醫學人文素養在醫患關系間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增強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素質,各大醫科院校也在不斷深化思政教學改革,強化醫學人文輸出。隨著科技發展,網絡思政逐漸興起,并在新冠疫情爆發后迅速普及,充分承擔起醫學人文教學的重任。為研究網絡思政教育在醫學生醫學人文素養培養方面的效果及發展潛力,對溫州某醫科大學部分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為實現網絡思政提高醫學生醫學人文素養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網絡思政? 人文素養? 醫學生
【基金項目】2020年溫州醫科大學本專科學生科研立項資助課題(wyx2020102032)。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2-0191-02
國家發展以來,思政課一直是幫助高校學子樹立正確三觀的重要課程,對學生的人文品質發展具有積極影響。 隨著醫患關系不斷激烈復雜地演變,各醫學院校也更加重視并不斷加強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其中,思政教育在提高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素養方面占據重要地位[1]。當下互聯網高度發達,思政教育與網絡新媒體相結合,網絡思政教育應運而生[2]。網絡影響著醫學生的身心發展和道德觀念,網絡思政立足科技優勢,開通了傳統思政教育內容的線上傳播路徑,有效提高了醫學類院校思政教育的及時性、生動性和多樣性。特別在新冠疫情爆發后,白衣天使的奉獻精神、全身心救治病人的醫德情懷,通過網絡思政得以更好地傳達,為醫學生樹立起學習的榜樣[3]。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于2021年2月對溫州某醫科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設對象——大學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在校生進行隨機問卷調查,一共收到有效問卷316份。用SPSS 22.0進行多重響應分析、卡方檢驗等統計學分析。
二、統計結果
1.醫學生對網絡思政的認知情況
90%以上的被調查者能正確選擇思政教育的內容范疇,82.91%同學經歷過線上思政上課。醫學生們基于當前對網絡思政的了解情況,對其應具備的特點進行了選擇,95.9%的同學認為教學內容要豐富有趣,93.0%的同學認為教學方式應該多樣化,另有92.1%和90.8%的同學認為課堂互動方式要靈活、語言應有親和性。
2.網絡思政與傳統線下思政對醫學人文素養的培養效果比較
卡方檢驗分析得到,就醫學人文素養的提高而言,網絡思政與傳統思政教育發揮的作用相當,兩者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P >0.05)。
在網絡思政教育與傳統線下思政教育的利弊比較中,在提升醫學人文素養方面,95.6%的學生認為網絡思政更加靈活自主,76.3%的學生認為網絡思政的形式多樣,更豐富,72.2%的學生認為網絡思政教育比傳統線下思政接受的信息更多更廣。但也有69.9%的學生認為線上思政課堂缺少學習氛圍,59.5%的學生認為網絡思政有更多缺席或不認真聽課的現象,此外,線上的師生互動也有所減少。
3.不同形式的網絡思政對醫學人文素養培養的貢獻情況
讓醫學生對提升醫學人文素養的不同方式進行排序,得到最后的平均綜合得分,得分越高,表示該方式在醫學生心中對提升醫學人文素養的貢獻越大。結果如表1所示,可見目前各種形式的網絡思政在醫學人文素養提升方面發揮的效果還有待提高。
三、網絡思政提升醫學生醫學人文素養的對策和建議 2020年春節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后,黨中央就重點提出了疫情防控期間,要切實辦好網上思政課的號召。在互聯網介入思政教育的大背景下,線上直播、錄播,短視頻等網絡思政學習漸漸占據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部分,也預示著網絡思政在醫學人文素養培養方面的機遇和挑戰。
1.豐富網絡思政有關醫學人文的內容理念
網絡思政本質是思政教育,其內容理念與傳統思政教育一脈相承,而新媒體加持的網絡思政作為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將承擔起思政教育與時俱進的發展重擔,開辟思政育人的網絡陣地。為有效提高醫學生的醫學人文水平,網絡思政要在繼承傳統思政育人理念的基礎上,突出醫學人文元素,整體內容要兼具學理性和政治性、理論性和實踐性[4],借助互聯網的便捷和信息多元化,客觀呈現當前行業發展趨勢,列舉實時發生的醫患糾紛和醫生故事等,分析并引導醫學生對人文素養的事實感知和內涵領悟。當下網絡信息高度發達,有關醫學人文的新型觀念層出不窮,沖擊不斷,對于這些價值理念,新時代的網絡思政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給予學生積極的價值引導,豐富在醫學生醫學人文素養教育方面的核心內涵。
2.打造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及線上平臺
網絡思政對醫學人文素養提升的良性可持續發展,有賴于專業化的師資團隊和線上平臺。由于針對的是醫學專業類學生,授課教師除了專業的思政教育資質外,還應具備相應的醫學人文知識——了解醫學生未來發展概況,熟悉他們可能存在的人文困惑等。因此,需要對醫學類院校思政教師進行專門的醫學人文素養培訓,提高教育一線的醫學人文綜合素質,保障教學的針對性和高效性。同時,思政教師語言的趣味性和親和力,互動方式的靈活性以及授課內容的醫學相關性亦可為網絡思政課堂增色不少。醫學類院校在選擇或構建學校的思政教育線上平臺時,理應考慮平臺的人文素養教育信息和資源的充分程度,選擇或打造人文資源豐富的醫學專業類平臺,助力思政教師授課手段的多樣化和輿論引導的有效性。
3.創新完善醫學院校的網絡思政體系
網絡思政教育體系的創新與完善有助于醫學人文素養的培養。線上思政課作為醫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應發揮網絡思政培養醫學人文素養的帶領作用,聯合線上年級大會、線上團課黨課、線上思政論壇等其它形式的網絡思政,彼此側重有致,相輔相成,推動網絡思政教育體系的構建。支持創新發展,重視網絡思政新模式的開發和靈活組合,例如疫情期間連接全國高校學生的網絡思政公開課,創新式地分享了高校思政教育資源;各醫學類院校可將其與學校常規的線上思政課有機結合,填補本校思政教學的短板空缺。鼓勵開展有關網絡思政和醫學人文素養的系列研究,探索更多網絡思政教學模式,優化完善網絡思政教育體系。
四、結語
擁有與傳統線下思政相當的教學效果,網絡思政已成為新時代特別是新冠疫情特殊時期的重要思政教育形式之一。醫學生們通過便捷的互聯網絡隨時、隨地、多方式地接受思想政治洗禮,提高自身的醫學人文水平。未來,醫學類院校的網絡思政教育在內容理念、教師教學、內部體系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改革發展,實現醫學人文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孔敏.課程思政視域下的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初探[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9,31(5):66-68+91.
[2]張九海,喻潔. 高校網絡評論員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2011(7):170-175.
[3]劉瀅.網絡時代加強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2):9-10.
[4]中國政府網.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2019-03-18.
作者簡介:
胡瀅(2001年-),女,漢族,溫州醫科大學在讀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鄭淑敏(1991年-),女,漢族,杭州醫學院助教,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