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漢權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鰲頭鎮人和小學 廣東 廣州 510940)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體系指出了思考自學、合作交流是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方式,學生在合作交流探索中可以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因此,合作學習對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一線執教者,應考慮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創設學生合作交流的機會,加強并優化小組合作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發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數學教學中展開真正意義上的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在特定的教學氛圍下實施,需要小組成員的認同感與歸屬感,這樣才能夠建立具有凝聚力的學習小組,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小組合作學習。在建立小組初始階段,教師應當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凝聚力,首先要求各個小組成員集思廣益,建立具有特色的小組名稱、制定公約與口號,運用這樣的方式增強小組成員對于小組的認同感、榮譽感,并進一步形成集體主義精神與大局意識。在小組合作中往往會出現部分學生不愿意合作,并不是因為學生對于數學學習活動不感興趣,而是在于學生不愿意在自己不信任的人面前展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開展小組合作之前,教師注重體現出每一位成員的優點,組織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溝通與交流,加強相互之間的信任感,讓所有的成員都意識到自己是小組成員中的一份子,從而形成凝聚合力。
例如《圓》教學過程中,其中一組學生則圍繞“思考與挑戰”主題設計自己所在小組的組名、口號等,具體設計如下:組名:善思小組,口號:多思多想,挑戰自我;公約:齊心協辦,快樂學習,還有的小組則圍繞所學習內容《圓》為主題設計組名,具體如下:組名:圓融小組,口號,一中同長,齊同并進。公約:化圓為方,巧思妙解。
在數學學習中,小組成員的組合如何才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在具體實踐教學中,教師在遵循學生個體學習意愿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合理性分組,其分組要求具體如下:一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分組。一般按4-5人分組,并考慮組員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差異等因素。我們借鑒其他學校成功經驗,采取“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對全班學生進行優化組合,這樣既有利于小組內合作學習,又有利于小組間的公平競爭。二是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設立組長、記錄員。組內成員是一個整體,要強調合作配合,不搞個人主義,組內對于各種任務要有明確分工,并且要明確落實到人。在小組合作期間,教師應當做到時常巡視,針對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針對性引導,提升學生的合作技巧,讓學生在學有余力的同時發揮自己的潛力,對于所學習的知識進行自主探究與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例如《長方體與正方體》教學中,對于小組結構進行合理性優化,設定了四人小組,小組中組長負責引導討論焦點:“長方體有幾個面,長方體有幾個棱,長方體有幾個頂點?”其他小組成員則利用自己手中的小木棒與橡皮泥共同制作長方體,監督員負責監督長方體制作整體過程是否規范,記錄員負責記錄長方體的整體的制作環節,之后針對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學生在數數中容易出現重復計數現象,之后小組成員在討論中決定對于小木棒與橡木皮涂上不同的顏色,便于區分,并在無形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
學生并不是天生的演說家,不是給定學生一個主題,學生就可以針對主題內容暢所欲言。在一開始的時候,學生可能會出現怯場的情況,因此在小組合作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規范小組發言,并關注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的培養。對于小組發言規范設計如下:對小組討論的要求,一是一定要在獨立思考后,再開展小組討論;二是運用好發言權杖,只用拿到發言權杖才可以發言,這樣可以有效地解決發言亂哄哄現象,三是遵循以下發言環節和語言規范。對于學生的發言環節具體劃分為小組交流、班內匯報與補充發言三個方面,之后對于這三個環節劃分為詳細的發言時段,并規定了具體的發言用語,詳細設計如下:
在數學教學環節中,為了促使小組合作教學達到良好教育效果,數學教師要注重“七字”模式的應用,培養學生合作素養。具體合作學習的要求——“七字訣”,即靠,輪,擺,析,賞,辨,記。
靠——靠攏:小腦袋靠在一起,可以站起來或趴在桌子上,便于表達與傾聽,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
輪——輪流: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小組內每個同學輪著發言,包括可以重復核心的結論,講述重要的知識點,表達自己得出的結論和思考的過程,務必使每個同學都有發言表達的機會,彌補一位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還可以利用這個時機讓小組內的尖子生輔導學困生,尖子生也在這過程中實現最好的學習(最好的學習就是教會別人學習),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也從而提高全體學生與人交往溝通的素養。
擺——擺放:發言時把自己的資料擺放在大家都可以看清楚的位置,便于其他同學邊聽邊看,提高交流的有效性。
析——分析:發言時既要說清楚是什么?怎么樣?也要說清楚為什么?關鍵是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訓練思維的發散性和創新性,促進課堂的生成。
賞——欣賞(評價):小組內同學發言后進行評價,評價時注意一是要用欣賞的眼光來評價同學的優勢,二是要大膽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三是要對評價的同學致謝,在這個過程中,既學會評價他人,也學會接受別人的評價,在不斷的評價、欣賞、反思、接納中取長補短,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辯——辯論:對于不同的方法適當進行辯論,在辯論中達成共識,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妥善解決可能出現的各種矛盾,在合作中探索,在交流中感悟,體驗合作的價值,學會交流的技巧,建立融洽、親密的合作伙伴關系。
記——記錄:把小組討論的結果、自己思考的結論、同學提出的建議記錄下來,學會記筆記。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只是被動地接受與模仿,“以教定學”必然壓抑學生的思想。其結果不僅制約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更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在具體的小組合作教學中,數學教師注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關注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轉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促使數學學習環節圍繞以生為本教育理念展開,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數學知識,并在小組合作中不斷互動學習,開闊學生的數學思維,小組合作中不斷鼓勵學生的想法,循序漸進中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當學生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不要輕易否定任何小組成員的想法,而是對于其獨特的想法進行深入探究,在合作與討論中,形成多種可能性解決方案,并在這個環節中很好的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為高質量數學課堂建立奠定基礎。
例如《三角形》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展示生活中不同的物體,讓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尋找物體中的三角形,有的小組成員說,攝像機叔叔下面的三角架其中一面就是三角形,還有的學生說埃及金字塔的一面也是三角形,甚至有的學生觀察更加細致,從門框中的一角發現了三角形,之后組織學生們以小組形式繪制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高與底,有的學生認為三角形可能會有不同的高,教師不要著急回答學生的問題,讓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利用自己所學習的繪畫高的方式,繪畫出三條不同的高,并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以小組合作學習形式開展主題拓展,有利于學生表達個人觀點和思想,培養創新意識。其中數學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要陣地,借助小組合作形式,組織學生們進行不斷創新與發展,高效掌握更多數學知識。在具體數學學習環節中,經常會出現學生已經初步掌握數學知識,但是對于新的知識卻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因此數學教師則可以以此設計數學教學主題,展開小組合作,注重交流與溝通,實現生生之間互動學習,并在互動學習中形成正確有效數學認知。同時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數學思維尚不成熟,需要教師發揮引導性作用,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期,對其進行適當點撥,解開學生心中的謎團,讓學生瞬間豁然開朗,并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自行車里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將自行車投放在大屏幕上,并以動態的形式展示在學生的面前,關于自行車學生們都非常熟悉,同時對于自行車中所包含的“圓”形知識也了解差不多,但是對于自行車的前齒輪數與后齒輪數則認識并不是十分清晰,之后教師引領學生探究自行車蹬一圈的話,究竟能走多遠呢,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在學習中探究中了解前齒輪齒數×前齒輪轉數=后齒輪齒數×后齒輪轉數,最后計算出自行車蹬一圈的距離為=×車輪固長,解開了學生的心中的疑惑。
綜上所述,優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因此,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師要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越性,利用其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與思維能力,促進學生交流與溝通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升數學核心素養,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全方位發展,為學生后續數學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