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波
摘要:科學技術的發展迅速,我國的煤礦工程建設的發展也有了相應的進步。煤礦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與安全生產密切相關,也成為企業高度重視的環節。目前煤礦企的采礦技術及管理水平與國際水平相比還存在著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中,不少礦區作業仍存在著較多的安全隱患,并且及時發現及清除的相關措施還存在滯后性,導致安全事故發生幾率居高不下,對企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危及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強煤礦安全生產的信息化建設,提高煤礦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于促進煤礦企業生存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針對加強信息化的重要意義進行分析,并對相應的信息化建設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煤礦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策略
煤炭是中國的重要能源,保證其安全高效開采對于中國經濟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煤炭大多通過井工開采,開采時存在很大的危險性。目前,煤礦開采已經進入深部開采時代,這導致在煤礦發生事故后救援十分困難。因此,預防煤礦生產過程中的安全事故顯得尤為重要,而預防煤礦安全事故的關鍵在于安全管理。由于煤礦生產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要做好安全管理十分不容易。為了實現對煤礦安全的科學管理,必須采用安全工程的基本思想。本文圍繞煤礦安全工程的基本思想展開論述,重點分析了其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一、煤礦安全生產現狀
在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的過程中,主要選用“4+1”管理模式,其包括如下四種:第一,班組自主;第二,職工自律;第三,區隊自治;第四,專業自控,與此同時使用直線職能的形式開展安全管理工作,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該模式具有如下優點:集中統一以及各個管理機構協調管理,可是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效率低以及協同能力低等。在對傳統煤礦管理模式進行調查發現,其具有如下六個方面的缺陷:第一,管理相對滯后,由于采煤深度不斷增加,其采掘條件也相對復雜,從而引發采煤面廣、線長以及點多等缺點,與此同時煤礦在開采水平以及相應的自動化程度比較低,因此導致傳統的管理制度不適應新條件下的開采模式。第二,制度單一,管理分散,在下達整改問件時都是以“通知”形式,而一線工作人員往往依據經驗來工作,從而導致出現安全管理不能真正發揮作用的現象。第二,隱患增大,當前由于采深逐漸增加,使得安全隱患也不斷增加,已經成為當前影響煤礦安全問題的主要因素。第三,員工的職業素質不高。由于地域的問題導致企業不能招聘到高精端人才,同時也出現了人才外流的現象。第四,力量薄弱,從事管理方面的人員管理意識淡薄。第五,利潤下降,由于經濟發展不均衡,造成公司在管理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第六,培訓不達標,主要表現為資金投入不足,師資力量薄弱,相應的考核機制不完善等。
二、優化措施分析
1.安全生產信息化系統構建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各行業領域都加強了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目前在不少煤礦企業中,信息化技術如CIMS生產控制技術、綜合監控技術等應用得到廣泛關注和重視。同時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智能控制技術日趨成熟,在煤礦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中得到充分利用,進一步促進煤礦企業的安全管理理模式從傳統的單一、閉塞的管理模式朝著數字化、系統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煤礦信息化建設使煤礦企業實現技術型的信息化改革的同時,有效構建全面化、系統化的信息型管理系統,其中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系統,如危險源識別系統、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安全信息檢查系統等,通過與數據庫整合技術的有效結合得以構建。在煤礦安全生產中,要通過綜合監控系統的運用,對礦井作業進行實時的跟蹤和監控,及時了解和掌握礦井中設備運行、技術操作以及礦井實際環境等參數,并實現煤礦安全監控系統的電子化和影像化,使相關工作人員能夠更直觀、及時地獲取相關生產數據和資料,有效保障煤礦安全生產和運行。在信息化建設中,重要核心基礎為安全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包括應急處理模塊和事故預防模塊。可采集、傳輸、處理、管理及應用相關信息數據,并借助遙感技術及 GIS ,以及互聯網技術等,使信息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得以保證。另外由危險源控制模塊、危險源識別模塊、危險源評價模塊共同構成的危險源識別系統,其主要利用信息數字技術評估與判斷危險源信息,并對數據進行分析,為安全預防管理方案提供相關的數據支持和依據。使煤礦生產的安全性、高效性得以保障。由匯報模塊、索引模塊、事故處理模塊共同構成的安全事故管理信息系統,能夠對生產安全狀況進行科學評價,通過準確的數字理論,對事故信息進行匯報、劃分、反饋、登記等,有效發揮其安全警示作用。因此相關管理人員應結合相關信息,及時總結分析生產中出現的各類狀況,及時發現事故隱患,并確定發生原因,及時排除隱患,同時根據不同的生產情況對安全管理方案進行及時調整,確保信息化建設使安全管理效能和質量有效提高。
2.作業風險全程監控管理智能化
當前的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基于權限與定位技術,主要涉及井下工作作業人員,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全過程要素:第一,進行企業登記人員培訓;第二,過程作業考核;第三,實施結算;第四,進行評估等。一般而言,可以對井下作業人員實施網絡化管理,依據設置的權限,例如對于外來人員進入作業區域時可以定位其位置,對于未經培訓的工作人員而言,進入未經許可的位置時可以用短信的形式進行通知。可以借助移動拍照的形式對現場存在的違規作業進行記錄與懲罰。
三、結語
煤礦安全是煤礦生產的核心內容,其主要依賴安全管理來實現。為了保證安全管理的高效實施,應該遵循安全工程的基本思想,即分析煤礦安全管理的要點和辨識煤礦生產中的危險因素。總的來說,煤礦企業應該加強安全管理,積極地將安全工程科學合理地運用到安全管理工作當中,降低各種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
參考文獻
[1]呂躍強.安全目標管理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化工研究,2020(12):171-172.
天地常州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常州 2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