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燕
【摘要】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一樣,都是思政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的開展情況,直接影響到思政課的教學效果。但是受場地難覓、經費緊張、組織困難、過程難控、效果難評等因素的影響,很多高校的實踐教學開展不盡如人意。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之下,構建“主題體驗、協同育人”的實踐教學模式,積極探索“主題體驗、協同育人”的實踐教學方法,能有效破解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困境,大大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思政課? 主題體驗? 協同育人? 實踐教學方法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2016年度重點課題“高職思政課‘主題體驗、協同育人’實踐教學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6GA074。
【中圖分類號】G71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8-0059-02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飛速發展,高職院校學生數量逐年增長,為國家和社會輸送著各類技能型人才。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思政課實踐教學是思政課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為了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效果,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總結提煉出了“主題體驗、協同育人”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方法,并在我校予以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現狀
大學生需要理論的滋養,更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化知識為力量,增強貢獻社會的能力、本領和擔當。很多高職院校將思政課實踐教學納入教學計劃,和思政課理論教學一起,發揮著培養德才兼備優秀人才的重要作用,但實際執行效果不盡如人意,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境。主要問題:第一,場地有限,不能為所有大學生提供實踐教學的機會,有的高職院校只從學生中抽取一部分代表參加實踐教學;第二,經費不足,實踐教學得不到充分保障,很多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通常是社會調查、紅色參觀等簡單形式;第三,學校管理和重視不夠,不能為實踐教學提供足夠的政策支持;第四,實踐教學組織不規范、與實際脫節;第五,實踐教學的開展過程存在安全隱患。
二、思政課“主題體驗、協同育人”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一)“主題體驗、協同育人”實踐教學能有效破解傳統實踐教學困境
大多數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傳統做法主要是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參觀革命紀念館、紅色教育基地、博物館、廣大農村、廠礦企業等等,這種形式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感,但是不能從根本上破解思政課實踐教學所處的困境。很多高職院校沒有形成教務、學工、教學單位等多方聯動的體系,實踐教學比較隨機和隨意,存在實踐基地不足、實踐經費短缺等問題,還要考慮成千上萬的學生安全、活動組織的各種困難。
我校思政課“主題體驗、協同育人”的實踐教學方式應運而生,能有效克服傳統實踐教學的困境和難題。首先,按照課堂實踐教學、校園實踐教學、校外實踐教學確定不同的實踐主題,然后組織相應的實踐教學活動。其次,我校通過校企合作,提出了“雙掛牌、雙基地”理念,即學校在企業掛牌,成立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和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企業在學校掛牌,成立人才培養基地和員工培訓基地。[1]再次,通過學校領導和協調機制,充分調動實習實訓基地和企業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專業實習實訓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實習實訓專業指導的同時,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雙管齊下,協同育人。
(二)“主題體驗、協同育人”實踐教學有利于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主題體驗、協同育人”實踐教學中的“雙掛牌、雙基地”理念,充分利用專業實習實訓基地,讓學生在完成專業實習實訓的同時,順利完成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任務,打造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實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2]
(三)“主題體驗、協同育人”實踐教學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重要途徑
“主題體驗、協同育人”實踐教學是大學生了解社會、融入社會的重要途徑。通過“主題體驗、協同育人”實踐教學,能讓學生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在實踐活動的參與和體驗中,鍛煉動手能力、主動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等等。通過“主題體驗、協同育人”實踐教學,能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國的過去和現在,更好地展望未來。通過“主題體驗、協同育人”實踐教學,能讓學生感受到自身擔負的歷史使命與責任,從而更加努力地學習,志存高遠,更加精神飽滿地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和發展。通過“主題體驗、協同育人”實踐教學,能讓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鍛煉,并在學校與社會之間架起一座連通的橋梁,讓學生順利地走向社會。
三、思政課“主題體驗、協同育人”實踐教學的方法
(一)“主題體驗式”實踐教學方法
“主題體驗式”實踐教學是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塊,設計好若干個教學主題,每個教學主題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開展具體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激情和探究精神,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社會活動能力、主動與他人合作的能力等,從而取得更好的實際教學效果。
1.課堂實踐教學。將不同的課程設置成不同的教學模塊,就每個教學模塊分別設計不同的教學專題以及與之對應的“主題體驗式”項目活動,以任務驅動為導向,充分發動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比如《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根據教學大綱,可以將教學內容分成三個教學模塊: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并以此為依據設置不同的教學專題,開展不同的實踐教學活動[3],如進行誠信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開展“我是環保小衛士”“傳遞快樂”活動,開展專題討論、主題演講、電影觀看與討論、微電影拍攝與展示、班級辯論賽、民法典知識競賽、模擬法庭等活動,要求學生全員參與。
2.校園實踐教學。充分利用學生社團和校團委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實踐活動,將思政課堂延伸到廣闊的大學校園中。舉辦“創業大賽”“奮斗的青春最美麗演講比賽”“書法比賽”“改革開放成就展”“網絡安全漫畫大賽”“講身邊的抗疫故事”“學民法典,做懂法人”“大學生科技文化節”“寢室文化節”“校園十大歌手比賽”等校園文化活動,鼓勵廣大學生積極參與,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思想道德素養。[4]
3.校外實踐教學。校外實踐教學,根據設定的實踐教學主題,以企業、農村、工廠、紅色教育基地等為依托,開展參觀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博物館、革命紀念館、紅色教育基地、“三下鄉”、“四進社區”等社會實踐活動,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深入了解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與責任感,激發創新動力。思政課教師對學生的實踐活動和成果進行評價,按設定的比例計入思政課考核總成績。
(二)“雙掛牌、雙基地”實踐教學方法
“雙掛牌、雙基地”實踐教學,是校企合作、協同育人非常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
1.建立由學校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協調共管的實踐教學工作機制。[5]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專業實習實訓高度融合的“雙掛牌、雙基地”實踐教學活動,涉及教務處、學工處、思政課部、校團委、各二級學院、實訓中心、各實訓基地等眾多部門,工作關系復雜,必然會有很多問題需要協調處理。學校黨委要統一領導,明確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協調好各種關系,團結合作,確保“雙掛牌、雙基地”實踐教學的順利實施。[6]
2.校企共建,齊抓共管思政課實踐教學。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本校的師資力量(包括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輔導員和行政管理人員),通過網絡、電話和定期走訪等各種方式加強對校外實習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外,高職院校也可以聘請來自校企合作企業、實訓基地企業的一線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作為校外兼職指導教師,在對大學生進行業務能力指導的同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3.為“雙掛牌、雙基地”實踐教學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各高職院校要嚴格按照中央16號文件精神和《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暫行)》的要求,按每生每年不低于15元的標準提取專項經費,為“雙掛牌、雙基地”實踐教學提供良好的資金保障[6];充分利用各種平臺,給思政課教師提供各種學習和培訓的機會,不斷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加強與合作企業的溝通,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實訓與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立風險防范機制,明確各方責任,確保學生在實習實訓和實踐教學期間的安全。[7]
4.完善考評制度,多交流實踐教學經驗。建立多元化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考評制度,對學生實踐教學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思政課教師負責收集學生提交的實踐教學系列表格和成果,并進行評分和考核,納入思政課總成績。在教師和學生中間分別舉行思政課實踐教學交流會,分享經驗,展示成果,交流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推進和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
(三)網絡與虛擬仿真實踐教學方法
合理利用微信、微博、短視頻平臺、智慧課堂、慕課平臺、微信公眾平臺等網絡載體和虛擬仿真實訓技術,努力探索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新途徑。利用網絡在師生間建立交流共享平臺,共同探討在實踐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分享成功的經驗,促進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游金梅,夏勇子.“雙掛牌、雙基地”校企合作交通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探索[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2):81-84.
[2]馬斌.基于社會生活過程的高職公共基礎課程體系的構建[J].職教論壇,2010(30):42-45,
[3]張夢.論生活化教學在高職思政課堂上的應用[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3):80-82.
[4]王曉藝.多種措施并舉,加強學風建設[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8(6):85-86.
[5]莊海龍.新時期高校紅色文化育人研究[D].揚州大學,2018.
[6]韋文榮.高職院校思政課“雙基地”實踐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高教論壇,2014(4):117-119.
[7]韋文榮.“雙基地”實踐教學: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方法創新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5(10):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