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利軍
【摘要】新時期的中學生,在享受改革開放一系列成果的同時,也要充分關注和把握國內外時事。這要求教師利用時政教學讓學生了解中國的政策,激發對世界探索的興趣,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聯系起來,從而提高高中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為未來的社會做出貢獻。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 時事政治教學? 開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2-0030-02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受到廣泛關注。時政課的運用,對提高高中政治課教學質量有著顯著的作用,但在具體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基于此,本文從高中政治教學的現狀出發,提出了有效運用時事政治的措施。
一、政治課堂教學中時政教學常用策略的思考
在高中時事政治教學,教師應以時政為案例進行分析,結合多媒體技術,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通過知識與時政的結合,讓學生提前收集時事新聞,利用課前時間進行簡單廣播和簡短評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這需要教師不僅要做好課堂教學工作,還要從高中政治生態課堂建設的角度思考課堂外的策略,使時政課教學達到更高水平。可見時事政治的運用可以提高高中政治教學的效果。高中政治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運用時事政治,結合教材內容,要求學生積累時事政治,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政治知識,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
二、高中政治教學中時事政治教學措施
(一)精心篩選時政信息,充分挖掘有效時政信息
在高中時事政治教學中,教師要精心篩選時政信息,充分挖掘有效時政信息。首先時政材料本身可以提供豐富的信息,同一時政熱點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模塊進行考查。時事政治作為高中政治教學的主要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政治理論。根據高中政治教學的現狀,很多學生對時事政治的理解和學習都依賴于考前教師總結的材料。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使時政學毫無用處,而且使時政與政治理論脫節。善于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獲得時事和政治信息,如報紙、新華日報或地方報紙;搜狐、騰訊、新浪等;電視新聞、每晚7點播出的新聞等,拓寬學生獲取時事政治的各種方式。特別是政治生活作為中國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天都在變化。學生需要及時獲取時政,整合相關信息,有效挖掘時政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在介紹時政資料時,教師應認真挖掘時政資料信息,結合實踐和考試的學科內容進行編輯和刪除。其次教師要注意尋找教科書知識與時政熱點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提出相關命題,盡量從小角度切入,增強問題的針對性,真實評價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最后教師可以使用當前的政治新聞視頻或圖片介紹話題,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分析。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關鍵知識和技能,但抽象復雜的理論內容使學生很難快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因此教師應適時介紹時政內容,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直觀的社會熱點問題,以加深學生對課堂關鍵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分層分析和討論問題,逐步挖掘問題的實質。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政治《收入與分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觀看實時新聞,以了解社會動態。考慮多媒體教學在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課堂教學的一致性、提高學習興趣、開闊視野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并且教師可以向學生實時播放新聞聯播,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動態、當前社會發展、就業趨勢和工資;其次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實時新聞內容進行評價和分析,并結合理論應用所學知識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收集整理相關時事和熱點話題資料,優化新課程的導論設計,全面調動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每堂課正式授課前幾分鐘為學生提供開展“新聞發布”活動的時間,這不僅有助于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環節和成果,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合適的交流時政信息的平臺。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時政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時政活動
在高中時事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時政教學,營造趣味時政課堂。并且教師可以在課前總結與中國歷史文化相關的史料和事例,收集與歷史文化相關的時事和政治新聞,并通過圖片、文字或視頻在多媒體上展示,從而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本周最后一節政治課上展示時事和政治新聞,包括國內外新聞。此外新聞播出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并利用所學的政治知識分析時事和政治新聞。可見多媒體教學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擴展和體現政治教材的知識[1]。其次在高中時事政治教學中,教師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時政活動,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目前廣泛開展的活動包括組織專題講座、利用班級圍墻、時事政治辯論競賽、模擬聯合國和黑板報等。在時事政治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應干預過多,更不應取而代之,以保證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時事政治活動,要注意把握總的政治方向和原則,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符合主旋律。此外教師引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避免常識和知識的錯誤,如辯論比賽過程和模擬聯合國規則最后在引導學生開展時事政治活動時,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活動的關注,從而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在高中政治課結束后,高中政治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舉辦時政知識競賽或時政講座等各種活動。特別是在節日期間,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深入社會基層,了解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會運用自己的知識解決社會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提高高中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政治《公民的政治生活》時,教師可以介紹十九大的時事政治以及民法典等時政。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幫助沒有預習的學生在課前對所學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2]。在課堂的最后五分鐘,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教材知識分析課前提到的時事和政治。其次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教師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彌補政治知識枯燥的不足。并且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主持人、記者和當事人的角色,在課堂上以節目的形式展示時政新聞事件,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了解新聞事件雙方的矛盾,提高運用政治知識的政治能力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政治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關心政治、參與政治的意識。另外每節政治課前3~5分鐘,教師讓學生輪流播放前一天的時政新聞,并分享收集到的政治熱點。這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可以引導學生掌握最新的社會發展趨勢和人才發展方向,幫助學生養成關心政治的良好習慣。
(三)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挖掘課本時政信息
在高中時事政治教學中,許多政治教師的教學觀念仍然滯后,往往把自己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的課堂參與,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政治教師要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突破原有觀念的束縛,弱化教材的權威性,留下合適的內容,添加最新時事和政治。讓政治教學走在時代前列。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是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使學生盡快融入社會的知識。這種教學是有效的教學。此外政治教師要做好自身定位,在教學中盡可能下放權力保持低調,像朋友一樣與學生交流、討論時事政治,并相互交流意見。在日常課堂上,教師可以抓住開課后的前五分鐘,在課堂上穿插當前的政治熱點,并將其與書本內容結合起來,靈活使用。在簡單敘述時事之后,他們可以發言和分析相關的知識點,然后在課末經過深入討論總結知識點。在課堂上運用時政知識點沒有標準要求,教師可以根據內容適當安排。例如在教授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時,教師可以在這個時候向世界宣傳中國優秀文化,并在課程結束前幾分鐘將熱點與課程內容結合起來進行拓展,從而增強課堂的活力,使政治課的內容更加豐富有趣。在課堂上講解關鍵知識內容后,教師還可以利用當前的政治信息內容幫助學生鞏固新課程的知識。高中政治教科書包含著豐富的政治信息。教師通過引入相應的時政信息,讓學生進行分析和挖掘。教師應在學生討論時給予適當的引導,使學生能夠準確理解和掌握豐富的政治內涵和理論知識[3]。同時可以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理性意識。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政治《文化傳承與創新》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中國政府制作的“中國制造”宣傳片,加深學生對時政和教學內容的理解,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問題情境和文化情境。而且教師還可以通過安排時事與政治的互動話題,開始了新課程階段的教學工作,提出相關問題在202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葉家英,作為一名致力于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女學者給我們帶來的思考?然后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獲獎視頻,深刻地感染學生,增加學生思維的深度。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不同觀點,結合學生提出的觀點進行總結和整理,最后教師要從文化感染人和教育人的作用與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文化對人的影響”,使學生不僅能夠盡快理解、接受和掌握課堂學習的重點,而且能夠分析當前政治熱點中的觀點要素,增加課堂時事和政治教育的深度。
三、結論
廣大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在日常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中充分認識到,適當引入時政教育內容,不僅能激發和拓展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和能力,也為學生準確、靈活地引用自己的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最后時事政治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功能,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引入高中時政教學,可以培養學生關心政治,甚至參與政治的意識。
參考文獻:
[1]鄧偉.高中思想政治課堂開展時政教育的策略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6):143-144.
[2]朱月霞.高中思想政治課中時政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3]王紅.小課堂,大社會:高中思想政治課時政教學之我見[J].亞太教育,2014(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