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專遞課堂分為主講端有生和無生兩種情況,在實施過程中都存在著交互問題,筆者通過對主講教師的課堂教學分析,提出了搭好一個臺、畫好一個圈、用好一張表;課前做好軟硬件及網絡環境運行檢查;主講教師與遠端教師共同做好“四個”到位;教師必須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教師要關注課前教學信息和學生反映信息的交換等五個方面,可有效提高農村小學專遞課堂教學中在線交互效率,從而提高專遞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專遞課堂? 在線交互? 策略
【課題項目】該論文系中央電化教育館在線教育應用創新項目課題“基于專遞課堂的在線交互有效策略研究”(課題編號:15353,備案號:20642002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9-0052-02
2020年3月16日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意見中將“專遞課堂”放在了顯著而核心的位置。為農村薄弱學校和教學點因缺少師資、開不出、開不足、開不好國家規定課程的問題,提出了便捷有效的策略,這就是專遞課堂。但是現實的專遞課堂教學過程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交互延遲卡頓問題、交互費時低效問題等等。本文旨在探究如何提高農村小學專遞課堂的在線交互有效性。
一、對農村小學在線同步專遞課教學的認識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我們的課堂教學涌現出現了許多新式的教學方式,它不僅解決了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而且改變了教育教學的空間、時間界限,縮小了校際之間、城鄉之間教學的差距。專遞課堂分為主講端有學生和無學生兩種情況,主講端現場無學生,稱為無生專遞課堂。主講端有學生,稱為有生專遞課堂,也稱在線同步專遞課堂。在線同步專遞課堂是一種雙向輸出的互助共贏型教學組織形式,它將有優質資源的中心校和薄弱學校放在了一個平等的地位,由優質資源中心校向薄弱校輸送優質教學資源,讓雙方教學步調一致,共同發展。這種組織方式能夠保證在不增加中心校教師教學任務負擔的基礎上,擴大教學對象覆蓋范圍,讓薄弱學校學生能夠享有優質師資,從而解決開不齊課、開不足課、開不好課的問題,在農村小學實施專遞課堂的最大優勢有以下幾點:
1.解決了農村小學教師短缺的問題。從農村小學的生師比來看,基本上達標,但從農村小學的班師比來看,無法達標,這是導致農村小學開不齊、開不足國家課程的主要原因。讓這些班師比無法達標的學校,實施專遞課堂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突出問題。
2.解決了學科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從學科教師配備情況來看,除鄉鎮中心小學外,農村其他各校仍然缺少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學科專業教師。利用專遞課堂,先將全鎮各小學、教學點的音樂、美術、英語課與本鎮中心小學的音樂、美術、英語課共用一張課表,可以解決學科教師結構性短缺的問題。
3.有效提升農村小學教師業務能力。利用專遞課堂可開展線上教學技能大賽,學科教師間的集體備課、觀課、議課等教研活動,讓農村教師在各自的學校里就能看到、聽到、學到本鄉鎮最優秀教師的教學風采、教育理念,也給每一位教師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臺。同時解決了因路途遙遠行動不便的問題,也解決了因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年級、同一門學科教師少,無法對話交流的問題。
二、農村小學專遞課堂在線交互的主要問題
我們借助“固原市原州區專遞課堂在線交互行為量化表”,對固原市原州區農村小學教師的專遞課堂進行觀察與分析,并與主講教師、輔助教師、學校管理者、學生進行訪談,發現固原市原州區農村小學專遞課堂在線交互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教師技術問題。專遞課堂是利用互聯網實現異地教學的,但是由于農村小學專遞課堂教師對設備和網絡技術還不夠熟練,在上課過程中經常現操作問題,導致遠端學生看不清主講課堂上呈現的內容,傳輸過去的聲音小、有雜音,學生聽不清教師講解的內容,遠端學生成了“看客”。
2.網絡延遲問題。由于農村小學地理位置偏遠,網絡信號不穩定,傳輸過程中有延遲現象,致使兩地學生教學不能同步,在回答問題時出現“二重唱”。
3.交互費時問題。專遞課堂教學中的交互主要有三大類。一是“人—人”之間的交互,主要是各自班里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交互。這類交互在教學過程中隨時發生,它具有靈活機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情感伴隨的特點。這類交互對教學效果所起的作用,往往是其它類型的交互教學所沒有的;二是“人—機”之間的交互,主要是各自班里教師與媒體、學生與媒體間的交互。這類交互是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的基礎,也是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的最基本特征。三是“人—機—人”之間的交互,主要是異地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交互。這類交互是專遞課堂的基本特征,異地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所有交互必須依靠“機”來完成,很容易給教與學之間帶來偏差,造成誤解。因此,一定要解決好專遞課堂在線交互的有效性,讓技術引領課堂,讓技術推動課堂。
4.學情反饋問題。由于專遞課堂主講教師對異地學生的影響力、監管力有限,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的信息難以及時捕捉,課后學生的學習情況向主講教師難以反饋,主講教師對布置的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無法監控,導致主講教師對遠端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難以隨時把控與反饋。
三、農村小學專遞課堂在線交互的有效策略
農村小學專遞課堂主講教師開展專遞課之前,要把在線交互策略作為備課的重點工作來學習、研究、設計。如何提高農村小學專遞課堂中在線交互的有效性,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1.搭好一個臺、畫好一個圈、用好一張表。要提高農村小學專遞課堂中在線交互的有效性,首先讓各鄉鎮中心校結合轄區內各校學科教師結構,校班級人數規模,組成專遞課堂教學共同體,即劃好一個圈。再根據開設的學科做到“三個統一”,統一作息時間表、統一教學進度表、統一上課表,即用好一張表。如原州區炭山鄉為解決教師短缺的問題,將炭山小學和西灣小學進行結對組成專遞課堂教學共同體,實施二年級語文學科專遞課。在《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教學中,炭山小學主講教師楊婷玉在本校講課,西灣小學的學生面對智慧黑聽講,楊老師的板書學生看得一清二楚,講的內容聽得明明白白,楊老師提出的問題,西灣的學生同步回答,解決了西灣教學點語文老師短缺的問題。為解決學科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南坪小學和古灣小學進行結對組成專遞課堂教學共同體,實施二年級音樂學科專遞課。讓優質的教育資源兩校共享。開城鎮為解決各村小學和教學點英語、道德與法制專業教師短缺的問題,把全鎮各小學和教學點組成兩個專遞課堂教學共同體,一個專遞課堂教學共同體實施三至六年級英語學科專遞課;另一個專遞課堂教學共同體實施三、五年級道德與法制學科專遞課。這樣的專遞課堂教學,實現一個教師對多個學校的多個班級進行同步在線授課,可以最大化地發揮中心小學優秀教師和優質資源的作用,做到中心小學和各小學的師資共享、資源共享。
2.課前做好軟硬件及網絡環境運行的檢查。軟件準備主要指上課前安裝好遠程視頻系統,與接收端的師生進行調試,把所有設備運行問題解決在上課之前。硬件配備主要是確保信息暢通的需要,需要在課前確保視頻影像和語音暢通;環境支撐主要指網絡環境穩定,避免網絡問題帶來的教學障礙;技術支持主要指主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任何技術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決。
3.主講教師與遠端教師共同做好“四個”到位。一是上課前,主講教師要把最新的教學課件發給遠端教師,主講教師與遠端教師間相互配合到位。二是上課時,遠端教師要提前5分鐘進入課堂,開啟設備,確保正常使用,遠端教師要全程關注學生學習情況,提醒學生認真聽講和做好筆記,當學生回答問題聲音比較小時,讓學生重述答案,服務到位。三是講解時,主講教師要面向教室正后方的攝像頭,給遠端學生視頻圖像正面到位。四是互動時,主講教師的要求一定清晰、準確,防止遠端學生無法參與,確保主講教師教學指令到位。
4.教師必須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學生在遠端學習,開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教師要把課堂教學導入環節作為重點來設計。讓遠端學生一開課就被游戲活動、問題情景、趣味對話、節日場景、圖像視頻吸引。另外,增加對學生的表揚次數。如在文字、語音和視頻交流時,教師多注意鼓勵,豎個大拇指,說一聲“你真棒”均能對學生起到很好的激勵。
5.教師要關注課前教學信息和學生反映信息的交換。相對于面對面教學環境,在線學習環境會讓學生產生更強烈的孤獨感,教學時采用參與的方式有助于解決該問題。如英語學科教學,教師可以通過領讀和跟讀,和學生一同朗讀、演唱歌曲、討論游戲等方式,讓教師從執教者變成了學生的技術支持者、學習陪伴者。
原州區通過搭好一個臺、畫好一個圈、用好一張表、上好一節課的形式,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開展的人機、師生、師師、生生之間的交互專遞課堂教學,有效化解了原州區農村薄弱學校開不齊、開不足國家課程的問題,當然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大家在今后實踐中進一步研究,從而促進農村小學專遞課堂的在線交互策略,提升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金超,潘龍強.“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課題結題報告[A].花炮科技與市場,2020(1):144.
[2]曹靜.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J].課程教育研究,2017(5):25-26.
作者簡介:
魏毅(1971年-),男,漢族,寧夏固原人,本科學歷,高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教師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