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華
【摘要】“雙減”政策不僅對學科作業布置工作制定了增值減量的要求,還對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模式提出了進一步優化的要求。從教育水平分布的角度上看,相較于教育發達地區,部分農村地區的初中語文課程教育發展水平還處于中下階段,與教育發達地區還存在一定差距。學科作業作為學生提升與鞏固自身理論知識的重要措施,教學人員在當前的“雙減”背景下應一方面結合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與教學目標要求,另一方面基于個性化和減量增質的學科作業布置要求,確保學生可以得到較好的作業練習。本文從“雙減”政策探究的角度上,對農村初中語文的個性化作業設計與評價措施展開不同角度探究,旨在通過相關研究成果促進當前學科作業的布置質量,確保學生可以得到較好的作業練習。
【關鍵詞】初中語文? “雙減”? 個性化作業? 農村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2-0116-02
“雙減”政策作為教師在新時期學科教學工作中的重點關注對象,不僅對學科作業的考查方式進行了全新制定,還對學科數量的精簡程度進行了明確要求。教師在該種教學背景下,需要結合“雙減”政策的內容要求,對學科作業的布置數量與教學評價模式進行優化與創新,使學生可以在當前的學科作業練習中得到較好的針對性訓練。另外,從個性化的學科作業設置要求上看,教師還應結合學生的整體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等進行合理的學科作業布置,確保學生可以在當前個性化的學科作業布置模式下得到充分的練習。
二、個性化作業的相關概述
個性化作業在學科教學工作中屬于重要一環,在該環節的教學管理工作中,教師一般會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理論基礎與教學要求等進行作業內容的設置。隨著“雙減”政策頒布與實施,在現階段的學科教學工作中,教師對于作業數量的設置需要進一步精簡,也就說學科作業的設置質量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個性化作業在學科教學工作中具有較高的靈活性,一般不局限于習題集,而是教師在結合教學要求與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通過拓展性的作業實踐方式進一步深化所學理論內容。與傳統意義上的學科作業設置不同,個性化作業對于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論學習基礎較為重視,通過專項性、多樣性與趣味性的作業設計方式,使學生可以在當前的作業項目中具備較好的學習積極性。[1]
三、學科作業設計現狀分析
從教學現狀的角度上看,農村地區學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基礎上還存在理論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較差等情況。部分教師在學科作業的設計上僅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通過大量習題布置的方式,使學生通過題海戰術的方式進行學科理論內容學習。此外,在學科作業的設計上還缺乏趣味性與綜合性。相關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作業設計理念滯后
由于以往教學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語文課程的作業設計上,僅根據教材課后習題與習題集等引導學生進行練習,對于學生的學生基礎和興趣愛好等方面沒有進行過多關注,因而造成學科作業的設計模式較為單一且缺乏多樣性。對此,在當前的學科作業設計工作中,教師應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與作業設計思路,確保學生可以在多樣性與趣味性的作業練習中具有較好的學習積極性。
(二)作業設計缺乏針對性
學科作業對于學生的學科理論內容學習而言,主要起到鞏固知識點、深化理論重視結構等方面作用。農村地區學生在語文學習基礎上相對薄弱,部分教師也僅按照既定的教學目標進行作業設計工作,對于學習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而言,難以通過作業學習與作業探究的方式提升自身理論學習質量。另外,部分學生由于學習興趣愛好等方面問題,對于教師設計的語文作業提不起學習興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科教學工作的進一步發展與優化。對此,在當前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拓展作業設計的方式,使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上進行課程理論內容的深入學習。
(三)作業設計缺乏有效拓展
語文課程作為一門語言性質的學科,學科作業的設置模式可適當拓展至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可以在活動實踐的過程中,通過理論實踐教育合作探究等方式積極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相關方面的問題,以此使自身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科理論內容的特點。部分教師在語文學科的作業設計上僅按照課程理論部分的教學要求,使學生通過紙上訓練的方式進行學習,該種作業設計模式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思維拓展性等方面沒有起到較好的培育作用。對此,在當前的個性化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作業設計的實踐屬性,使學生可以在當前的作業練習與實踐活動中進一步增強自身的文化視野與理論基礎。
四、個性化語文作業設計思路與對策分析
根據目前“雙減”政策的學科作業設置要求,教師在個性化的作業設計環節上,需要考慮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教學目標與減量增質的相關要求,使學生可以在當前的個性化練習中深入了解課程理論知識點。
(一)注重作業設計的理念創新
部分教師在作業設計環節上,應從以往的作業設計思路上進行創新,使該環節的設計工作可以面向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和理論學習基礎等。比如,教師可設計觀影式作業,使學生可以結合點動態化的語文作業內容進行口語訓練或者書面表達訓練等。[2]
通過觀影模式的語文作業設計,學生一方面可以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對電影中的情節內容與觀后感進行書面表達,另一方面可以在該種理論內容轉化模式中逐步建立較好的學習積極性。
在觀影模式的個性化作業設計環節上,教師應教育學生的口語表達情況和文學素養積累情況等,通過選取合適的外國電影,使學生基于觀影收獲完成相應的作業問題。如,教師可引入《阿Q正傳》這部名著改編子魯迅同名作品《阿Q正傳》,使學生在觀影的基礎上完成相應的問題,如:“魯迅筆下的阿Q具有怎樣的人物特點?”“通過哪幾處人物表現,體現出阿Q的思想變化?”
從“雙減”政策的角度上看,該種作業設計模式在數量上體現出精簡這一特點,主要部分的考查知識點也可以依據電影內容與學生的理論基礎等進行適當調整,以此實現較好的個性化作業設計模式。學生在觀影的過程中會應用到文學理論方面的知識,在后續的教學指導與作業考查過程中,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適當進行知識點的深化,以此使學生在該種個性化作業模式的訓練中逐步提升自身的理論應用能力。
(二)基于文化意識培養設計個性化作業
文化意識屬于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素養培育工作之一,對于農村地區的學生而言,通過國內外文學藝術文化對比的方式進行語文方面的學習,可以使自身在文化視野上得到較好拓展的同時,還可基于文化差異的內容正確認識語文教材的相關知識點。在該環節的作業設計工作中,教師在個性化作業設計的核心上,可引導學生通過完成思維導圖的模式進行文學思想方面的學習。
從現有的思維導圖分化模式上可以看出,國外與國內具有相連的模塊,教師可引導學生基于文章共性,使學生進行課后閱讀感悟的描寫,其余部分則引導學生根據文章的差異內容進行自由表達。該種作業設計模式的主動權一般交由學生,隨著學生調查視角的不同,其填寫的內容也不同。如部分學生對國內文學作品方面的內容較為理解,則可能在國內外文學藝術具有共性一欄填寫魯迅或者高爾基,因為這兩項作者在國內外的文學藝術體系中影響范圍較為廣泛,而在差異性一欄,學生可能填入孔子與蘇格拉底,該方面所體現的哲學文化差異較為明顯。其次,部分學生也可能根據飲食類型文章、情愛類型文章與傳統節日文化類型文章等進行填寫,對于學生的拓展性思維和理論應用能力具有較好的培育作用。另外,從該種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模式上看,該種作業設計模式不僅可以在數量上進行語文知識點考查的整合,還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思路上進行合理想象,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言具有較好的調動作用。因此,在當前的學科教學工作中,教師應重視該種作業設計模式的有效應用。[3]
(三)基于學生薄弱項目進行作業設計
農村地區學生的語文理論基礎與學習積極性在整體上具有較大差異,教師在個性化的作業設計環節上,應注重結合學生表現出的薄弱項目與學習意愿等,通過個性化作業的合理設計,使學生可以從作業練習中進行針對性訓練。比如,當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較弱時,教師可在課堂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分組對話的形式,使學生可以從當前的學科作業設計模式中獲得針對性訓練。而小組分配的學科作業訓練模式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較好的調動作用,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相互幫助可以對當前的課堂氛圍進行良好營造,在該種學習氛圍中,學生對語文作業練習的積極性可以得到較好調動,對于教師設置針對性的作業內容具有較好的輔助作用。因此,在當前的個性化作業設計工作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在語文課程中存在的薄弱項目,通過良好的訓練組織模式,使學生可以隨堂完成語文作業,避免后繼大量家庭作業的布置。
五、結語
根據農村地區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教師在個性化的作業設計上,應一方面注重學生的語文理論基礎,另一方面需要結合“雙減”的要求與教學計劃的制定,使作業設計可以更好地面向學生成長的需要,以此使學科教學工作的展開具備更好的開展質量。
參考文獻:
[1]程華.基于信息環境下農村初中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探討[J].語文課內外,2018(23):158.
[2]張曉娜.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個性化作業及評價策略[J].中文信息, 2019(6):175.
[3]吳麗.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策略[J].數碼設計(上),2019(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