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清



【課題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規劃課題《構建教研生態圈:農村小學“123”教研樣態的新研究》(課題編號:FJJKXB20-1205)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5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5-0019-02
《構建教研生態圈:農村小學“123”教研樣態的新研究》是我校2020年度立項的省級課題。旨在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改變農村教研中走過場的通病,摸索出一條適合農村小學教研的道路,讓學校在教研過程中,教而有法,研而有效,全面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明晰概念定深化
在課題《構建教研生態圈:農村小學“123”教研樣態的新研究》這一題目中,緊扣 “‘123教研樣態”“教研生態圈”兩個關鍵詞。
(一)“‘123教研樣態”概念建構
“1”指的是教學中的一個問題。
具體闡述:
它可以是來源學生的疑惑,也可以是來自教師的教學思考,學校根據自身特點精準定位問題方向,把握準問題脈絡,分清層次,理清順序,構建校本問題。
為更好開展課題活動,正確認識學生存在的各種問題,各課題組成員認真整理,對問題進行細化分類,針對性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研究策略:
“2”是解決問題的兩種策略。
具體闡述:
一是針對實際教學中的問題,分析其問題的來源,依托尋找理論,教師針對性地進行研討,加深對問題本質的認識,對問題形成原因產生共同的認知,多渠道獲得理論上的支持,用理論引領教師前行、用理論提升學校內涵。
二是在理論學習研討,提高理論認識的基礎上,以理論指導實踐,有策略地解決各種問題,用理論反哺實際教學,讓教師在課堂的實踐中更有策略性、針對性,尤其是對課例的研究,從而在課堂實踐中提高理性認識,總結出適合農村教研的策略方法,完成個別到一般的思維跨越,形成共識,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研究策略:
針對疑難提出問題,多方尋找理論支撐,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通過實踐活動解決問題。
“3”是指三種提升。
具體闡述:
一是學生在學習上的成長,用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學有所依。
二是教師在教學策略上的豐富,隨著理論認識水平的提升,教師在解決問題方式上越來越多樣化,這也間接促進了個人教研能力的提升,為學校培養了中堅力量。
三指的是學校教研扎實開展,完善教學研討機制,創設濃厚的教研氛圍,培養共同協作的精神,切實提升了教師團隊間合作的實效性,制定出可行性方案,并構成系列,形成學校教研特色,加以推廣。
(二)“教研生態圈”概念解析
所謂“教研生態圈”就是建構適合農村學校教研的常態化制度,把學校、教研組、教師、學生及家長這樣因素通盤考慮,統一起來,促進之間良性循環,共同成長,共同收獲。
二、實效策略促深化
(一)提出問題的策略
1.重聯系,促遷移
準確把握問題的方向性,注重問題前后之間的聯系,強調結構嚴謹。抓住問題之間共通的要素,比如,相近的問題類型,相似的思考方式,只要找到知識之間的共通因素,利用遷移法,進行舉一反三,就能促進知識的有效遷移。由此可見,遷移法也是提出問題有效策略之一。
2.巧分解,抓本質
在數學診斷中,教師首先要有大局意識,抓住問題的主干,層層剖析,把一個大問題分解成若干小問題,重點解決關鍵點,作為突破口。提出問題要結合學生的認識特點和學生實際生活經驗等本質特征,把問題范圍縮小,化難為易。因此分解法也是問題處理的有效策略。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
1.歸類分解策略
問題的類型多樣繁雜,需要對問題進行細化歸類,認清問題的初始狀態和目標狀態,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問題收集整理,分類思考。把大目標轉化為小目標,抓住問題的本質分析,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策略,逐一解決。如果某一方案暫時行不通,就重新選擇方案,直到解決問題為止。不放任問題流逝。
2.前思后想策略
首先個人在參與問題研討前,先要預設好討論的問題,利用網絡、書籍等途徑查找相關資料,提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思考,只有個人先做足準備,才能更好地發揮教研組的集體作用。
然后在教研組中提出個人想法,發揮教研組中每個成員的骨干力量,集體研討,集思廣益,找到問題解決的突破口共同解決,提升問題策略內涵。
三、認知不足強深化
(一)改進問題提問策略
問題來源于教學實際,來源于學生的未解知識,困疑點,因此問題是課題研究的起始點。如何把問題進行細化、整理、歸納,能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因此,在今后的課題教研中,針對性地對問題進行分解,抓住不同類型問題之間的共通點,實施有效策略來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
解題解決問題是課題研究的目的所在。有計劃、分層次、有步驟合理地解決問題尤為重要。首先,在個人思考形成初步設想階段中,需要老師多看專業書籍,多查找相關知識,提升問題水平,提高自身涵養,來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其次,發揮教研組集體作用、集體力量。通過辨析、明理等方式,逐步剝離問題外在表面,抓住解決策略的實質,采用有效、可行、易操作的方法,提高解題策略水平。
(三)注重解決問題后反饋策略
問題的解決不是一步到位,而是要在不斷的精雕細琢中去完善。因此,要注重反饋收集從師生、教研組等多渠道的反饋信息,進行統盤整理分類,再把反饋信息重新回到個人、集體,進一步提高教師對問題本質的認識,同時也促進教師、教研組業務的整體水平提升。
四、有效定向穩深化
1.課題繼續做實做細,對照關鍵詞,把握方向,這深刻理解課題意義。在構建教研生態圈時,要站在全局性上進行思考,從人、物、資源等要素出發,綜合考慮,把教材、教法、學法、教師、同伴、學生和家長聯系起來。
2.繼續完善課題結構流程圖,在解決問題的中,要切實采用有效的、實用的方法開展活動,進行針對性地篩選,選擇適合本校的理論指導教研。
3.課題組成員要加強學習,提高個人素養,把課題研究自覺地轉化到日常教學中去,在教學實踐中解決問題。注意在日常教學中收集問題,分組羅列問題,分類細化,提取具有代表性、前瞻性的問題作為研究對象,問題要具有導向性,并且要注重整合問題以及問題的呈現方式,這樣更有利于教研的開展。
4.充分發揮教研組的功能,個人在參與教研前,先要預設好討論問題,利用集體研討,集思廣益,提取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個人先做足準備,才能更好地發揮教研組的集體作用,才有利于教研組的整體提升。同時教研組要發揮每個成員的骨干力量,分工明確到位,各施其責,分塊落實到人,利于課題高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