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成 尕藏才讓



【摘要】研究青海省少數民族數學教育情況,應用SPSS軟件對某校2015年各年級學生成績及部分學生后來就讀某高校數學專業的課程成績進行相關性分析,總結了不同類型學生在采取的教學模式下國家通用語言水平對數學成績的影響程度,提出了提高教學質量的建議。
【關鍵詞】藏漢雙語教學? 學科成績? 相關性分析
【基金項目】青海師范大學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qhnujy2019130)。
【中圖分類號】G75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6-0044-02
少數民族地區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傳承民族語言文化的特殊教學形式,承載著既要維護國家統一,又要促使各少數民族文化多元發展的使命。少數民族一方面要通過學習國家通用語言以達到順利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同時要通過學習本民族語言與文化從而較好地保留和傳承少數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青海省是少數民族聚集區,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全省常住人口607.82萬人,其中漢族占52.29%,藏族是該省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占全省總人口的24.40%。據2018年全省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省民族中小學534所,占全省中小學學校總數的48.50%。其中民族小學412所,占小學學校數的56.36%;民族中學122所,占普通中學學校數的32.97%。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少數民族學生718460人,占全省學生總數的58.94%。
實踐證明,青海省少數民族數學教育在普及義務教育、提高高考升學率、擴大高校畢業生就業面、培養具有現代科學知識的少數民族人才、保障文化傳承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
經過最近三十多年青海民族教育的實踐和不斷探索,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民族教育體系,掌握了民族教育基本的特殊規律,但是發展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解決。各個民族中學由于所處地域和文化發展水平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不同地區學生的國家通用語言水平有明顯差異。這就要求民族高校的教師需要加強教學研究,面對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合適的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一、研究設計
SPSS軟件的聚類分析是基于劃分的k-means 算法,首先隨機地選擇k個對象,每個對象代表一個簇的初始均值或中心。對剩余的每個對象,根據其與各個簇均值的距離,將它指派到最相似的簇.然后計算每個簇的新均值,這個過程不斷重復,直到準則函數收斂。
衡量變量之間相關程度的強弱,并用適當的統計指標表示出來,這個過程就是相關分析。采用二元相關統計量常用的是皮爾森積差相關系數(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二、抽樣過程
青海省某縣民族中學是初級中學,是海南州某民族高級中學重要的生源地。海南州某民族高級中學學生的升學渠道之一是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數學系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是國家特色本科專業,經過三十余年的努力與探索,該專業塑造了少數民族數學教育教學的新理念,構建了較成熟的數學教學新模式。
2015年通過實地調查研究,曾采集了青海省海南州某縣民族中學學生的期末考試各科成績。2019年調研了海南州某民族高級中學并采集期末考試成績。近期收集本系數學專業四屆海南州籍共113名大一學生有關課程的成績(抽樣課程是民族語言授課的一門專業基礎課)。
三、測量方法
將樣本的各科成績輸入SPSS軟件的變量表,應用菜單欄中的聚類分析和相關性分析命令,按數學成績將學生三個聚類(最終聚類中心是聚類1最高,聚類2中等,聚類3最低)得到一系列數據表格。
四、結果分析(Result analysis)
(一)聚類1相關性分析
表1顯示數學成績優秀的學生聚類中,數學成績與民族語文成績從九年級開始在 0.01 水平(雙側)上無顯著相關性;數學成績與漢語文成績從九年級開始在 0.05 水平(雙側)上無顯著相關性;民族語文與漢語文成績從七年級開始的中學階段在0.01 水平(雙側)上都是顯著相關的,到大一時無顯著相關性。
(二)聚類2相關性分析
表2顯示數學成績中等的聚類中,數學成績與民族語文成績從七年級開始的中學階段在 0.01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到大一時無顯著相關性;數學成績與漢語文成績在八年級、高二、大一在 0.01 水平(雙側)上無顯著相關性;民族語文與漢語文成績在高二階段無顯著相關的,在大一時負顯著相關。
(三)聚類3相關性分析
表3顯示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聚類中,數學成績與民族語文成績在初中階段和高二在0.01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到大一時負相關;數學成績與漢語文成績在初中階段是0.01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高二大一無顯著相關性;民族語文與漢語文成績在初中階段是0.01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高二無顯著相關性,大一負相關性。
結果一:樣本點學生半數以上的學生數學知識薄弱,成績較差。因為各階段聚類3樣本占比為初一39%、初二64%、初三51%、高二50%,并且各階段聚類1樣本占比僅為初一28%、初二13%、初三16%、高二14%。
結果二:樣本點數學成績好的中學生,從初三開始教學語言對學習不產生顯著影響。因為初三年級和高二年級民族語文成績與數學成績是無顯著相關性,民族語文成績與數學成績也無顯著相關性。
結果三:數學成績中等的學生,在中學階段教學語言對學習的影響是顯著的,因為在中學階段民族語文成績與數學成績是顯著相關的;此類學生在大學階段教學語言對學習不產生顯著影響,因為數學成績與藏語文成績不顯著相關。
結果四:數學成績差的學生,在中學階段教學語言對學習的影響是顯著的,因為在中學階段民族語文成績與數學成績是顯著相關的;此類學生在大學階段教學語言對學習不產生顯著影響,因為數學成績與民族語文成績負相關。
五、結論(Conclusion)
采用個案研究方法,在青海省少數民族地區選定一所初級中學,對學生學科成績進行數據分析,并跟蹤調查部分學生就讀的高中及大學的課程成績進行相關性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一方面5年前樣本點初中階段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對一半以上學生的數學學習沒有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另一方面跟蹤樣本點學校學生后續就讀的高二和大一階段學習情況,數學成績和漢語文成績無顯著相關性,數學成績和民族語文成績也無顯著相關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族教育事業得到黨和國家的更多關注和高度重視。國務院召開了第六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2019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理念,提出“要搞好民族地區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少數民族在學習好本民族語言的基礎上,只有通過雙語教育中國家通用語的學習,才能夠具備順利進入現代化社會的主觀條件,從而跨越文化上的障礙,獲得個人在社會上更大的發展空間,才能在現代化過程中處于同一起跑線,才能夠順利升學、就業。
參考文獻:
[1]王榮,尚瑪.青海藏區藏漢雙語教育發展現狀與展望[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年第四期.
[2]王天成,代欽.基于聚類的雙語背景下學科成績相關性研究 [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年第四期.
[3]虎技能,滕星.民族類中學藏漢雙語“一類模式”教師隊伍存在問題及歸因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5年第三期.
[4]才果.對青海藏族師范生教學語言興趣的調查研究 [J].民族教育研究,2001年第三期.
[5]梅瑞迪斯·高爾等.教育研究方法[M].徐文彬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
[6]張善鑫.雙語教學:理論困惑與現實難題中國民族教育[J].中國民族教育,2016年第四期.
[7]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M].人民出版社,2015年.
作者簡介:
王天成(1971年-),男,教授,研究方向為代數組合與密碼學、少數民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