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嬋娟
【摘要】學前教育階段可以說是幼兒首次正式接受數學教育,數學學科具有較強邏輯性,幼兒認知能力和大腦發育均處于初步階段,在這一時期進行數學教育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為幼兒奠定良好基礎。本文便以此展開研究,探討數學在學前教育科學領域的主要作用、教學現狀,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 數學? 活動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2-0138-02
科學領域包含科學探究與數學認知兩部分,可以給幼兒學習、生活及思維帶來幫助。在學前教育科學領域組織開展數學教育可以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生活數學的趣味、理解數量關系、感知形狀與空間關系,拓寬幼兒視野及知識面,為幼兒步入小學奠定知識基礎。然而從目前幼兒園數學現狀來看,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數學活動沒有高效開展,基于此,還需采取有效策略予以優化,以此來發揮數學在學前教育科學領域的積極作用。
1.數學在學前教育科學領域的主要作用
數學認知是學前教育科學領域的重要組成,對于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而言,學習數學屬于準備性學習,可以使幼兒在該階段就建立起數學概念,并逐漸形成邏輯思維,從而促進幼兒在數學學科領域走得越遠越好。首先,可以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趣味及作用。在學前教育科學領域進行數學教育,可以使幼兒初步感知生活中存在的數學趣味、作用,發現數學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可以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面臨的數學問題。幼兒的生活中本就充滿著數學,學習數學可以促進幼兒思維發展、健全,為升學做鋪墊。其次,可引導幼兒理解數量關系。數學教育可引導幼兒對量的比較、加減運算、序數等知識有基本理解。最后,可引導幼兒感知形狀與空間關系,使得幼兒對空間、形狀相關知識點有所掌握。由于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各種能力素質都還處于發展階段,而這一階段也是幼兒各種能力挖掘的重要階段,幼兒園應抓住幼兒身心發展特征,加快數學知識講解與傳授,使其從小便對數學充滿興趣和積極性[1]。
2.數學在學前教育科學領域的教育現狀
2.1未掌握好“度”
從當前我國學前教育科學領域的數學教育現狀不難發現,大部分教師都不能準確掌握教學“度”。一方面,教學內容往往比較淺顯且知識量較少,無法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元的數學知識,不利于幼兒思維能力發展,這便使得教學內容深度及廣度無法滿足幼兒發展所需。有的教師認為,幼兒受認知及年齡限制無法理解和消化深度數學知識,這便使其在教學時只傳授淺顯知識。另一方面,在實際教學中,幼兒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顯著凸顯,教師往往根據自身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沒有充分明確幼兒的課堂地位,整個教學過程仍然以教師講解為主。在這種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使得幼兒長時間處于被動狀態,缺乏自主學習、探究空間,制約了幼兒數學能力培養。
2.2教學方法較單一
教學方法關系著教學質量,在學前教育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仍然比較單一、陳舊,沒有采用多元化方式傳授數學內容,這給幼兒認識數學造成不良影響,也進而削弱了數學教育作用。有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普遍、缺乏創意,且沒有切實考慮幼兒身心發展特征及認知水平,最終導致數學教學質量不佳,無法為幼兒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2]。比如,有的教師采用灌輸式教學法講解知識,沒有考慮幼兒實際情況,在不適用的教學方法下導致幼兒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凸顯,反而更加強調教師地位,教師在沒有考慮幼兒是否可以理解該數學知識情況下便盲目輸出。雖然學前教育科學領域的數學知識相對簡單,但是對于幼兒來說依然存在一些難度,如若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教學法進行引導,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幼兒掌握。比如,幼兒容易被動畫吸引,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動畫課件、播放動圖或視頻等,這些方法既有趣又豐富,可吸引幼兒關注,充分展現數學樂趣。然而,有時正是由于教師沒有采用適宜方法導致教學成效不理想,甚至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幼兒學習興趣。
2.3教學缺乏趣味
興趣是幼兒主動探索新事物的必要前提,幼兒雖然有著較強好奇心,但如果沒有得到興趣指引也很難提高數學教育成效,但在實際教學中幼兒并未得到趣味指引。學前教育應結合幼兒興趣愛好提供豐富多彩的操作材料,但只有少數教師密切關注幼兒興趣愛好提供材料,大多數教師都沒有結合幼兒興趣施教。有的教師則是由于沒有意識到興趣對于幼兒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忽略了操作材料應用及創新??v觀學前教育科學領域的數學教學可以發現,使用的操作材料比較有限,教具只能滿足部分數學知識講解所需,而其余知識教師只能采用單一方法講解,在此情況下很難提高幼兒學習興趣。
3.學前教育科學領域中數學的有效教學策略
3.1加強教學資源拓展
要想充分發揮數學作用,教師必須脫離當前教學資源束縛,應在預設目標基礎上引入多元化教學資源,使幼兒學習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在引入教學資源時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必須密切結合幼兒認知現狀、發展需求挖掘適當的數學知識,以此來提高學前教育中的數學教學質量。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數字,教師便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資源使幼兒意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例如,在引導幼兒認識數字時,教師給幼兒布置課外作業,讓幼兒尋找生活中的數字,如鐘表上的數字、電梯按鈕的數字、冰箱上的數字等。課堂上教師讓幼兒分享自己收集到的生活數字,再進行總結,引入幼兒沒有關注到的生活數字。如“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我們面前的書本上也有數字?”引導幼兒觀察書本,找出書本上的頁碼。隨后教師引導幼兒體驗數字的作用,明白生活中的這些數字對人們有哪些幫助,使幼兒認識數字存在的意義。這些生活中的數字對于幼兒來說并不陌生,因此,通過這種方法組織數學知識講解不僅可以有效培養興趣,還可以進一步傳達數學價值意義,使幼兒熟悉和鞏固數學知識[3]。
3.2加強操作材料應用
操作材料是幼兒有效掌握數學知識的輔助工具,是發揮數學重要作用的工具之一。一些抽象數學知識幼兒無法直觀了解,這時就需應用到操作材料,從而將刻板的數學知識轉移到材料上,幼兒在操作材料過程中不僅可以鍛煉動手、動腦能力,又可以進一步加強數學知識吸收。針對當前學前教育科學領域數學教育現狀,必須引入多元化操作材料增強教學趣味,提高教學質量發揮數學教育作用。教師既可以引入已有的操作材料,也可以自主設計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操作材料。在幼兒園數學教育中有一些具有實用性的操作材料,針對這類材料教師可以選擇直接引入,如果現有操作材料并不符合教學要求,教師便可以選擇自主設計。例如,教師可以準備一個日歷本,讓幼兒仔細觀察上面的數字,并提出問題:“我們現在正處于哪一年?”引導幼兒說出“2021年”的答案?!耙荒暌还灿袔讉€月?”讓幼兒翻動日歷數數,得出“12個月”的答案,教師跟隨幼兒數字掌握情況深化內容,使幼兒產生時間概念。此外,教師也可以引入積木充當操作材料,使幼兒在搭積木過程中感知重量、體積、對稱、空間關系等數學概念,促使幼兒的數學學習能力、思維得到有效鍛煉,以此來為幼兒學習數學奠定良好基礎。
3.3應用體驗式教學方法
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早已不適用,為給幼兒數學能力培養提供有利條件,教師必須轉變傳統教育理念,引入符合幼兒認知情況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應用體驗式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讓幼兒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習體驗感,該方法能有效增強數學知識與幼兒關聯,便于幼兒了解、掌握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例如,在引導幼兒感知兩數的等與不等時,教師就可利用教室已有物體設置游戲,讓幼兒主動投入至學習過程中。在學前教育科學領域傳統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用機械、單一的教學法,這類方法雖然也可以取得一些教學成效,但卻無法鍛煉幼兒邏輯思維能力,且幼兒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有的幼兒不能理解數學抽象概念。利用游戲施教可以將抽象的概念予以簡化,使幼兒更加直觀地認識數學知識。教師可以設計坐椅子游戲,所有幼兒圍成一個圈,圈內的椅子數量比幼兒總數少1,有個幼兒沒有坐到椅子,這時幼兒便會發現椅子少、小朋友多的情況,教師提出問題:“怎么讓椅子數量與小朋友數量一樣呢?”引導幼兒得出再增加一把椅子的結論。這種方式既可以幫助幼兒轉變以往單一的邏輯思維,使其思維變得愈加靈活,也可以使其在短時間內掌握數學知識,促使教學過程事半功倍。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在學前教育科學領域有著重要作用,數學知識雖然比較抽象,且邏輯性較強,但如果通過趣味性教學便可以使幼兒從小建立數學概念,形成邏輯思維,提高數學問題解能力。從目前教學現狀來看,由于受內容、方法等因素影響導致數學作用沒有得到有力發揮,部分教師在教學時沒有掌握好深度與廣度,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且教學缺乏足夠趣味指引。問題的存在勢必會影響幼兒數學思維、能力發展,因此,教師需加強教學資源拓寬,加強操作材料引入和設計,同時亦要創新教學方法,可使用體驗式方法施教,以此來全面增強數學作用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夏微.芻議如何在學前數學領域教學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赤子, 2017(6):1.
[2] 徐永富.高度重視數學在學前教育科學領域中的重要作用[J].輕松學電腦,2019(4):1-1.
[3]張萬軍.論興趣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及培養策略[J].成才之路,2019(18):1.