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爽 王貴霞 劉恒
【摘要】《生物制品制備技術》是我院生物制藥技術專業自2004年以來,連續開設了17年的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內容涉及面廣,工藝專業性強,是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針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潮流,在《生物制品制備技術》課程中引入了翻轉課堂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注重教學的互動性,把學生作為主體,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寓能力發展于求知之中,培養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習慣以及善于質疑、勇于求是的科學態度。如下是我在生物制品制備技術課程中應用翻轉課堂的應用淺析。
【關鍵詞】翻轉課堂? 多元性? 創新教育? 學生主體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慕課教、課堂學”的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在《生物制品制備技術》課程中的應用,項目編號:SJGZY2020253。
【中圖分類號】TQ460-4;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5-0188-03
一、翻轉課堂在生物制品技術課程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是實施翻轉課堂的驅動劑
在近20年的高職教學過程中,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有一個較深刻的認識,學生入學分數普遍較低,個性較強,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睡覺、接閑話、看小說、玩手機比比皆是。主要是這些學生初高中學習基礎弱,學習能力不強,缺乏吃苦耐勞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導致上進心不足,厭學現象比較普遍。由于翻轉課堂注重了在過程中學習,注重了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注重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培養,注重了學生團隊精神的養成,注重了學生自信心的建立,這些都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及成長。由此翻轉課堂的這些優勢促使我們在生物制品課程中嘗試這種教學模式。
(二)教師能力水平的提高是翻轉課堂實施的孵化劑
相對于傳統教學手段,翻轉課堂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水平。我校依據高職教育的性質、課程改革與建設的需要,加強“一專多能”“雙師型”教師團隊的培養。采取有計劃地進修深造、交流學習、教研活動等措施,提高教師理論修養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豐富教學方法與手段。為使教師既全面掌握《生物制品制備技術》課程的理論講授,又熟練掌握實踐操作技能,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到省內大型生物制藥企業學習實踐鍛煉,以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很多老師具有雙職稱,不但承擔教學任務,同時又具備醫藥工程師、執業藥師資格,在與企業進行科研協作和技術服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是名副其實的“雙師型”教師。本課程教學團隊已經建設成為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干、學歷層次較高、知識能力比較全面、具有發展潛力的新型師資梯隊。尤其在讓教師確立工作任務教學思維并貫穿于教學過程的教學理念上,強化了教師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識,都為翻轉課堂的實施提供了信心保障。
(三)創新驅動是實施翻轉課堂的催化劑
盡管新課改已經提出了很多年,很多學校班級授課制并沒有根本改變,老師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授課。從延續幾千年的“言傳身授”到近代“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的凱洛夫的五環節教學法都是傳統教學的最典型體現。傳統教學方式注重教學過程程式化,看重教學環節的有序銜接,著重師生身份固化、教學內容固化、授課場所固化及教案固化。在高職院校中,傳統教學方法更是讓課堂死氣沉沉、限制了學生進一步發展。如今的高職院校的領導和專職教師都意識到了傳統教學的弊端,并且不斷嘗試在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上有所突破。教育要發展必須要創新,尤其是近10年,伴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各種教學模式在不斷創新,翻轉課堂也是我們在生物制品制備技術課程中的嘗試。
二、翻轉課堂在生物制品課程準備中的多元性體現
從適應新時期生物制藥專業實用型人才需求出發,我校圍繞高職生物制藥技術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對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教學團隊對在《生物制品制備技術》課程中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法都寄予厚望。翻轉課堂教學法打破原有學科體系的知識結構,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能夠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任務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的能力。為實現學生這些能力的提升,翻轉課堂的教學資源必須豐富,只有把課前準備工作做足做充分,才能確保后續教學順利實施。同時資源內容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補充,這就要求教學團隊具有通力合作、勤奮細致、長期不懈的工作態度。
(一)教學資源平臺化
在當下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大數據構建、網絡平臺教育已經擴展至職業教育領域,互聯網對教育的深度支撐也成為當前高職教育的主要手段。先學后教是翻轉課堂的重要特征,學生在上課前就要獲取課程的相關知識,所以課程的信息化建設是前提,沒有數字化資源作保障,教學資源沒有平臺化,翻轉課堂就無法實施。我校教師現在主要應用的教育平臺有智慧樹、釘釘、智慧教育等等,本人主要應用智慧樹平臺來實施翻轉課堂教學。
(二)課程構建開放化
考慮到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的特性,從適應新時期生物制藥專業實用型人才需求出發,我們圍繞高職生物制藥技術人才培養,著重對《生物制品制備技術》課程的構建進行開放化改革。傳統教學活動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完成特定的教學內容。這種時間和空間上的制約,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的個性喪失,所學知識拓展性不強,視野囿于低層次、小范圍,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不到幸福感。翻轉課堂將傳統課堂上的教學內容翻轉到課后去進行,將應該課后進行的學習內容翻轉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我們深化“校企合作”的理念,充分利用校外資源,同時重視校內配套實驗實訓基地建設,重視實踐性教學大綱的制定,通過實踐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及創新能力,滿足多樣化的學習要求,為學生的學習拓寬空間。利用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手段,突破了傳統課堂學習的時空限制,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的時間及空間,讓課程構建構更具開放性。
(三)課程資料豐富化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互聯網 + 教育”模式已被教師和學生所接受,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知識不再是只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就能享用一輩子,學習也不會隨著學生生涯的結束而結束,課程資料是否豐富決定著翻轉課堂實施的質量,因此,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下大力氣貯備教學信息資源,使信息資源呈縱橫交錯的立體結構。確保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從而使翻轉課堂教學成為學生主體活動的場所。生物制品制備技術課程所準備的資料包括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材、參考期刊與書籍、電子教案、PPT 課件、多媒體課件、視頻素材、音頻素材、圖像素材、學習主題、學習任務、問題設計、學習檔案、試卷庫、學習測試題庫、論文庫、學習方法建議等。
三、翻轉課堂在生物制品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多元性表達
(一)知識要點任務化
把知識要點轉化為任務導向是實現翻轉課堂的關鍵要素,任務導向采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翻轉課堂的課程知識架構完全契合。知識要點任務化的特點是以“任務為導向、學生是中心、教師作引導”,授課前把提具有深入探討價值的知識點轉化為任務提出來,強化任務的導向作用。以瓊脂擴散課節為例,我把知識要點轉化為如下任務提出來:1.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的配方是什么?2.瓊脂板的制作過程應注意什么事項?3.加樣是是否可以將瓊脂劃破?4.實驗反應多長時間是適宜的?等等問題。把知識要點轉化為任務提出來,這樣就要求學生的學習必須與任務相結合,以探索問題的興趣來引導和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讓學生在學習中擁有主動權,同時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生角色主體化
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生物制品制備技術每節課中我們都精心編排具有較強思考性學習任務,且在任務提出后,給學生留出思考、探究的時間,具體任務該用哪方面專業知識,除教材外還需用到哪些資料或者實際案例,從而培養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能力,并嘗試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從現實生活中發現生物制品制備過程中的問題,提出看法或解決問題的設想,取得良好的自主學習實效。“自主探究、教師引導”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落實,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使學生從“不學、難學、死學”變為“樂學、易學、會學”。
(三)教學方法多樣化
翻轉課堂的實施打破了原有生物制品課程的知識結構,對知識進行了重新解構,那就要求老師依據教學內容、教學環境以及以及自身素質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我們在教學中主要采用頭腦風暴法、案例法、小組討論法、演示法、張貼板法、項目教學法等 。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在翻轉課堂上的綜合運用,引導學生主動地分析任務內容,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任務信息、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通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討論,培養學生樂于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達到取長補短、互相激勵的目的,并培養了學生勤于動手、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此,為了更好地完成翻轉課堂教學任務,教師需要多種教學方法的整體化配合,以發揮教學方法體系的整體功能。
四、翻轉課堂課后評價多元性(多維性)
傳統教學重知識輕能力,傳統教學評價只注重在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應用上,評價內容只在乎學生學習成績,重視結果,而忽視了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團隊精神、探究能力的評價。翻轉課堂的評價是多元化的,在實施時教師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進程, 從知識考核為主轉向以能力為主的綜合評價和全面評價,是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個人評價與他人評價的有機結合,對學生的評價實現了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
五、結語
翻轉課堂既是對先學后教的傳統式教學的一種顛覆,對于教學內容繁雜的生物制品制備技術課程教學有著積極作用。隨著網絡資源完善和實踐基地的豐富,老師的教學空間得到了完善;學生利用互聯網學習平臺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更加主動,也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但目前我們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法感覺還是深度不夠,無法完全將翻轉課堂教學法融入到課程體系中,歸根結底還是創新能力不強,理論基礎不足,在實踐與理論結合方面有所欠缺。那就要求我們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堅持創新理念,觀念與時俱進,發揮優勢,規避不足,力求開發出翻轉課堂教學法在生物制品制備技術課程中的最大價值。
參考文獻:
[1]高偉,張秀梅,曹靜.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化學課程中的研究與實踐[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20, 29(4):107-110.
[2]張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化學課程中的應用探討[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77-78.
[3]王磊.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分析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4(35):126.
[4]王鳳春,呂瑩,袁剛,等.高師化學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5(6):76-78.
作者簡介:
楊爽(1974年-),女,山東掖縣人,本科學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分離和生物制品制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