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先標
【摘要】高考的主旨分成兩大類——宏觀主旨和微觀主旨。宏觀主旨分兩類——“愛國”和“今昔對比”。微觀主旨分六類:第一類人性,表達了作者對過度發展的現代化的憂慮,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美好的東西;第二類故鄉;第三類寫動物就是尊崇生命,寫人就敬仰人格;第四類自然美;第五類情感;第六類哲學,希望人們能夠盡早認識到物質的誘惑,能夠盡快地回到自己的心靈和內心世界。
【關鍵詞】宏觀主旨? 微觀主旨
【基金項目】2020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編號:JSZJ20071)。
【中圖分類號】G63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6-0131-02
閱讀的本質是認知輸入和信息吸收。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是教育的根基性工作。高考走向核心素養,高考試題的信息量增加,閱讀量增加意味著要求我們學生閱讀能力要增強,閱讀方法要掌握,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增強。高考閱讀題存在的首要問題是學生很多時候讀不懂文章,在高考中,如果看懂文章就能夠回答出文章的主旨。高考現代文文章的主旨,大部分都是在文章中倒數兩個自然段中出現的。因為高考的題目都有點難度,不可能像初中考試那樣簡單,第一自然段就直接把主旨告訴讀者了。很多時候,就算看了倒數兩個自然段,因為說的比較隱諱,所以還是看不出文章要說什么,但是高考是一個標準化的考試,它就不可能每年考的都不一樣,還是有規律可循的。
拿到一篇文章的基本步驟為:首先盡快把前部分的內容快速瀏覽完,把眼睛定格在文章倒數兩個自然段,就可以達到對文章主旨的迅速判斷。這就有必要通過大量的訓練,來培養大家迅速抓住文章主旨的能力。
將近幾年高考閱讀題的選文粗略概括為兩個:祖國我愛你;祖國你今天比過去好多了,今昔對比。只要是選拔性考試,文章不可能有太大的差異,文章的選擇是有據可循的。高考現代文的主旨分為宏觀主旨和微觀主旨,宏觀主旨比微觀主旨相對簡單。或者愛黨、愛國、愛人民,或者是祖國今天比過去好。
第一類“人性”。這兩年考的最重要、最多。大家千萬不要以為考試的時候,就把“人性”這兩個字寫到答案中就對了。
人性是什么?此時說的人性的本質不是“人性本善”之類的東西,而是讓自己得到全面的發展。每個人都想全面發展自己,可是大機器時代到來之后,我們都沒有辦法全面發展自己。在人發明機器之前,人是很累的。因為人沒有機器,人要自己種地,什么事都得自己干。而人在發明機器之后,基本上都是機器干,人不干了,好像我們是進步了。可是作家跟一般人不一樣,當大部分人都認為現代化不錯的時候,作家卻不一定這么認為。在大機器生產之前,一般的人都是全面發展自己,人自己種地,就鍛煉了自己的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自己挑水就鍛煉了自己的腰腹部肌肉,也鍛煉了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例如在機械化時代到來之前,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他不只是畫家,還是數學家、機械家、醫學家、化學家,是個全面發展的人。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越來越走向現代化了,越來越走向機械化了,越來越走向城市化了。我們確實應該不斷前進,可是在前進的過程中,我們其實丟掉了很多美好的東西,所以作家不斷的反思,越來越瘋狂發展的現代化(作家不反對現代化,反對的是過度的現代化)。所以,語文從來不是單純的語文問題,語文會關注社會的變化。
每一篇文章的具體情況不一樣,但是記住那些關鍵詞。個別閱讀能力比較差的同學,把這些關鍵詞重新組成一個新的句子就可以了。例如直接回答,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過度發展的現代化的不認同、批判、擔心或者憂慮,以及對傳統的那些東西的向往和追懷。
林清玄的《陽光的香味》,文章講的是作者林清玄,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來到臺灣的一個地方。這個時候正值臺灣稻子成熟的季節。林清玄說,哇!稻子真香啊。農夫說,這不是稻子的香味,這是陽光的香味。在那個時刻,那個農民說的話,根本不像農民應該說的。他儼然變成了一個哲學家。農民為什么變成這樣的?原因很簡單,倒數四個自然段,他跟林清玄的對話就明白了。顯然,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都市過度發展的那種深深的憂慮,和作者對農夫身上具備的那種自然的、充滿原始生命力量的由衷贊美——人性的主旨。
劉成章的《看麥熟》,作者在文中說,看到麥子熟了,陜西那個地方的勞動婦女身上還保留著一股非常純粹的美好的感情。文章的標準答案是: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陜西婦女身上具備的人性美由衷的贊嘆。
還可以從反面來概括主旨,《肖邦之夜》文中說北京這個城市現在彌漫的基本上都是搖滾樂、酒吧街的音樂了,再也聽不到像肖邦那樣的高雅的音樂了。文章的標準答案是:表達了作者對過度發展的城市化和城市喧囂的那種深深的憂慮。陜西婦女所謂的鄉土化和城市化中的北京的肖邦之間,兩者本質上都是人性的。
縱觀以上的例子,大量文章的主旨都統統指向“人性”這個主旨。“人性”的主旨分成正反兩面,一是對“對過度發展了這種東西”的批判,對現代化的批判;二是對一些東西的贊美,在農村,在充滿生命力的地方還保留了人性的美好。
第二類“故鄉”。北京卷是最愛考故鄉的。
牛漢的《綿綿土》,倒數兩個自然段。“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又厚又軟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夢到了我的故鄉,夢到了與母體一樣溫暖的我誕生在上面的綿綿土。”“我相信故鄉現在還有綿綿土,但孩子們多半不會再降生在綿綿土上了。我祝福他們。我寫的是半個世紀前的事,它是一個遠古的夢。但是我這個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對故鄉綿綿土的眷戀之情。原諒我這個癡愚的游子吧。”答案微觀主旨故鄉。
第三類“敬仰”。如果一篇文章的題目寫的是一個具體的動物,所有作家對于這些動物都表達了對他們生命的尊崇,簡稱尊崇生命。如果寫的是一個人,不管作家怎樣表達,一定落腳到對這個人人格的敬仰,簡稱敬仰人格。我們可以敬仰大量作家的人格,比如史鐵生、司馬遷。例如《高樹鳴蟬》,蟬是動物,頭腦中馬上浮現出四個字“尊重生命”。我們與蟬一起風餐露宿,蟬給了我們很多的精神等等,說通俗點,就是蟬作為一種生物,它在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中,卻不斷地唱響了對生命的禮贊。看倒數第二自然段就更明白了。
“不能因喜轉悲,來苛求這位每年拜訪我們的老朋友。還是拋開太多的擬人化因素,以科學精神看待蟬好了。恰如法布爾所說,四年泥土下的黑暗,一個月陽光下的歌唱,經歷了化蛹為蝶般的蟬是偉大的,它們完全值得尊敬,唱響的是對生命的禮贊。”所以寫的是動物,就是表達作者對動物生命的尊重。
高考現代文閱讀題,標準答案要求語言非常簡明、直接、明了,是不能用文學化的語言來表達的。高考現代文閱讀的文學文本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本身的語言特別優美,充滿哲理性。而這些文章的語言基本上是不能夠作為答案使用的。所以,高考現代文閱讀文學類文本,絕對不可以抄原文的句子作答。但是科技文閱讀,我們平時說的小說閱讀和實用類文本,語言簡明、直白,恰好可以用原文中的原句作答。例如馮驥才的《懷念老陸》,在迅速找出它是宏觀主旨還是微觀主旨,進而確定是宏觀主旨兩個中的哪一個,還是微觀主旨六個中的哪一個?文章開頭說:“近些天我常常想起老陸來,想起往日往事的那些難忘的片斷,還有他那張始終是溫和與寧靜的臉,一如江南的水鄉。”老陸的性格,好像江南的水鄉一樣。由此我們可以說江南水鄉所表現出來的正是作者對老陸性格的象征。當然,這跟文章的主旨沒有關系。
文章的倒數第二個自然段,講了一些老陸與作者之間的事情的回憶。文章最后說:“老陸去世那些天,提筆作畫,不覺間一連畫了三四幅水墨的江南水鄉。妻子看了,說你這幾幅江南水鄉意境很特別,靜得出奇,卻很靈動,似乎有一種綿綿的情味。我聽了一征,再一想,我明白了,我懷念老陸了。”
文章的主旨一定不是宏觀的,是微觀的。微觀一共有六個,用排除法就可以了。老陸是人,一定是對老陸人格的敬仰,也可以用原文中作為一個自然段的原話,表達了作者對老陸的懷念。
第四類“自然美”。題目是一個具體的景致或者是寫某個地方的風光,一定表達了作者對這個風光的贊嘆。例如張承志的《危險的生命》倒數兩個自然段:“或許,這個印象應該用畫或攝影作品記錄下來,再傳達給朋友和故鄉人,或許這種印象只是少數人才需要的。但是關于生命存在的處境問題,特別是關于生命、處境與美的問題,對今天的中國是急需的,至少我是這樣考慮的。”
“在黑鍋火山,除開那種金葉樹外沒有其他的生物存活下來。這偏激的證明一個觀點:美則生,失美則死。”好像有點晦澀難懂。既然金葉子樹在黑鍋火山,它又那么頑強地活下來,它們一定是充滿“生命力”。與金葉子樹相同的另外一系列的概念,胡楊林、彩色的荒漠、陽光古道,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充滿了生命力。
第五類情感。人的情感就是親情、友情、愛情幾種。例如,史鐵生的《合歡樹》,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那種愛,就是親情主旨。
第六類哲學。哲學跟前面講的“人性”很像。社會越來越喧囂,我們的生活,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中,物質誘惑太多了。所以,作家們不斷的告訴你,與物質誘惑相比,人的精神是更重要的,希望我們抵御外界的物質誘惑,回到自己的心靈世界。記住這幾個關鍵詞:“物質”和“精神”,“誘惑”跟“心靈”之間的關系。
熟悉在考試中經常出現的微觀主旨和宏觀主旨,把握住任何一篇文章。就算沒有完全看懂文章,也可以通過找倒數兩個自然段附近的文章內容,結合六個主旨類型,從一堆主旨中選一個或者兩個。
參考文獻:
[1]國家瑋.手把手教現代文閱讀[M].遼寧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