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潔平
【摘要】移動互聯網普及為新媒體平臺帶來廣闊的發展前景與發展空間,互聯網信息填滿大眾的學習與生活,徹底改變了現代人的閱讀方式與閱讀習慣。尤其在新課改背景下,微閱讀也對高中語文課程教學帶來了諸多影響,為更好地應對其對閱讀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高中語文教師應當科學應對互聯網時代發展為高中語文課程所帶來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微閱讀模式對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所帶來的影響,并且提出相應的融合策略,供廣大教育界同仁參考。
【關鍵詞】高中教育 ?語文課程 ?閱讀教學 ?微閱讀融合 ?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3;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0-0125-02
在微媒體時代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活動更加便利,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閱讀需求來合理分配學習時間,用閑散時間來完成閱讀任務,這無疑為高中語文課程教學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同時也對傳統語文教學帶來巨大沖擊。為適應微閱讀模式,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在教學環節積極引入微閱讀形式,科學開展語文教學模式改革,將微閱讀對高中語文課程教學帶來的挑戰轉化為發展動力與發展機遇,在提升語文課程教學效率的同時,也為學生自主意識發展、綜合素質發展提供助力。
一、微閱讀模式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當中的應用優勢分析
首先,微閱讀擁有極高的便利性,相較于傳統閱讀方式,新媒體平臺當中擁有極為廣闊的閱讀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各類經典文章,滿足學生個性化閱讀需求以及多元化閱讀需求。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普及之后,學生可以借助互聯網設備隨時隨地獲取微閱讀資料,突破傳統閱讀材料壁壘,可以結合教學材料當中的內容來展開自主探索,找出與主題相符的小說或者詩歌完成自主探索,拓寬自身知識儲備,滿足自身閱讀需求[1]。其次,微閱讀擁有更強的參與性以及可選擇空間,參與性可以使每位學生都將自身意識融入到閱讀環節展現出自身的所思、所想,與原作者展開互動交流。由此可見,微閱讀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環節具有諸多優勢,可以作為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助力[2]。
二、微閱讀對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所帶來的影響
微閱讀作為互聯網時代發展的產物,是一種有別于傳統閱讀模式的新型閱讀模式,由于與高中語文課程擁有諸多互通之處,因此隨著微閱讀模式的日漸深入,也對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活動帶來了諸多影響與沖擊。高中學生習慣用課余時間來展開自主閱讀,微閱讀的快捷信息與豐富信息,幫助學生拓寬思維與視野,感受閱讀樂趣。但同時也因微閱讀方式隨意性較大,而對高中語文課程教學帶來了諸多影響[3]。具體如下:首先,結合目前形勢分析,新媒體平臺發展使學生的閱讀習慣發生翻天覆地的轉變,學生雖然習慣于用碎片化時間展開閱讀,閱讀數量明顯增加,但閱讀深度不足,僅停留在表面形式,沒有對原文內容展開深度分析、深度探索,處于“囫圇吐棗”式閱讀。其次,微閱讀的另一個缺點就是無意義化或者稱作去價值化,更應該使我們認真思考閱讀的意義。微閱讀的到來,一定層面上對鼓勵大家閱讀是有效果的,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顯,因為微閱讀某種意義上助長了大家去讀無意義、無價值的信息和材料。不僅如此,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微閱讀雖然合理應用學生的閱讀時間,但是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效果不是很理想,需要高中語文教師科學引導學生,方可使學生在擁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可以對文章展開科學篩選,顯著提升自身的閱讀水平與知識儲備,為更深層次、更高難度的語文課程學習提供助力。
三、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環節引入微閱讀模式的實踐策略
(一)加強微閱讀指導
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客觀看待微閱讀對高中語文課程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通過科學設計、科學引導來發揮微閱讀優勢,使其成為高中語文閱讀改革的有效途徑。引導學生深入開展微閱讀,并且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在移動互聯網普及的背景下,微閱讀方式逐漸替代傳統閱讀方式。高中生作為互聯網的主要應用群體,無法實現與微閱讀方式徹底隔離,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對學生展開科學引導,發揮微閱讀的優勢以及正面價值,盡量消除微閱讀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傳統閱讀模式與微閱讀模式之間的關系,實現微閱讀模式與高中語文課程的有機融合。培養學生自主意識以及良好的閱讀習慣。具體而言,高中生在日常閱讀環節更加傾向于游戲類內容、娛樂性內容,長期接觸此類資源,不僅無法保證學生文化素養有所提升,而且容易使學生養成功利性閱讀心理。此時高中語文教師應當把控學生的微閱讀方式,結合學生自身發展需求,為學生制定微閱讀目標與微閱讀計劃,使學生可以在自主閱讀環節,把控微閱讀方向,合理設置閱讀類型、閱讀時間以及閱讀平臺,通過閱讀計劃設立,不僅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信息篩選能力與自我控制能力,而且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在更深層次的語文課程當中擁有更加出色的表現[4]。
例如,在《故都的秋》課程教學環節,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展開關鍵詞提煉,要求學生找出文章當中的排比句式,從而感受原作者對故鄉的深刻情感與深刻體驗。為保障學生對文章擁有極高的理解程度,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影像資料,以更加直觀、更加形象的方式呈現故都秋天的場景。通過各種元素導入,幫助學生進入到特定的情景當中,使學生在特定情景當中展開自主探索。除此之外,教育人員還應當在互聯網平臺當中搜索與原文相關的文字資料,富有感情地展開閱讀,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朗讀來感受原作者的創作情感與創作背景,這可以為微閱讀學習效率提供保障,幫助學生以更加簡便的方式完成閱讀學習目標。
(二)科學管控微閱讀資源
為保證微閱讀模式可以成為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效率的重要保障,語文教師應當積極開展傳統閱讀模式與微閱讀模式融合,收集以文學為主題的閱讀平臺,這樣可以在教學活動開展環節,為教育人員提供優質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優質學習資源,保證整個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與生動性。不僅如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合理應用閱讀資源,對學生展開科學引導,發揮微閱讀模式的正面價值,向學生推薦文學微博賬號或者文學公眾號;同時也可以向學生提供部分文學經典作品,這些文學經典作品與公眾號可以對高中學生展開正確指導,使學生在課余時間展開自主閱讀。除此之外,文學鑒賞平臺當中不乏與教學材料相關的內容,例如,對《詩經》的深度解讀,或者《紅樓夢》人物解讀,這些都與高中語文教學材料存在必然關聯,教師可以收藏大量此類信息與資源,在課余時間推薦給學生,引導學生展開微閱讀。此類內容可以拓寬學生視野,幫助學生理解課堂學習難點,同時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與文學興趣,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與文學素養明顯提升。
例如,在《林黛玉進賈府》課程教學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展開微閱讀訓練,與課堂學習行程首尾呼應,提升學生對教學材料內容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的方式,使學生在作業完成期間接觸到文學作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文字認知規律,推送相應的文學公眾號。這樣一來,就可以幫助學生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展開閱讀學習,避免學生處于盲目學習狀態,提升整個自主學習活動針對性與實效性。
(三)開設主題式閱讀活動
新媒體平臺功能極為強大,擁有互動交流功能,同時也為讀者提供了自主創作空間。語文教師也可以借助微閱讀方式來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置身其中,身臨其境地感受閱讀情景,提升閱讀能力與閱讀素養,發揮微閱讀優勢與作用。為實現這一目的,教育人員可以結合教學內容來創設主題活動,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展開信息收集,要求各小組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撰寫主題文章。與此同時,各個小組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以及撰寫文字上傳至互聯網學習平臺,由全體師生以及學生家長展開分享與評價,這樣可以為學生預留充足的自我展示空間,激發高中學生的創作熱情與學習熱情。在寫作訓練環節,學生的文學素養也可以得到有效鍛煉,是一種極為優質的實踐教學活動。
例如,在《林黛玉進賈府》課程教學期間,為提升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與認知程度,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主題來創設閱讀解析活動,為學生制定一系列研究題目,各組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特點來展開課題選擇,并利用課余時間來展開相關資料收集,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小組討論與寫作編輯。最終,各個小組都形成了獨立的研究成果,小組成員的閱讀能力與文學素養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結語
總而言之,微閱讀模式與高中語文課程高度契合,二者之間具有諸多互通之處。高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加強微閱讀指導、科學管控微閱讀資源、開設主題式閱讀活動等方式來開展微閱讀教學,在保證語文課程教學效率的同時,也為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文學素質發展奠定堅實而穩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詹榮勇.《論語》中孔子“學生發展指導”教育啟示 ——以高中語文必修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為例[J].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1(7):39-40.
[2]楊志宏. 學習任務群視域中課文的價值功能與單元教學設計——以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必修上冊第六單元為例[J]. 基礎教育課程,2020(18):40-46.
[3]屈偉忠.讀通《鄉土中國》的三個層級:理解、思辨、應用——以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必修上冊第五單元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20(22):36-42,64.
[4]蘇蓉.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單元教學整體設計與實施——以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為例[J]. 基礎教育課程,2020(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