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利華
【摘要】在學生階段,同學們都還處于人生中的發展階段,沒有形成健全的人格。人生觀、價值觀還不夠成熟,在學校所受的教育,對于他們以后發展來說奠定了基礎。所以需要加強對于學生的教育管理,重視對于學生的思政課程培養,加強思政教育。教育并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各個維度,共同促進對學生的教育。思政教育管理是十分有必要性的,要想成才必須先成人,思政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基礎,當他掌握了越來越豐富的知識以后,獲得了更多的技能以后,如何將這些技能運用到正確的地方去,就取決于他們的個人品德。同時堅定的理想信念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顧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在校園特色文化建設中融入思政教育。
【關鍵詞】校園建設? 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3-0043-02
一、引言
學生可能會受到一些不良誘惑,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導,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而不誤入歧途,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黨史教育,構建優秀的班集體,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教師來說,不能只重視學生在成績方面的提升,也要注重素質教育,培養他們的思政品格。通過回望歷史的道路,可以找準前進的方向。在建黨一百周年之時,教師也應該帶領學生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終。可以帶領學生通過回顧革命歷史,繼承革命傳統,傳承這些紅色基因,與學生的未來發展相結合。
二、課程思政與課程體系構建主體的教育策略
(一)引導多于教導。學生的自律意識還比較薄弱,所以肯定是需要老師對他們的學習進行督促,但是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很多教師過于嚴格,更注重學生盡快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而對于學生的心理狀態關心不夠。學生大多有一定的叛逆意識,如果對他們一味地嚴格要求,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所以我們要引導多于教導,積極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從被動完成任務走向主動完成任務。讓他們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有自我約束力,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思政課程的學習當中。
(二)將教學融入實際。道德與法治和我們的實際生活關聯是比較緊密的,我們可以將教材中的案例與實際生活中的案例相結合,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理解。[1]比如說在學習《弘揚優秀家風》這一課題時,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學生說出一條自己認為自己家庭中優良家風。然后讓他們相互學習每個人家庭中優良的家風。這樣不僅僅有助于他們對于家風的理解,也有助于他們對于優良家風的了解,讓他們對于優良的家風印象更為深刻,從而達到更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利用多樣性方法展現教學內容。在新形勢下,多媒體教育十分普遍,對道德與法治課堂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教學內容,往往視頻圖片會比文字更有直觀性,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視頻和圖片也讓他們更加投入,可以讓他們更快地理解。教師需要合理地將多媒體手段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去。通過多媒體的方法來展示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參與度更高。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對于教學效果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四)組織實踐性活動。要想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不僅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同時也要讓他們徹底地對知識精心理解。[2]組織實踐性活動是讓他們加深對于知識理解一個有效的途徑。作為課堂教育的引領者,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有關的實踐性活動,比如說紅色主題活動,組織學生參觀抗戰紀念館,這有利于他們理解思政教育的內涵。
(五)加強家長與學校的合作。學校對于學生的教育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家庭對于學生的成長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班主任要積極構建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橋梁。針對學生在家和在校的表現制定相應的培養計劃。除去學校的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還應該與家長溝通,讓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如說讓家長也要培養孩子的思政觀念,從而有效地促進學校對于學生進行思政教育。
(六)與時俱進構建思政教育課堂體系。在學生階段接受到有效性的教育,接受到高水平的教育,對于他們人生發展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事。教師需要通過一些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提高課堂參與度,提升課堂有效性。并且道德與法治建設是一個人一生的修為。我們需要積極地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將思政教育與當下時事熱點相結合,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有助于讓他們做一個遵紀守法,樹立誠信意識,對自己有底線要求的人。
(七)注重勞動教育。教師需要培養他們的勞動意識,讓他們知道勞動成果的珍貴,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并且從勞動中體驗樂趣,讓他們感受到勞動的魅力。
勞動教育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師的精心教育和家長的積極配合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讓勞動成就最美人生。
(八)教學中注重適時引導和教育學生如何做人。要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加入思政課程相關內容,通過適時引導來教育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會如何做人。[3]比如在數學課堂的開學第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明確數學課堂中思政課程的教學目的,讓學生對相關思政學習內容充分重視,切實深入學習。同時在數學課上還可以結合古今數學家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促進數學課堂的課程思政。在教授數列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向學生介紹數學家劉衡的割圓術,早在魏晉時代,劉衡就利用簡單的極限思想,通過對圓進行不斷的切割,計算圓的面積和圓周率。再到后來南北朝時期的時候,祖沖之又進一步提高了圓周率的精確率,這項研究成果領先了西方一千多年,可以結合這些事跡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對他們進行相關思政課程教育。
三、校園特色文化建設中主體教學內容
(一)堅定信念。首先要堅定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紅色基因不能改變了,改變了就變了質。通過回顧以往的革命歷史,會發現如今的太平盛世是用革命先輩們的鮮血換來的。要讓學生樹立堅定的信仰,讓黨的事業血脈永續,傳承紅色基因。要讓學生記得自己身上擔負的歷史責任。在過去的革命事業中,有過很多艱難困阻,而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支撐先輩們不斷奮斗的精神力量。如今作為新一代中國青年,學生也要堅定理想信念,找到自己的精神力量源泉,支撐他們不斷前進。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對于其發展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常說看待事物要有長遠的目光,而堅定的理想信念對于提高一個人思想境界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求真務實。繼承求真務實的優良傳統。如今的事業都是先輩們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任何偉大的事業都需要腳踏實地的奮斗,新一代中國青年需要繼承求真務實的優良傳統。在生活實際中,不能好高騖遠,只幻想自己可以擁有什么,而不去做出努力,那么永遠是空想,而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理想。學生需要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的規劃。如今是和平年代,不需要上戰場打仗,但是身為學生來說,學習崗位就是自己的戰場。要引導學生不畏艱難,尋找攻克問題的方法,這有助于提高他們自身的品德修養,擔負起他們自身的歷史責任。
(三)修身立德。一個人要想成才,他首先需要成[4]人,只有以高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才能夠不被貪欲蒙蔽頭腦,做到取舍有度,從而不會在以后的工作中犯下巨大的失誤,做到清正廉潔,一身正氣。要從他們的學生時代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為以后他們走向社會打下基礎。同時,一個人的思想境界也會影響一個人的道德標準。擁有比較高的思想境界的人,就會有比較高的道德標準,從而用較高的道德標準去約束自己的行為,時代在不斷變化,國家形勢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國際形勢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只有解放思想,放眼看世界而不拘泥于自己的小天地里。才能夠將事業建設做到與時俱進,與國家發展相匹配。如果墨守成規,故步自封,那么所做的努力可能會與時代脫軌。所以也要拓寬學生的眼界,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
(四)擔負責任。在建黨百年之際,回顧中國共產黨的黨史。在過去的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統籌推進黨的各項工作建設。當時的發展歷程并不只是一帆風順的,在發展歷程中也遭受過許多的挫折,但是中國共產黨人不畏艱難,不懼艱險,奮發拼搏。不會被困難打倒,反而可以從困難中汲取經驗,不斷完善,不斷改革。推動中國共產黨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如今,國際形勢還較為嚴峻,國家發展面臨著很多嚴峻的考驗。學生要立足于四史,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找準方法。危機往往也與機遇并存,面對危機的時候,不能膽怯,要積極地尋找突破口。破解危機,抓住機遇。在學習思政課程的同時,獲得自己的感悟與看法,汲取力量和經驗。堅持建設馬克思主義,要堅持學習,學會思考,不斷努力,并且加以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而不斷努力,肩負起身上新一代中國青年的責任。
四、結語
結合上文所述,學生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所受的教育,對以后的發展來說奠定了基礎。所以需要加強對學生思政課程的教育管理,在校園特色文化建設中融入思政教育,重視對于學生的思政教育培養,并且要加強黨史教育,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為他們走向社會工作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7)
[2]孫劍斐.中職數學文化基礎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的探索[J].教育理論,2019(9).
[3]李國娟.課程思政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關鍵環節[J].中國高等教育,2017(3).
[4]康芬.淺論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對策[I].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