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滿足不同水平的不同同學的地理實踐力的培養,需要堅持科學性、開放性的原則進行高中地理活動設計的研究,結合高考重難點和地理核心素養,選擇合適的地理活動類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本文基于地理實踐力培養的高中地理活動設計研究進行論述。
【關鍵詞】地理實踐力;高中地理;活動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7-0135-02
一、基于地理實踐力培養的高中地理活動設計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是高中地理知識的重要特征,也是高中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原則,進行用于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的高中地理活動設計時也必須遵守科學性的原則,地理活動的設計必須建立在嚴謹的地理學科體系上,以準確的地理知識、地理現象等現實世界中的真實地理內容作為地理活動設計的基礎與支撐,確保設計出的地理實踐活動具有相當的可行性,能夠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開展,幫助學生建立起以公理性的地理知識為基礎的地理邏輯、地理思維和地理知識體系,確保學生的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深深扎根于地理基礎知識,能夠落實在對現實世界各種地理現象的觀察與研究中。基于科學性的原則進行地理實踐活動的設計,需要地理教師全面掌握地理知識和教學內容,對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教學流程進行系統且清晰的梳理,為學生提供嚴謹的地理理論和準確的低級材料作為支撐,保證設計出的地理實踐活動對于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有更加現實的效用。
(二)開放性原則
高中地理知識無論是在時間還是空間上都具有非常大的覆蓋面,為了使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具有更加真實的感受與體驗,因此在進行地理活動設計時,要堅持地理實踐活動時間與空間上的開放性。一方面,自然地理與社會地理的地理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能夠真實地接觸到大自然,與實際社會生活進行真切的互動,增強學生對自然地理與社會地理特性的認識與理解,確保地理實踐活動能夠打破課堂與校園的空間限制,在更廣闊的環境下開展。另一方面,地理實踐活動開展雖然是建立在基礎的地理知識與原理上,但不能完全局限于地理知識和原理,地理實踐活動的設計要使用更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實踐內容、實踐方式、實踐過程以及實踐評價體系,使地理實踐活動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二、地理實踐力培養的要求
地理實踐活動開展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通過一系列的地理實踐活動完成自我認知的提升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在體驗性更強的地理活動中增強對課堂具體知識的理解。因此,基于學生自我認知提升與自我價值實現、加深對具體知識與原理的理解與記憶,地理實踐活動的開展要嚴格遵守地理學科課程標準的指導,建立在對學生實際需求的深刻把握上,切實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地理學科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地理學科的課程性質、授課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可供參考的教學建議,對于一系列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明確提出了對學生學科素養和基礎能力的培養,而高考考核內容的設計也是建立在課程標準上,因此,嚴格遵守地理學科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地理實踐力進行培養,能夠指導學生針對高考的考察重點進行提升與訓練。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建議等多各方面都融入了對學生地理實踐力進行培養與提升的要求,對學生在地理實踐活動中在一系列的考查、調研和模擬實驗中獲取并處理地理信息與數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勵學生在地理實踐活動中能夠積極地發現問題,主動提出問題,通過獨立或者團隊合作探索出問題的答案,并且根據不同的地理實踐活動的要求,選擇適合的工具和設備,進行合適的團隊組合,并設計能解決實踐活動問題,能完成實踐活動任務的方案。除此之外,地理學科課程標準詳細、明確地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劃分為了五個水平,使教師能夠進行更具針對性、指導性和層次性的活動設計。
地理實踐活動的設計是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提高學生解決現實的地理問題的能力,滿足學生自我認知提升和自我價值實現的要求,因此地理實踐力的培養要建立在學生的深層需求之上,結合高中階段學生的生活經驗、思維邏輯、知識水平和情感特征,有針對性地設計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培養方案,充分發揮學生在地理實踐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三、基于地理實踐培養的高中地理活動設計要點
為了使地理活動設計更加符合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更能滿足地理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地理活動設計要與地理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建立起專業的地理視角和地理思維,以專業性地理地理視角指導學生進行觀察、調研與思考活動,將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性認識逐漸內化為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一)精選活動內容
首先,地理活動設計要建立在對地理課程知識的全面理解與掌握的基礎上,地理活動的開展要能夠幫助學生加強對教材內容和教材知識的理解與記憶,要能夠幫助教師完成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因此對地理實踐活動的內容要進行嚴格的篩選,一般來說活動內容的設計要把握以下幾個要點:首先,地理活動內容要能夠幫助學生加強對難度較高的地理知識和地理原理記憶與理解,如光線角度的計算、經緯度的大致測量等在教室難以開展,通過文字與圖示難以準確把握的內容,可以組織學生到操場進行實際計算與測量活動,增強學生對抽象的知識的應用能力。其次,對于部分在室外能觀察、觸摸到的如土壤、巖石、植物等地理現象以及地理元素,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觀察,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本知識的記憶與理解。
(二)設計明確的活動目標
地理實踐活動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基于此種目的,在地理活動的空間視角、邏輯思維、活動方案等方面加強活動目標的滲透。比如在對經緯度的測量活動中,按照選擇合適桿長、選擇合適位置、實際測量環節、任務分工等活動流程,設置學生決策能力的培養、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學生總結與反思能力等活動目標,要使整個地理實踐活動充分活躍起來,賦予每一個步驟獨特的目標與任務。
(三)教學開展設計
在確定好活動形式、活動內容以及活動分組等準備工作后,就可以開展教學活動了,首先向學生傳達此次活動的目的和任務以及分組情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進行活動方案和組員分工的商量,在活動正式開展中,教師可以提供必要的專業知識支持,并對活動過程進行觀察與記錄,適時對學生活動進行評價與總結。
四、結語
高中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而煩瑣的工程,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的投入,嚴重依賴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配合,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地理實踐力培養的重要作用與價值,遵守科學性、開放性的原則設計活動,學生要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從地理活動中進行自我認知的提升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作者簡介:陳晶(1972.12-),女,漢族,甘肅張掖人,本科,教育碩士,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地理綜合實踐活動。
(責編 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