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新萍
【摘要】幼兒體育教育是幼兒基礎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物質文化發展,國民強身健體意識不斷增強,幼兒體育教育地位逐漸上升,作為影響幼兒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體育活動如何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是近些年幼兒園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傳統幼兒體育教育中,幼兒實踐少,參與度小,無法取得良好鍛煉成效,幼兒精力主要還是放在學習成績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幼兒園教師對如何正確開展體育活動進行不斷探究,本文就快樂體操如何與幼兒體育活動相融合,建立良性循環作進—步地探討和研究,希望能對幼兒體育教育體系建立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快樂體操 ?幼兒園體育活動 ?融合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0-0152-02
一、快樂體操與幼兒園體育活動相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活動少、時間短
我國《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每天活動時間不得少于2小時,但目前國內幼兒園普遍沒有達到這一要求,大多為30~45分鐘,且體育活動較少,遠不能滿足幼兒體育活動要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教師為了沖刺學業成績,不斷占用幼兒體育活動時間。因為部分教師教學理念更新不及時,忽視體育活動給幼兒未來發展帶來的巨大裨益,就會不斷縮減幼兒體育活動時間去完成自身教學任務。另一方面,教師對體育活動認識不到位,誤判體育活動在幼兒發展過程中的地位,例如當幼兒課堂表現良好時才能進行戶外體育活動。
(二)體育活動設置不合理
傳統幼兒體育活動多是幼兒自由活動,教師通常是在旁邊保證幼兒安全,不做多余干涉,其忽視了身、心都處于初始發展階段的幼兒無法在此階段合理安排自身活動,無法有效鍛煉自己,幼兒運動量達不到相應要求,就無法取得較好的體育活動效果。教師對幼兒體育活動安排不合理、不均衡,不能適應幼兒生理機能發展變化,使得幼兒體力得不到有效鍛煉,也不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三)教師教學理念更新不及時
長期以來,教師因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在體育活動組織中,過于注重幼兒生命健康安全,卻忽視對幼兒體育活動進行指導,使得幼兒發展不平衡,體魄得不到有效鍛煉,最終會對幼兒未來發展和終身成就造成不良影響。
二、開展快樂體操體育活動具體措施
“快樂體操”以快樂為核心理念,倡導幼兒在體育活動中應該以快樂為第一目標,教師應營造校園良好教育環境,創新教學模式,促進幼兒全面發展。能將快樂體操與幼兒園體育活動有效融合的具體措施如下:
(一)將“快樂”作為體育活動核心理念
自我國《幼兒園指導綱要》頒布以后,幼兒園體育活動課程改革被提上日程,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也被賦予新要求。幼兒園體育活動教育理念可以將“快樂”作為核心理念,并圍繞這一核心設立一系列課程,例如可以通過兒歌傳頌、游戲、競賽等多種活動,引導幼兒正確進行體育鍛煉。其中又以快樂體操為重點,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童謠踩點,找節奏的方式,鍛煉幼兒肢體協調能力,不斷促進幼兒動作發展,通過幼兒喜歡的兒歌,讓幼兒切身感受到快樂體操的樂趣。如小班“快樂體操”中,教師需要引導幼兒做到身體能隨著音樂擺動,能做到簡單的跑、跳、轉圈等動作。中班“快樂體操”中,幼兒能學會簡單隊列變換。大班“快樂體操”中,幼兒能學會團隊配合,能自如變換動作,注意隊形排列等。要讓幼兒學會接受“快樂體操”教師需要注重兩個方面,一是情節需生動有趣,能引起幼兒興趣,使幼兒仿若置身其中;二是豐富的道具,教師在體育活動中應充分利用各種道具,不斷引起幼兒好奇心,啟發幼兒正確使用各種體育活動器材,讓幼兒能充分發揮自身天性,并在體育活動中獲得成就感,為未來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例如:教師可以示范“兒歌小鴨子”里面小鴨子游泳時的動作。幼兒可以雙手夾在身體兩側,小臂輕輕抬起,手腕上下擺動,做出鴨子游泳時擺腿的動作。教師可以邊示范邊向幼兒講解動作要領:身體略微彎曲,但不要緊繃,手腕輕輕擺動,做出鴨子春游時輕松的姿態。當幼兒動作出現錯誤時,如:幼兒身體過于緊繃,導致肢體不協調,動作幅度過大等,教師可以耐心糾正。當幼兒鬧情緒不進行鍛煉時,教師要做到耐心勸導,并及時放松,如:播放兒歌“小鴨子”相關片段,在滿足幼兒休息時間同時,能有效復習體操動作,使得幼兒在輕松快樂之間學會體操動作,完成相關體育活動要求。
(二)構建“快樂體操”教學新模式
在快樂體操與體育活動相融合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明確幼兒體育活動主體地位,教師需要依據幼兒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興趣愛好為基礎,開展整體教學,讓幼兒親身嘗試快樂體操后,能從不斷鍛煉中領悟相關動作要領,并最終呈現出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充分感受快樂體操動作教學,通過動畫播放與教師示范,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快樂地掌握動作要領,從而達到教學目標。例如:教師示范動作扎馬步,幼兒跟著教師學習,可能會出現手臂彎曲、屁股高、腳步不穩等情況。此時教師需要指出幼兒錯誤并幫助其改正。并設計相關動畫,如“奧特曼之超銀河大戰”,讓幼兒模仿奧特曼扎馬步的動作,這時教師就可以幫助幼兒糾正動作,掌握動作要領。而在傳統體育活動教學中,教師逐詞逐句教授幼兒歌曲,逐步教授幼兒動作,這樣無法發揚幼兒天性,就會使幼兒感到疲乏,逐漸喪失學習興趣。教師應如上述所說,根據兒歌動作簡單易學的特點,讓幼兒自由探索,把快樂體操當成游戲,教師只需在適當時候給予引導,授予幼兒相應技巧,確保幼兒能正確開展體育活動即可。在幼兒熟練掌握動作后,教師可以讓幼兒單獨或者小組展示,驗收幼兒學習成果,并給予肯定和獎勵,讓幼兒在快樂體操活動中收獲成就感,體驗到快樂的魅力,不斷激發幼兒參與熱情,以達成教學目標。
(三)完善安全防范措施
幼兒期是個體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一階段幼兒身體發育還不夠完善,所以教師在設計相關體育教學活動時需要注意運動尺度,不能強迫幼兒參與過量體操鍛煉,以至于對幼兒造成損傷。因此,完善幼兒安全預防工作和設施也是幼兒園教師工作重點。其次要加強過程組織,科學的安排每一個環節,做到動靜交替,收放有度、自主探索與集中練習相結合。教師在開展快樂體操活動時,要對周圍環境進行評估,做好安全檢查,例如當籃球場、足球場等球類場地有活動時,應當尋找其它場地,避免被球擊中造成傷害,營造輕松的環境,激發幼兒的愛思考、愛玩的天性,讓幼兒們全面進入游戲。對有特殊情況的幼兒也要給予保護,及時做心理引導,避免對其造成心理傷害。環境對幼兒早期發展影響深遠,教師需要為幼兒提供優質、豐富的體育活動環境,以增長幼兒見識,豐富幼兒活動經驗。在創設環境時,教師應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特性不一的材料,滿足不同能力幼兒的選擇需要。教師通過創設“快樂體操”的游戲環境,讓幼兒能高度參與各項體育活動,從游戲中培養友誼,讓每一個幼兒都能感受快樂。將快樂體操與游戲相結合,讓幼兒在開放、輕松的游戲環境中進行體育活動,既能滿足不同幼兒需求,也能釋放幼兒天性,養成愛探索、愛思考的意識,最終不斷激發幼兒潛力,為未來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四)創新教學模式
“快樂體操”體育活動的橫空出世給幼兒園教學模式創新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與以往以教師為中心、流于形式、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形成鮮明對比。將“快樂體操”運用到體育教育中是一種創新,既然是創新就需要磨合和調整。在當代幼兒園教師不斷探索下,整體教學、個體教學模式、差異化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層出不窮,例如:個體教學模式是指班級內部選拔出一位在“快樂體操”體育活動中表現最好的幼兒,作為班級榜樣,圍繞其組建“快樂體操”榜樣團隊,定期開展特色體育教學,并在幼兒熟練掌握后進行展示。通過幼兒天賦碰撞,激發其對“快樂體操”體育活動的愛,從而提高體育活動效率和質量。即使是最有經驗的教師,最周密的計劃,也不會全部與幼兒實際結合的十全十美。為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適時調整既定的方案。又如:群體教學通常指教師尊重幼兒差異,進行合理化分組,幼兒之間通過互幫互助,完成教師布置的體育活動學習任務,來自教師任務的壓力會使幼兒小組逐漸產生凝聚力。在此過程中,小組協調配合的能力也能得到鍛煉,不斷提高。在群體教學模式前半段,通常以教師指導為主,在后半段則以幼兒自主學習為主,教師主要提高意見和給予相應技巧,確保幼兒學習方向正確。在實施分層教學時,針對能力特別強的幼兒,在肯定他們完美表現的同時,以更深層次的挖掘他們的內在潛力為目標,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同教學模式能從不同角度詮釋“快樂體操”,能做到在體育活動中保持幼兒個性,為幼兒未來發展打下優良底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體育活動中融入“快樂體操”是幼兒園教育一次大膽嘗試,也是教師在新時代背景下需要進行探究分析的教學模式,這種以“快樂”為核心理念的教學模式利于幼兒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基礎,能從小培養幼兒正確審美,樹立正確世界觀,又能培養幼兒勇于探索、不斷創新、敢于實踐等精神素養。“快樂體操”以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熱情為出發點,立足于幼兒發展需求,對體操教學形式作出創新,在此過程中,教師和幼兒之間建立了良性循環的關系,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韓婷.淺析幼兒園體操活動實施策略[J].好家長,2021(9):61-63.
[2]季彥霞,呂萬剛.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快樂體操創新發展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1,47(1):50-55+100.
[3]韓娟娟.快樂體操 幸福成長——幼兒園《快樂體操》課程的實施[J].好家長,2021(2):50-51.
[4]陳永青.幼兒快樂體操教學體系構建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