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通喜
【摘要】研究表明,針對殘疾兒童的心理干預治療越早越好,通過融合教育能轉變殘疾兒童對自身特殊性的看法,逐漸接受個人特點并用正常心態對待生活,有益于特殊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如何開展融合教育,肩負普通幼兒園教育責任,發揮融合教育優勢,成為普通幼兒園需探討與解決的問題之一。
【關鍵詞】普通幼兒園;殘疾兒童;融合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7-0053-02
針對普通幼兒園招收殘疾兒童開展融合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具有如下價值:第一,看清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幼兒園殘疾兒童教育實況,在實事求是的前提下探索融合教育出路,使殘疾兒童能接受良好教育;第二,找準融合教育改革著力點,為普通幼兒園整合育兒資源并根據殘疾兒童個性化成長需求優化配置指明方向,使融合教育后勁十足;第三,助推融合教育活動穩健發展,將普通幼兒園殘疾兒童招收后的融合教育現存問題視為育兒活動發展方向,使幼兒園育兒水平不斷提升。
一、社會及社區接納程度有待提升
在融合教育活動展開后社會及社區是否能接納是需要直面的問題之一,同時社會及社區接納程度對普通幼兒園融合教育推進情況產生影響,主要源于家庭是構建社區的基本單位,當今社會融合教育宣傳推廣力度不足,對融合教育的價值理解不夠透徹。除以家庭為主體的社區主觀意識缺位外,社會還存在法治化保障條件不足問題,雖然有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等內容作為依托,但硬性規定不齊全,并無強制性措施,各級政府與普通幼兒園招收殘疾兒童相關融合教育規劃缺乏頂層設計,管理、資金、師資等保障性措施脫離實際,與區域性殘疾兒童教育實況不符,無法支持幼兒園完成融合教育任務,普通幼兒園因招收殘疾兒童壓力較大,人、物、財無法滿足融合教育需求,未能從主觀出發積極著手展開相關工作,降低普通幼兒園融合教育質量。
二、普通幼兒園融合教育理念發展滯后
當前有些普通幼兒園存在育兒理念陳舊問題,主要源于受“經驗論”因素影響,對與本園以往育兒活動無關理念未能深入解讀并貫徹落實,無法跳脫育兒“舒適圈”,使普通幼兒園招收殘疾兒童后的融合教育質量大打折扣。
除受固有育兒理念束縛外,有些幼兒園還存在教育活動以教師主觀設計方案為主的問題,雖能有計劃、有目的地完成本園育兒任務,但并未將普通幼兒與殘疾兒童區別開來,融合教育普適性較強、針對性較弱,未能關注殘疾兒童個性化成長需求,融合教育與實際要求不符,幼兒園無法精準把控殘疾兒童成長規律,融合教育形式化嚴重。
三、課程內容及教育方式需要改進
普通幼兒與殘疾兒童所需課程內容不同,應用“多元差異化”課程是融合教育活動順利展開的前提條件。在普通幼兒園招收殘疾兒童背景下課程內容需要改進,出現該問題原因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課程開發缺乏計劃,未能關注國家政策動態、區域性幼兒教育改革要求、本地區殘疾兒童進入普通幼兒園學習成長需求等因素,課程內容與融合教育進展不匹配;第二,幼兒園未能創建課程內容統籌及調配小組,僅憑教師自覺,部分教師依賴現有課程且認為有關內容并未違背指導綱要無須改進,存在課程內容不全面、不合理、不系統等問題;第三,幼兒園課程內容評價效果欠佳,缺乏第三方針對課程開發進行監管,使教師無法發現課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仍在融合教育中應用,無法滿足殘疾兒童在普通幼兒園的學習與成長需求;第四,課程開發原則不當,一味強調課程內容廣度與深度,并未關注課程實效性、靈活性、超前性,無法多路徑吸納可用課程內容。
通過對普通幼兒園教育方法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其喪失實用性,無法提高融合教育質量,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教育方法與學情脫軌,教師習慣選用對自己來講駕輕就熟的方法,不習慣從幼兒視角出發篩選教法,教育風格強烈,自我意識突出,以傳統育兒經驗為依托,與融合教育的匹配程度降低;第二,教育方法改革積極性較低,尤其是信息化教育條件有限,教師信息素養需要加強,“互聯網+融合教育”在課堂上的出現頻率極低,無法引入新資源、新教法;第三,教師教研能力不強,未能在“融合教育”前提下以招收殘疾兒童為導向深入教研,教研成果不僅未能彌補融合教育缺陷,還存在流于形式的問題,浪費教研資源,阻滯教育方法變革。
四、普通幼兒園管理機制急需強化
第一,管理規范性、日常性、戰略性欠佳,以日常身體健康檢查為例,多數幼兒園在看到幼兒精神狀態良好后就免于檢查,使教師在發現有的幼兒發高燒前并未采取物理降溫措施,出現耽誤診療現象,對于殘疾兒童來講其表述能力、溝通能力有待提升,教師容易忽視其健康情況,影響日常管理成效。
第二,管理制度不完善,未能根據殘疾兒童管理需求加以調整,有關制度對教師行為缺乏約束能力,無法指引、督促教師完成融合教育任務。
第三,管理機制急需細化,監督機制、考核機制、反饋等機制存在責權交叉、邊界不清、效果欠佳問題,無法賦予普通幼兒園管理機制穩定性,影響幼兒園招收殘疾兒童開展融合教育活動綜合育兒成效。
第四,管理機制缺乏延展性,主要源于與普通兒童相比,殘疾兒童心理狀態、健康狀態有一定特殊性,殘疾兒童身心成長動態對普通兒童帶來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因此,需不斷延展管理機制,例如與醫院或專業心理健康咨詢機構合作,在此基礎上進行延展性管理,定期邀請專業人員針對本園幼兒心理健康情況進行調查,通過訪談、調查問卷、沙盤游戲等專業手段了解幼兒心理狀態,為教師在專業人員幫助下加強心理干預奠定基礎。
當前普通幼兒園管理機制與第三方的關聯性較弱,雖然與醫院協同育兒,關注兒童健康,但只停留在硬性管理層面,未能針對殘疾兒童發展實況及時提供服務,管理機制靈活性差。
五、結語
綜上所述,融合教育是新時代解決特殊教育改革難題的重要舉措,對殘疾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有益,值得在普通幼兒園應用推廣。當前普通幼兒園招收殘疾兒童開展融合教育存在社會及社區接納程度有待提升、普通幼兒園融合教育理念發展滯后、課程內容及教育方式需要改進、普通幼兒園管理機制急需強化、缺乏高質量幼兒教師隊伍作為保障問題,有礙融合教育發展,為此需在明晰上述問題及其成因前提下自省反思、創新爭優、與時俱進,在解決具體問題同時落實普通幼兒園招收殘疾兒童的融合教育目標。
(責編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