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尤其是初中地理學科,教師要結合自身學科特點,加強授課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發揮地理實驗教學的效果,積極調整相應的評價方式,為構建高效課堂創造良好的條件?;诖耍疚膹奶岣咴u價體系的實用性和有助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兩方面,分析了在初中地理實驗教學中應用表現性評價的注意事項以及實施表現性評價的有效策略,希望給一線初中地理教師實驗教學提供理論幫助,將表現性評價科學應用在地理課堂上,有效提高地理教學的課堂質量,促進學生構建地理學科思維,提高自身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表現性評價? 初中地理? 實驗教學? 具體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5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2-0105-02
一、在初中地理實驗教學中應用表現性評價的意義
(一)提高評價體系的實用性
評價體系的實用性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地理實驗課堂上地理教師能夠采取科學的評價方式,對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表現等進行綜合的考查,那么就能給予學生更為科學的指導,促進其朝著更加正確的方向努力。為此地理教師曾通過各種有效舉措提高評價體系的實用性,但就目前來看并未達到預想的效果。而表現性評價的運用則可以明顯改變這種狀況。
表現性評價不僅注重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看其是否已經掌握相應的地理學科中的知識,更加關注其是否能將相應知識學以致用,即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同時,表現性評價還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看其在實際運用相關地理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素養。而為了完成對學生的表現性評價,學校與教師都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以便能夠設計出相對詳細的評價任務、評價標準、評價規則等等,這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評價體系的實用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對于學生以及學生對于自身不足的了解都是相對全面的,這有助于教師做出科學的指導促進學生朝著更為正確的方向努力,也有助于學生做出科學的改進從而提升自己學習地理實驗的效果[1]。
(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
學習能力是學生學習的素質基礎,是學生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重要動力。近些年,我國做出教育改革引進新的教學理論,最根本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他們成為中國建設所需要的棟梁之材。比如提倡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等。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些理論多半都是浮于表面,而沒有落到實處,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只是簡單地對課堂效果進行整體性評價,忽略了學生個體的課堂表現力。地理學科有其自身的學科特點,地域性和空間性較為抽象,如果沒有生動的課堂評價,很難勾起學生的學習動力。
表現性評價的實施可以有效改善這種情況。此前,學習地理學科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應試,教師在授課時更注重對地理書本上的知識進行講解,日常教學偏重于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相關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于地理的學習始終停留在背誦層面,對于相應的地理知識只是用于答題,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這樣導致學生地理學科思維受到很大限制。在表現性評價模式下,學生則需要在教師適當的支持下,通過自身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去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收集資料、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等能力都會得到有效的培養與強化,這對于提高他們學習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2]。
二、在初中地理實驗教學中應用表現性評價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課前設計
1.首先,設計科學的表現性評價目標
制定科學的表現性目標是實施表現性評價方式的第一步。如果在初中地理實驗教學的課堂上,地理教師都沒有科學的目標,那么又怎么能對學生的態度與表現等進行正確評價呢?因此,制定科學的表現性目標是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它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表現性評價的實施效果。
在制定平評價目標時,地理教師要在深刻把握學生基礎的上,根據新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實驗類型等因素,對于學生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與情感態度目標進行科學的設計,力圖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積極性,促進其以自覺主動的態度參與到地理實驗教學活動中,為日后獲得良好的地理知識基礎與技能創造有利的條件。
比如在學習《地形圖的判讀》時,這一節課的重點是要求學生能夠在等高線地圖上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巧,識別山峰、山谷等地形。從課程標準中可以看出,這節課主要是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即他是否能做到學以致用,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難題。為了更好地完成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利用現有手段組織學生開展“動手制作”活動,比如利用泡沫塑料等制作出地圖的模型,然后讓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一一標注。因此,地理教師可以將這節課設置成地形模型制作的實驗課程,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如下目標:
知識目標:學生要能在地圖模型上識別出地形的主要組成部分,并且能用自己的話描述出地形的特點。
能力目標:學生要能利用教師所提供的簡易材料(例如海綿、橡皮泥)等,制作出地圖模型,從而實現從平面圖到立體模型的良好轉變;在向眾人展示自己所制作的作品時,學生要能夠向眾人準確指出地圖模型上的不同部分,并且能準確描述出其特點。
情感目標:學生在進行地理實驗學習中能夠積極參與小組模型制作,并對學習地理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2.其次,設置更為科學的表現性評價任務
所謂科學的表現性任務,主要是針對學生的。換言之,教師所設置的任務是學生伸伸手就能完成的任務,符合其心理特征,符合其實際情況。如果教師所設置的表現性任務過于簡單,那就不能檢測出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如果教師所設置的表現性任務過于困難,那么就會促使學生形成畏難心理,這非常不利于地理實驗教學的高效開展。
以上述的《地形圖的判讀》為例。如果學生根本就不知道山峰的等高線是什么,教師就直接開展地理實驗教學,那么其效果必定是不好的。表現性評價的任務,是在學生學習地理知識中擔當梯子的作用。換言之,學生通過完成表現性評價的任務,不論是地理基礎知識還是地理實踐技巧都能獲得有效的提升,以便能夠為日后學習更多知識理論奠定牢固的基礎。因此,在制定表現性評價的任務時,教師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切忌生搬硬套。
3.最后,創設科學的表現性評價規則
表現性評價標準是隨著評價目標與評價任務而改變的。不同的評價目標,不同類型的評價任務,需要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才能讓表現性評價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從而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影響。當前常用的評分記錄工具有等級量表等等,在應用的過程中,地理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等進行科學的選擇。比如,如果在初中地理實驗中,教師只是想簡單評價學生對于某項地理實驗等是否清楚,而不關心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具體表現,那么可以使用檢核表。如果教師想深入評價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狀態、與人合作的能力等等,則可以采取等級量表與評分規則。隨著教學質量的提升,這種表現性評價方式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在使用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與教學目標等,進行適當的借鑒,從而促使其符合自己檢測的目標。
(二)實施階段
為保障表現性評價在初中地理實驗教學中得以順利地實施,地理教師在實施之前需要向學生講述表現性評價開展的目標、任務與規則,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地配合,從而促使表現性評價的作用得以充分的發揮。在組織學生進行地理實驗時,教師要全面觀察學生的表現,并以此為依據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期間部分學生由于緊張、焦慮等情緒可能會頻頻出現錯誤,最終影響他們進行地理實驗的積極性,對此教師需要在保持高度理解的基礎上給予其科學的指導。
此外,在地理課堂上,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評價規則進行自我測評,以便他們能夠意識到自己在實施地理實驗過程中的不足,并進行積極的改進與完善,為日后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創造良好的條件??傊诒憩F性評價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以地理實驗為媒介促進學生的交流與共享,以便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
(三)課后階段
地理實驗完畢以后,教師還要做課后總結,即準確記錄自己對于表現性評價結果進行分析的過程,并對于自身在教學中的表現進行總結與反思,明確自身在實施表現性評價方式方面的優勢與劣勢,從而找到努力與改進的方向。其次,地理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表現,對于以后的教學方案進行科學的調整與優化,以便表現性的評價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3]。
三、結語
表現性評價在初中地理實驗教學中應用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這既是提高地理實驗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獲得有效提升的關鍵措施,又是落實教書育人的高效途徑。作為地理實驗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地理教師要深刻意識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各種有效舉措對表現性評價的目標、任務與規則進行科學的設計,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此外,還需要對自身對于表現性評價應用的優勢與劣勢進行及時的總結,以便能夠為今后的發展明確目標與方向,從而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創造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侯海林.表現性評價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17(2):89.
[2]李聰蘭.表現性評價在初中地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9(11):244.
[3]李健.將表現性評價融入初中課堂深度學習[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11):10-12.
作者簡介:
李娜(1982年-),女,漢族,山東博興人,中學一級教師,碩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地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